18. 吉兰丹土生华人文物馆:吉兰丹土生华人房屋格局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吉兰丹土生华裔协会的文物馆是一栋传统房屋,是叶氏家族的祖屋。叶文央先生于2015 年 6 月 24 日将其祖屋捐献给吉兰丹土生华裔协会作为文物馆。 吉兰丹土生华人房屋格局概念: 吉兰丹州土生华人的房屋格局与马来屋有相似之处,主要拥有两个单位:母屋和厨房屋。 然而,其室内空间的布局却符合了中华建筑的原则。其建筑物的设计方面,房屋的某些部分格局已根据当地的环境而进行修改。例如,房屋采用了高地板和长屋顶。 此外,建筑材料是木材和当地材料。 根据建筑的角度来看,土生华人房屋清晰地展示了华人、马来人和暹罗人建筑色彩的融合。 吉兰丹土生华人房屋空间布局是以福建闽南祖居空间布局为依据。 一般来说,其房屋分为三部分(三封)。 这样的布局概念叫做“一明两暗”,即屋里有一部分是光明,两部分是黑暗的。房屋中心部分是明亮的部分,即祈祷室(称厅,Tia)。 祈祷室是供奉祖坛和佛像神明的地方。 这里被用作举行丧葬礼仪以及执行宗教习俗的地方。 所以这个空间被认为是神圣的,不用于招待客人。 祈祷室也通常被一扇大门遮盖,因此外人无法随意看到。 由于窗户很小,大门经常关闭,而使祈祷室的灯光有限,促成它阴暗。 祈祷室的左右是卧室。 左边的卧室被称为大房间,Tua Pang - 房子的主人房或给家里长辈居住),右边的房间是小房间Suei Pang - 女性或儿童房)。 一般上,大房间都有一扇门直通厨房,方便主人进入厨房。厨房有两种布置方式,它与母屋平行或者成直角。厨房的楼层低于母屋,有时位于地面上。 高地板设计 除了洪水因素,吉兰丹土生华人房屋的地板被抬高以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 因此,他们稀少继承中华传统家具。他们常在地板上休息、盘腿工作或吃饭。 此外,高地板对于防止土壤中过多的水分渗入房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然这会导致居住者感到不舒服,也会损坏屋子的木地板。 高地板下的空间用作牲畜或储藏室。高楼层也促使屋里的通风更好。 吉兰丹土生华人传统房屋在建筑方面体现了各族之间的融洽关系以及其独特文化交流的综合。 这现象主要是因为吉兰丹土生华裔先人的智慧,尤其是他们那包容的价值观,以及高度的文化和环境适应能力塑造而成的。 文物介绍单位 | 吉兰丹土生华人文物馆 活动预告 | 林悠悦 文物介绍 | 蔡蔚文 / 本节目可于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平台收听 联络我们:[email protected] 林连玉纪念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llgmemorial 吉兰丹土生华人文物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PPCKelantan/ Music: 1. 开场&结尾音乐:Trust Me (instrumental) – RYYZN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oaU3rjIZo&t=43s 2. 背景音乐:Relaxing Music for Sleep, Meditation (No Copyright) | Mood Videos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c4dTLvbRk&list=RDym4c711LseE&index=27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anchor.fm/llg-memorial/message
More Episodes
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简称隆雪华堂)是统领隆雪两地的华人团体的组织,2023年正好是创立100周年记。 这栋建筑有别于传统的华人建筑,显得庄雅摩登,在马来西亚建筑史中有其印记,是我国早期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大型建筑物,目前已经是马来西亚的文化遗产。 早期的隆雪华堂是政府和华民的沟通桥梁。近年来,她走出华人团体的身份窠臼,朝向公民团体的方向,积极参与马来西亚公共事务。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llg-memorial/message
Published 05/21/23
人镜慈善白话剧社在苏丹街和汉惹拔路交界处,与积善堂比邻。纵然积善堂只剩下遗址,但人镜依然守护原处,纵然在MRT征地风波、发展洪流中被巨兽迫迁,依然不改本色。 在银幕娱乐还没盛行时候,白话剧是潮流,而这个娱乐方式更用来支援慈善。 跟随我们,了解这个老社区的老艺术中心,如何投入慈善,奉献当地社会。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llg-memorial/message
Published 0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