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在法国—"怡黎园"石巧芳女士访谈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一个叫怡黎园的名字近年逐渐在巴黎华人中流传,每当春季出游、中秋赏月、朋友聚会、筹办庆典或者带法国朋友体验中国文化时,都常常会提到她,这个坐落在巴黎西南郊、占地百亩的苏州园林式花园,是法国第一座中国园林,由两名带着梦的华人园艺和建筑师夫妇康群威、石巧芳亲手设计建成。春去秋来十一载,园内的水榭长廊下、常有中国传统戏曲的丝竹乐响;盆景和牡丹花前,不时有太极功夫中国水墨演展。在这样一个与凡尔赛宫几乎比邻的法式氛围里,怡黎园带给游客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感受,在今天的《华人社会》专题节目里,我们就电话采访园林的主人、建筑师石巧芳女士。 RFI:怡黎园建园十多年了,是你们夫妇俩凭个人之力在法国建造的第一个中国园林,你能向听众先介绍一下当时建园的初衷和经过好吗? 石巧芳:我先生是88年教育部公派留法的园艺博士,我是89年留学来读法国建筑师(学位)的。95年我们拿到了文凭,之后面临重新找工作的问题,因为一直没有听到祖国的呼唤,我们就留了下来。95年我们贷款购置了一块100亩的农地,做了一个园艺企业,主要是进出口苗木和盆景的。因100亩的土地一直没有正式开发,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法国有两座百年以上的日本园林,没有中国园林,而且法国人知道日本园林,也很崇尚日本花园,但是他们不了解中国的花园,所以(我们)就有点“想法”,直到2002年时,我们在《欧洲时报》看到了有关2003-2004年搞中国文化年的信息, 那时我一下子明白了 ,我说天时、地利、人和 条件具备了, 就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就开始搞创意,搞一个真正的中国园林。 那么为什么要做中国园林呢?当你看过那么多法国、英国式的花园以后就会发现,他们的花园是以花为主题的一个花的博物园而言,我们中国的园林是造“景”的,特别是中国园林是中国1300年的科举制度下形成的一个阶层,叫文人君子的阶层,文人君子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人文审美情趣,比如一步一景、柳暗花明、天人合一、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吟诗品茶等等,把这个花园当成一个立体的画,是一个家庭的或者是个人哲理的一个“载体”,展现表达出一种情景、一种与欧洲人不同的美。我们从石头里面品味出石头的 “六个德”,从石头里面能品味出绉,瘦,漏、透这些特殊的一种审美,这个与法国规则式的传统花园是强烈的对比。 中国园林里那种审美的情趣,还有把哲理融合到生活当中,欧洲人是缺少的。他们从日本花园里已经知道了一些“景色”的概念,但是日本花园基本是枯山水,就是禅院, 是修行的,与他的道士呀、庙宇呀结合在一起的, 而我们中国园林传统花园部分其实是文人的生活方式, 是家庭的、朋友的、和教育小孩游玩的、还有山水里寄托哲理的、这种完全不一样的 生活的一个场所。 特别是山水园林经常是在江南、苏州、杭州等文人经常居住的城市里面体现出来的, 那个地方的气候、那个地方的雨水、那个地方水乡的土地和水、那个地方的白墙和能工巧匠、特殊的太湖石等,这些景观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它的一种特色。 RFI:你们的园林做的时候追求的就是“原汁原味”? 石巧芳:怡黎园建筑材料基本上都是从苏州运过来的,当时造园的时候也不是为了自己 游乐,就是想成为一个建筑师,既然留在法国了,总得找一个留下里的理由吧,这
More Episodes
油画和陶艺艺术家马松林先生在景德镇师范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他曾经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进修,还参加近期在大皇宫举行的国际手工艺艺术创新展览。请听法国专访,马松林谈他从事艺术创作和交流的体验。 ...
Published 09/15/15
旅法中国雕塑艺术家郭成东先生属于埋头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他曾多次获得爱马仕关于“马”主题的艺术奖,近期他还将参加在台北举行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为人低调的郭成东,在法国创作实现他雕塑艺术家的梦想。请听法广专访。 ...
Published 0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