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燎原出版社主編 區肇威(查理)圖片來源:Shutterstock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快速促使二戰結束的,是兩顆威力無比的原子彈。(延伸收聽:EP07|《珍珠港》:誰敢攻打美國?)戰爭終於結束了,但是投下原子彈的決定,卻成了人類史上永遠的爭議:原子彈殺的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但也讓另一大群也是老百姓的士兵們免於前仆後繼地上戰場。   然而,這個決策的前因後果發生過哪些事?當時做決定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執行投擲原子彈的軍人,他們戰時及戰後背負的又是哪些正反評價的對待?  曾寫過小說的FOX NEWS 名主播比爾‧歐萊利(Bill...
Published 06/23/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我和我的老朋友》】   主持人:陳玉梅 攝影:周永受   六姨:Make big dream, keep dream going!   現代人平均壽命增長,當我們退休後,人生還有好幾年,要做些什麼?   也許,六姨追求自我的故事,可以為我們思考老後帶來一些啟發。人生上半場,她是產房裡的護士,下半場,她來到校園學習畫畫,拿到碩士學位。六姨能夠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媽媽和大姊給了她許多激勵。而她又是如何面對婚姻與生育?過程中,六姨開始理解,「我不為別人而活,我為自己而活。」   本集重點: 5:54 影響六姨的兩個女性家人 13:22 順著直覺,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 19:15 生命中的任何改變,都要從自己發動 23:04 忘記年齡,好像什麼都敢嘗試   本集錄音時間:2021年1月5日   製作人:陳怡君/錄音師:孫藝庭   ◆《我和我的老朋友》聽眾回饋募集中 https://www.surveycake.com/s/rroxd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Published 06/14/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呂苡榕 / 來賓:人本基金會執行長 馮喬蘭圖片來源:Shtterstock   性別平等教育法上路超過十六年,但是比電影《無聲》當中的情節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有更多。為何校園性侵總是如此理所當然的存在?人本基金會協助現場處理了不少校園性侵的案例,在執行長馮喬蘭的經驗中,這些大人共謀的背後,不光是校園職場體制問題,根本的還是社會價值觀。   性侵防治總教導孩子保護自己、「說不」,但為何性侵案件預防的責任歸屬,是落在這些可能的受害者身上?而教師在校園的職場氛圍中,為何那麼難容一般人的良知?   本集重點:02:09 「私了」、「勸退不追」,無法好好面對的是大人07:39 誰幫孩子說話?吹哨者老師變公敵,連日本也一樣18:44 教師「專業界線」是什麼?性平建立不光靠培訓宣導21:34 老師要有意識,角色設定為:「照顧小孩的成熟大人」 延伸閱聽:【全文】校園性侵案:誰捂住求助的嘴  製作人:程遠茜 / 錄音:曾海芬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Published 06/07/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燎原出版社主編 區肇威(查理)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燎原出版社提供   二戰後期,德軍如何決策又怎麼失去江山的?除了令人好奇的獨裁者角度(延伸收聽:不是君王、需要民心鞏固極權的矛盾政治路:《獨裁者養成之路》【非虛構故事坊S2EP02】),考李留斯•雷恩 (Cornelius Ryan)在《最後一役》中描寫的將才 -- 韓李奇將軍,接到手上的柏林又是什麼情況? 雷恩眾多二戰時期的作品當中,以《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奪橋遺恨:市場花園作戰的雄心與悲劇》...
Published 06/05/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燎原出版社主編 區肇威(查理)圖片來源:燎原出版社提供   你有沒有想過,台灣也有屬於自己的二戰老兵故事?那些記憶去了哪裡?   我們對二次世界大戰的印象,多來自西方小說或是影視作品,像是《六月六日斷腸時》電影名稱也成為對諾曼地登陸的記憶點。不過,這些改編作品之所以能撼動人心,除了故事本身即有戲劇價值,也仰賴當時留下來的史料和非虛構素材。   考李留斯•雷恩 (Cornelius Ryan)正是一位將記者情懷,發揮到人生最後一刻的戰地記者。他先是跟著美國陸軍航空隊到歐陸戰場,再與美軍遠赴東京投身太平洋戰場,而後他的腳步仍不停歇地到以色列參與復國戰事。他眾多二戰時期的作品當中,以《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 、《奪橋遺恨:市場花園作戰的雄心與悲劇》...
Published 06/05/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我和我的老朋友》】   主持人:陳玉梅 攝影:鄒保祥   什麼時候你開始覺得自己老了?多數時候,社會認為老者代表著衰敗。但如果我們每一天都在一點點老去,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必然經歷的老後時刻?   去年陳玉梅參加同學會,聚會中她發現同學們聊起身體的變化,也逐漸開始理解許多年輕時不明白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境遇。這是「老」給我們的禮物。因為「老」我們可以判斷誰能信任,誰不能信任。與脆弱共處,開始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當然,老也有苦痛的時刻。不論是身體上的病痛,分離與責任,我們該如何做好準備,迎接老年?   本集重點: 4:20 老年以後活得越來越自在? 6:57 過去許多不明白的事情,在變老以後開始理解 9:07 人生並不完美,我們學著如何與失落共處 17:15 除了身體健康,我們還有哪些更正向或有效的方式面對老化?   本集錄音時間:2020年11月19日   製作人:陳怡君/錄音師:曾海芬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Published 05/31/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我和我的老朋友》】   主持人:陳玉梅 照片提供:陳明忠   這些年,台灣已經來到高齡化社會。根據國發會於2020年公布的最新人口推估報告,現在我們每七個人就有一個六十五歲以上的人,預估到115年,會來到每五個人就有一個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學習如何變老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老,這個我們永遠的朋友,我們該如何與它相處?在《我和我的老朋友》節目裡,我們將從幾位老朋友的故事與經驗分享中,看看他們如何探索更豐富的老後生活。   製作人:陳怡君/錄音師:劉寶苓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Published 05/28/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 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作者 許善德(Zanst Othman)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作者許善德提供   你或許沒聽過庫德族,不過你可能聽過ISIS...
Published 05/26/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衛城出版社總編輯 張惠菁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作者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臉書   點一道「蔣夫人的紅豆鬆糕」是什麼滋味?瘋法國甜點馬卡龍,總要強調「皇后瑪麗安東尼最愛的少女的酥胸」?   一窺、甚至透過食物聯結權力領袖、獨裁者政治檯面下的生活面向,總是讓人有獵奇之感,但這些故事,又會由誰說出口?司機、私人醫生、兒時奶媽…?《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  、《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的日子》就都是員工視角。   上一集節目來賓馮克以歷史學者的角度,梳理20世紀幾個獨裁政權的政治手段和生命週期(延伸閱聽:不是君王、需要民心鞏固極權的矛盾政治路:《獨裁者養成之路》【非虛構故事坊S2EP02】),這次由《跳舞的熊》一書作者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Published 05/19/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作者 馮客 Frank Dikötter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Published 05/12/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作者 馮客 Frank...
Published 05/12/21
「如果一個農夫在山上有很好的生活,他幹嘛一定要下山去參加城市裡的鬥爭?」    做音樂、做紀錄片,也寫字,他是郭達年。過去有香港媒體說他是地下的人,地下樂手,寫非主流的歌;他只地上地下是你的說法,我不需要被歸類。他是一個活在系統之外的人;沒有銀行帳戶、脫離各式各樣的體制系統,試圖保持獨立、自主與自由。而對他而言,就連「脫離」二字,都是被刻意定義出來的:「我只是過我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也談不上是脫離了你。」但他所強調的個人自由獨立,並非離群索居、自我封閉,反而是要好好地「在一起」、與他人進行真實的交流。連結到 2019 年開始的香港抗爭,街頭上的蒙面匿名者,彼此互不知道對方是誰、在想些什麼;但也或許你正是無需看見他的面孔,只需要知道我們都在努力。我們在一起。「好好在一起」的這個理想,需要很多犧牲,也需要很多時間;但最後他說了,「就專心過好自己吧。專心過好自己,不要後退,樹木長在堤岸上。」    本集重點:    03:16 如何可以脫離現實的各種系統生活下去?  08:46 做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我不需要你的定義  14:06 人們為什麼很難活出自己?  18:52...
Published 04/29/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 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作家 敷米漿(姜泰宇) 圖片來源:Sutterstock /...
Published 04/28/21
「勇氣很重要,多去看一些你可能不能接受的東西,這樣對自己的成長或對社會都有不同的好處。」    香港紀實攝影記者 Billy,是一個以相機為語言的人;他在近幾年橫跨港中台三地,追擊城市地景、抗爭事件與歷史文化,想找他心中好奇的,或者這個社會也還未找到的答案。    他最新的作品"Last letter"以台灣白色恐怖歷史為起點,第一章是關於「銅像」。台灣從南到北,從校園到街區,遍布著大小的蔣公銅像。這些東西對於一般市民、製作銅像者到受害者家屬分別代表什麼樣的意義?它該被當作藝術品看待嗎?它之於台灣這個地方,是否有這樣的價值?Billy 以平視的角度拍攝,將高高在上的銅像化身為平庸無奇的存在,在抽離以後期待各方討論的產生。    而"Last letter"有個「外一篇」,則特別紀錄了香港 2019 的抗爭運動。他說,如果現在正在香港發生的事情,是一個白色恐怖的系統,如果白色恐怖就在眼前發生,那我們可以如何去了解它?他也曾在抗爭巔峰「理大圍城」事件時到現場拍攝的一組照片,後因各方壓力只能先行下架。但在 Billy...
Published 04/08/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今天有事》】   主持人:鄭進耀 攝影:王漢順   若成長在台灣戒嚴時代,搭火車、爬山,甚至是到圖書館,都會有蔣公銅像盯著你看。歷史上是從甚麼時候開始流行政治人物雕像?當時雕塑蔣公銅像的四大天王是誰?他們有人透過人脈背景取得標案,有人則深耕民間。如今四散各地的雕像移送到慈湖的兩蔣園區,彼此相望。   本集重點: 1:46 處處都有蔣公銅像的生活空間 2:09 何時開始流行製作政治人物雕像? 8:51 建造銅像也有法律規定? 11:49 雕塑蔣公銅像的四大天王 14:07 為什麼蔣公銅像高度設定在6.4公尺? 17:28 將蔣公銅像生產商業化的雕塑家   延伸閱讀: 【蔣公陰魂不散】「蔣公銅像是我的救星」 那些年他們雕的蔣公銅像   製作人:陳怡君/錄音師:劉寶苓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Published 04/05/21
電影研究者、影評人蒲鋒,在 2018 年時移民台灣,並於西門町落腳開了「電光影裡」電影書店。他提到,即使是不同世代的台灣人,他們的觀影經驗裡都離不開八、九零年代的香港電影。    而最經典的,莫過於香港的警匪片與黑幫片。    警匪片的傳統是以前線警員的視角,展現個人英雄主義及袍澤情誼;發展到香港,又加入了動作片娛樂元素,成為幾乎可以作為香港電影代表的類型片。    只不過,這些電影的場景,在 2019...
Published 04/01/21
廖偉棠和曹疏影在 2018 年時,主要因為孩子教育的考量,選擇舉家遷移到了臺灣。    落地以後,他們從零到一建立生活,但感覺自己的精神層面仍完整地保留在香港;這樣兩地搖擺的狀態,也讓他們產生了新的焦慮:「我不知道要定位自己是流亡作家、新住民作家,或者有天可以是臺灣作家?我可以如何寫?香港如果沒有發生 2019 年的事,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容易一些。但因為發生了以後,我好像成了原罪,好像要做更多的事去彌補它。」    寫臺灣也難,寫香港也難;小女兒還以為全家正在一場漫長的旅行,有天抬頭問,「我們什麼時候旅行結束呀?」    但半夢半幻,迷迷糊糊地,也許正適合詩人往下寫或往下走。站在臺灣的位置、過著相對緩慢的時空,不論是跟著孩子一起認識台灣,或者跟著自我回憶過往生命,疏影說了,「我不會喜歡現在狀態的自己,但我會去把它完成。」   本集重點:    01:21 為何選擇離開香港,來到台北?  09:20 真的定居台灣後的感受  19:00 如今創作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23:49 希望孩子以什麼樣的方式記憶香港?  35:49 如果可以給香港的朋友寫信   聲音連儂牆募集中...
Published 03/25/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今天有事》】   主持人:鄭進耀/來賓:楊佩良 照片提供:楊佩良   楊佩良:如果研究沒辦法馬上看到實際應用,代表它是一個非常好的研究!   這是一集很有「味道」的節目!楊佩良曾獲得兩次搞笑諾貝爾獎,都是與「屎尿」有關的研究。這次將和她聊聊,到底去哪找這麼多的大便?袋熊大便研究也可以應用在軟機器人上面?這些研究看似荒唐,卻對我們未來的科技進展有所幫助(或者暫時沒有幫助,不知道如何應用也沒關係),也讓我們明白,科學其實離生活並不遠。   本集重點: 1:15 澳洲袋熊的大便為什麼是方形的? 5:55 袋熊大便的研究可以應用在什麼地方? 8:21 了解世界上動物糞便的狀況對我們的重要性? 14:28 群鳥一起飛的時候為什麼不會撞在一起? 19:13 下雨天蚊子為什麼不會被雨滴打死?   圖片說明: 美女是不能拉臭屎的,可愛的動物大便一定也很可愛。這是澳洲特有的動物:袋熊。萌萌的外表之外,牠的大便也很「萌」,是方型的。台裔科學家楊佩良研究了袋熊為何拉出方型屎,這個研究還登上重要的國際學術期刊,楊佩良堪稱屎尿專家,她還研究過哺乳動物尿尿...
Published 03/22/21
詩人廖偉棠和曹疏影人生中各自或共同經歷了幾次重要的遷移;從哈爾濱、北京、廣東、香港,最後來到台北。城市與城市間的拉力和推力,緊扣著城市本身的盛與衰。    譬如在千禧年前後的北京,開始有地下文化的種子正在散佈,現代詩和地下音樂聚集了四面八方蜂擁而上的人們。但在北京奧運前夕,城市轉變了風貌,也讓這場文化人的宴席散去。而在這時候的香港,承接了這股能量,它讓藝術家可以有呼吸、自由說話,既而安身立命的條件。    只是,如同廖偉棠提到的,一座城市是不可能一路高歌向上的:「我們要接受這個城市,它會像其它歷史上的城市一樣有天將化為烏有。」    在離開香港那天,疏影搭了一班從新界、港島再到九龍的計程車,沿街看著香港的街景,她的眼淚一直流下。    移動為他們形塑了什麼樣不同的價值觀?「離開」這件事,對他們往後的人生有何影響?有哪些能量語情感,可以在城市裡被繼續留下?    本集重點:    02:16 移居是對人生價值觀塑造的影響  06:09 十年前的北京光景,與年少的我  11:33 北京以外的中國:移動到香港的契機  16:56 香港的語言質地是非常特別的  20:38...
Published 03/18/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今天有事》】   主持人:鄭進耀/來賓:徐維芷 照片提供:徐維芷   今年情人節剛過,緊接而來的是白色情人節。究竟要怎麼做才能有好的緣分,遇到對的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會想求助月老。求月老籤有什麼步驟與禁忌?台中樂成宮的月老很有個性,不同季節會出不同的籤詩?現代解籤人又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或素養?   從求籤詩到解籤詩,我們想問:為什麼現代科學這麼發達,還是有這麼多人想求籤?   本集重點: 1:14 求月老籤有什麼步驟或禁忌嗎? 6:03 北投情人廟曾在報章雜誌上引發論戰? 8:01 台中樂成宮有獨特的月老籤詩系統 12:11 為什麼解籤人越來越少人做? 14:16 現代解籤人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 19:52 線上解籤可以取代解籤人的功能嗎?   圖片說明: 1970年代,北投情人廟因為立了牛郎織女、卓文君與司馬遷的塑像,遭衛道人士攻擊:「鼓勵私奔」,最後廟方迫於道德壓力,拆了雕像。2021年台中樂成宮,原本是婆媽熱愛的媽祖廟,近年因月老靈驗而大為走紅,信眾年齡層下降,站在廟園裡,舉目一望少有婆媽,全是打扮入時的年輕人。也...
Published 03/08/21
飲食文學作家蔡珠兒,曾居住香港近 20 年時間,在本地走入自然、山林,用文字記錄了香港飲食的記憶。    香港富有良好的地理條件,並且面向全世界開放;它集合了國際的時令食材,在空間與風土上都擁有寬廣的胸懷,孕育了難以取代的飲食文化與味道。而近幾年在政治情勢上的改變,也悄悄置換了它原有的滋味。珠兒說,那是即使食材還在、老師傅還在,也再也喚不回的。    食物綜合了一座城市的味道,而想像是一個很好的調味,卻也是非理性的、頑固的一道標準:「譬如你可以說,你覺得這就是不像你某一年在銅鑼灣吃過的。」味道的形成,也並非一道食譜就能模擬;她認為菜味不能突然地橫向移植,而是你必須得先了解它的味型所集合的人、天候與風土等脈絡。    在珠兒心裡,哪一道菜最能代表香港?她又最懷念香港的什麼食物呢?    本集重點:   01:43 最懷念的香港風味:一碗簡單的魚蛋粉  08:13 在香港跟台北安排一場家宴的差別  12:02 一個人的菜,就是他的旅遊史與感官史  16:22 聊聊粵菜的體系  24:37 台菜的性格正在形成中  31:05 台港兩地的雜揉性有和相似或不同處?  34:34...
Published 03/04/21
香港銅鑼灣書店老闆、創辦人林榮基,在 2020 年春天輾轉來到臺北,延續他的獨立書店志業。有些人會把台北的銅鑼灣書店當作香港精神地標,在林榮基心裡,更重要的是他能否透過這些書、延續一些思想的傳遞,讓更多人了解不論是台灣或香港的過去與未來。    有人說他是香港的流亡者,他說,流亡與否於他並不重要;他待在這裡,他問心無愧。    「我是一個沒有國家的人,對我而言,個人是最重要的。很多人說,香港光復很難,但我感覺大有希望。香港只是一個地理名詞,重要的不是這個地理名詞,重要的是生活在上面的人。當有二十萬的香港人離開香港,不管到世界何處,你可以去延續我們的語言、商業文化跟生活習慣。...
Published 02/25/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今天有事》】   主持人:鄭進耀/來賓:Gino 圖片提供:Gino   *本集節目討論部分涉及毒品相關內容,建議18歲以上聽眾收聽。《鏡好聽》關心您:珍惜生命拒絕毒品,健康無價不容毒害。   一般人的生活,不容易接觸到大麻,事實上,在19世紀的美國,它是一款隨處可買得的止吐劑,而中國的本草綱目也曾記載過這樣的植物。直到1950年代才被列為二級毒品。在《今天有事》節目上半集,將和大家聊聊,大麻真的會上癮嗎?持有大麻的人,背後又代表什麼樣的階級?下半集,來賓Gino將分享,他因購買大麻入獄後的情況,他的男同志身分,在監獄裡會遭遇不一樣的對待嗎?   本集重點: 1:42 大麻的生理成癮性? 4:21 大麻使用者,大多是怎麼樣的人? 7:28 「啟靈藥」與「毒品」的差異 15:23 男同志的身分入獄,會遭遇到不平等的對待嗎?   圖片說明: Gino二年前,因購買大麻而入獄。他的家裡還有一盆擬真的塑膠大麻盆栽,雖是假的,但也讓他跑了好幾家店才買到。連假大麻都這麼難買,何況是真的大麻。男同志、大麻使用者、假釋中的更生人…這麼多元的邊緣...
Published 02/22/21
EP10|下集 |農曆年的台漫回顧:讀者群像  基地書店是蓋亞文化營運的臺灣漫畫專屬通路,CCC創作集則是因應中研院的計畫孕育而生,目前隸屬文策院。這次邀請基地書店店長與CCC創作集漫畫編輯,來聊聊台漫讀者的群像,以及那些因緣際會而與漫畫產生關連的朋友們。主持人:陳怡靜來賓:基地書店店長:張敏慧CCC創作集漫畫編輯:侯名晏    本集重點:    01:55 基地書店看到的讀者群像:「天橋下的魔術師」圖像暨互動藝術展、「反抗的畫筆—香港反送中運動週年圖像展」13:04 花漾蘿漫史──蘿莉塔時尚特展:從策展看到不同族群的多元交流17:30 CCC從紙本轉型成數位:讀者群的差異21:34 獨立書店Mangasick主辦的滿滿漫畫節25:14 同人誌《LO娘的第一世界煩惱》與極限定的《波音漫畫誌》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大人看漫畫》 第一季在此集告一段落。  企劃製作:許逸如、王詩恩、徐湘芸、洪群甯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Published 02/14/21
EP10|下集 |農曆年的台漫回顧:讀者群像  基地書店是蓋亞文化營運的臺灣漫畫專屬通路,CCC創作集則是因應中研院的計畫孕育而生,目前隸屬文策院。這次邀請基地書店店長與CCC創作集漫畫編輯,來聊聊台漫讀者的群像,以及那些因緣際會而與漫畫產生關連的朋友們。主持人:陳怡靜來賓:基地書店店長:張敏慧CCC創作集漫畫編輯:侯名晏    本集重點:    01:55 基地書店看到的讀者群像:「天橋下的魔術師」圖像暨互動藝術展、「反抗的畫筆—香港反送中運動週年圖像展」13:04 花漾蘿漫史──蘿莉塔時尚特展:從策展看到不同族群的多元交流17:30 CCC從紙本轉型成數位:讀者群的差異21:34 獨立書店Mangasick主辦的滿滿漫畫節25:14 同人誌《LO娘的第一世界煩惱》與極限定的《波音漫畫誌》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大人看漫畫》 第一季在此集告一段落。  企劃製作:許逸如、王詩恩、徐湘芸、洪群甯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Published 0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