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x王德威:抒情亦有公共性,文学终在生活里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主播的话】 这是2023年的第一期节目,我们想来聊聊文学。 去年十月份,我去了趟美国,在哈佛大学东亚系拜访了王德威老师。王德威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学研究者,著有《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想像中国的方法》、《被压抑的现代性》等数十部专著,在华语世界和欧美学界皆享有盛誉。 与王老师长聊近三小时,从李安到张爱玲,从鲁迅到沈从文,历史与当下,文学与政治,抒情与革命,世界性与中国性,以及下沉年代里人该如何自处。访完像是做了一场therapy,近来那些无处安放的对时代对个人的焦虑与苍凉,都被文学暂时托住了。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仍是文学给人慰藉、赐人想象。 近日,由王德威老师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文版由理想国出版。我们的对谈就从这本书开始。 ——磬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王德威: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知名文学学者 【本期剧透】 02:23 用十年的时间,编纂一部文学史 09:59 是一部文学的学科史、也是一部向西方介绍现代中国的通识之作 18:39 在中国悠远的文化脉络里,“文”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23:20 文学是我们社会里最重要的一种象征性的活动,形塑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感觉结构 28:30 从鲁迅到梁启超,清末明初的人们为何用文学来革命 31:00 从比较文学的视角,中国20世纪的文学可以为世界提供什么样的想象和经验? 39:43 文学与历史、与政治之间不断地交互与对话 46:06 中国文学是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文学”可以译成literature,但“文”为什么很难译成英文? 50:31 曾邀请李安来谈《色戒》,讲述张爱玲的黑暗与迷人 55:06 中国现代文学的两个“极端”:鲁迅与沈从文 01:01:38 被误解的抒情传统:革命与启蒙之外,抒情在中国现代性中的角色被忽视了 01:10:06 为抒情辩护,亦是为文学辩护,为诗辩护 01:15:25 王佳芝在最后一刻的反叛,为何具有公共性? 1:21:36 抒情传统与女性写作 1:26:45 王德威为谁写作? 【参考书目】 王德威主编,理想国出版,《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本期音乐】 片头曲:《送别》 片尾曲:《新秋之歌》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More Episodes
【主播的话】 2005年,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在出版的小说《重量》中写道:“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在阅读时,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接纳多重世界。” 这是温特森的感受,或许也是我们很多人的感受。在离散时代,书本让人看到生活的纷繁杂芜,阅读并非封锁或逃避,它本身就是一个出口,一张“属于每个普通人的世界地图”。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不合时宜·全球成长计划的伙伴们共同制作了一期“书的世界地图”的书单分享节目。 我们的社群中有来自50多个城市、20多个国家的社群伙伴。在选取的推荐中,每一部作品都会带我们探索不同地域之议题。在阅读与流动中,我们期望世界是鲜活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合作且彼此依存。 ...
Published 04/22/24
【主播的话】 这里是「不合时宜」女性特辑的最后一期节目。本期嘉宾是毕业于纽约大学新闻与纪录片专业的两位导演郭容非和陈思毅。 容非和思毅的影像作品都涉及对「母女」议题的探讨。容非的作品《红姐》来自于她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个女孩寻找自己从未见过的亲生母亲的故事;而《我们在黑夜的海上》记录了思毅的母亲治疗癌症的过程。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从纪录片创作说起,探讨了女性导演在进行创作时,对“母女关系“议题的思考——如何处理不同身份的距离、如何用创作解答生活中的困惑。最终,我们回归到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去思考和理解在不同代际的女性身上,在新与旧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 加入我们的“全球成长计划” 在跨入第五...
Published 04/11/24
Published 0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