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從來如此,便對麼?」 「我不同你講這些道理;總之你不該説,你説便是你錯!」 —— 魯迅 狂人日記《吶喊》 这一期Simon从狂人日记聊到现代文的阅读方法,最后落脚到社会行动上。他希望人们能摆脱冷气,让更多“做事的人”参与进来。 本期主播: Simon 本期音乐及后期: Simon
Published 05/27/21
Published 05/27/21
这一期分享了齐泽克这本还没有中文版的新书《大流行病!》 齐泽克为什么如此迅速的出版这本书? 齐泽的回应是说,因为他很想介入当下我们的处境,让人们意识到,这一处境不仅是一个医疗的紧急状况,也是一个政治的时刻,我们的整个生活方式,以及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规则都被悬置了,对“可能会取而代之的东西”的斗争还在继续。在我们不得不服从隔离的规定的时候,我们的社会生活并没有停顿——在这些(看似)停顿的时刻,一些事情正在根本上发生变化。无视这点是一种集体的精神病。 在对精神分析的简短澄清之后,如何把握齐泽克所说的“精神病”?又如何通过对这一病理化的认识,反思一种支配性的力量。 本期主播: island 本期音乐及后期: island、Simon
Published 05/09/21
这一期是Vol.13的衍生节目,我们由「生活在别处」漫谈到外语学习、语言结构下的思维模式,以及概念的诞生与重组。或许语词的熵增尚不可逆,但我们依然可以以准确的语用习惯,捍卫交流的有效性。 本期主播: Rue、EC、Simon 本期音乐及后期: Rue、Simon
Published 04/18/21
1968年5月的巴黎,在那场五月风暴的中心,学生们把“生活在别处”这句口号刷在巴黎大学的墙上。“别处”之于学生们,恰如“巴黎”之于我们,成为一个未抵达的远方最具象和璀璨的能指。 可是,巴黎或也终有抵达的一天,而“别处”也会像“此处”一样成为庸常生活的一隅。流动的我们过着一种流变的生活,生活在别处,在新的经验和新的秩序里,以新的语言讲述着新的观念——自此唤起的惶恐、新奇和惊诧,以及只有身在别处才会绽出的怀旧与恋地情结,都是掩埋在景观表象下冷暖自知的体会。 本期节目探讨的就是这些在别处具体而微的感受。或许生活充斥着局促和不堪,或许远方只有在远方时才能保持美好,但它们都不会阻碍我们对别处生活的向往,不会阻碍我们从一个舒适区走向另一个,马不停蹄。 本期主播: Rue、EC、KE、LT、Simon 本期主持及后期: Rue、Simon 欢迎订阅我们的telegram频道和加入唯一讨论组: @podcast_DTH 微信搜索小程序: 漫午目的...
Published 04/10/21
这期和听众振辉在线下录音。Simon结合自己的经历,批判了面向精英的实验教育,同时提出自己的方向,一起讨论实践的路径。 欢迎加入我们唯一讨论组:@Podcast_DTH Tg群组会有我们的source、reference、电子版书籍、以及讨论等内容 搜索微信小程序:漫午目的,会发现更多有趣内容和征集项目。 同时欢迎复归邮件交流方式与我相联:[email protected] 本期主播:Simon、振辉 本期音乐后期:Simon
Published 02/28/21
《四重奏》第四集还有个隐藏细节没聊到,是家森去跟前妻和儿子见面时不仅借了小雀假扮女友,身上的牛角扣大衣也是借了别府的……比平常人模狗样了许多。郑重里裹着一丝滑稽。但你又能够理解他,一个35岁徒有梦想一事无成的男性,那点虚张声势和含而不露的小心思。 好的作品或许就是这样,里面没有一个人是费解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能被原谅的。看四重奏的一个感想:剧如人生...
Published 02/12/21
到了现在,恐怕是再怎么强调“面对面吃饭”这件事儿的重要性也不过分的。 也几乎最近一年意识到“人要有明确一点的生活”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明确”指的是,你可以追求一箪食,一瓢饮,或者功名利禄,万丈高楼。但前提它得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有着踏踏实实的要素构成。比如: 有产出的创造性活动,公共性表达、人与人之间真诚的连接、一起吃饭,参加有互动的体育运动、理解周遭。换句话说,你不可能(永远)只追求一种“感觉”。 生活有一个落脚点,而这个落脚点越早明确下来,越不容易困顿。我身边也偶尔有些在现实中感到失落的朋友(包括过去几年的我自己),每次聊天我们安慰彼此的结论几乎都是,不能再“功利”再“俗气”了,没办法,只有靠着这种热气腾腾的、明亮清澈的生活要素,才能在世间找到对应和支撑。 欢迎加入我们唯一讨论组:https://t.me/Island_DTH tg群组会有我们的source、reference、电子版书籍、以及讨论等内容 搜索微信小程序:漫午目的 会发现更多有趣内容和征集项目,同时欢迎复归邮件交流方式与我相联:[email protected] 本期主播: DTH-island...
Published 02/04/21
标题的这句话出自怀特海,这里说的「刻画」包含着弄明白道理,人类总是致力于理解我们周遭世界的一般道理。 道理在言说中成形,事情中蕴含着道理。 本期节目是一期没有主题的尝试,主持人LT致力于在节目结束之前找到主题。但是这期在漫无目的的随机说话中,说了很多自己想说的话。 highlights -“瓜月”大家吃了什么“瓜” -看美国大选直播太累了 -「虚无主义」是一种对「因自由而来的责任」的逃避 -你们三个phd讨论怎么毕业是不是太飘了? -在学科的“主线”和“支线”产生的思考 -从韩炳哲的「深度无聊」理论想「专注」这件事 -dth批判中枢李杏仁EC聊女权? -”理解他人“先是一个”伦理态度“ -手握「利益最大化」这种观点会降低人对现实的感受和理解力 -从迟早更新copy的“one more thing” 本期主播:LT、EC、Ke、晨如、Simon、island 后期:island、simon
Published 01/26/21
这期节目,我们聚焦在过去惊涛骇浪的一年里每个人对「良好生活」的思考上。那些我们原本确凿的、如真理一样被我们把握的东西,是不是经得住大浪的冲刷。 陈嘉映老师在《何为良好生活》里在传达和引导我们思考的,也是“什么不是良好生活”而不是告诉我们一套教条一般的东西让我们去遵守。“良好生活”从来也不是一个教条或者刻度一样的东西来衡量。 无论理想还是利益,都离不开一个具体的环境,包括ta心仪的生活典范和自己的禀赋。我们生活的意义,不是想出来的,不是论证出来的,而是被感受到的,通过生存和劳作的直接性感受到。自己跟劳作结合在一起,像小学生的作业本,踏踏实实写完每一页,不要“加急”,不要轻易点击空格和翻页,也像农民中玉米,秋收和冬藏,有它自己的时节。 陈老师说:“人到中年,如果还停留在年轻时代的理想方式上,人就变得抽象了,我们在成长和做事的过程中,变得具体。” 具体的生活意味着,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连接具体的人,同时有能力去维护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享受那种不控制热情的剂量带来的丰盈感受,那是一种微妙的幸福感,它不是一个类似于“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 良好生活的大厦已经落成,但在那之上永远有两朵乌云。建...
Published 01/21/21
去年有一本畅销书,嘉倩的《独居冰岛的一年》,作者呈现了自己真实的冰岛生活,冰川、极光、一个人的徒步,跳滑翔伞、静静流淌的暖气热水,锅里煮着的红豆粥,马卡龙颜色的天空和大海……这一切,都让人对独居充满遐想。当静静地生活半年甚至更久之后,新鲜感和好奇心褪去,剩下无人分享的碎语和热望,以及充足到吃不消的独处时间,有意义的连结被断开,一切都迅速的变得“没意思”,面对的是如何连接世界和单一性的问题。独居很好,但人类需要人类,个人的面相需要在一个他者那里被反馈,没有这个,「认识自己」这个概念,也就无从谈起。(by island) 本期节目主题的灵感来源于刚刚到了芬兰开始独居生活的晨如,我们聊了对独居生活的一些个人态度和独居对自己产生的一些生活和想法上的改变。 #hightlight 独居生活里那些击中自己的时刻。 “确定感”的来源是什么 未独居时,对独居生活的浪漫想象。 在什么情况下会义无反顾结束独居生活。 结尾彩蛋。 本期主播:晨如、island、Ke、LT、EC、Simon 本期音乐/后期:晨如、Simon
Published 12/21/20
这期在剪辑上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在节目的开始,你听到什么,就是什么。对我来说,它像是一位老友隔着电话,在耳边弹唱,让人放松。 本期的主题关于「期待」,这个主题可太好了,聊天的过程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对“常态”的接纳过程。嘴上说着放弃,然而在每个不为人知的小角落里我们都塞上期待,怀着强烈主观意识地打量一切,于是不温不火的生活本身成了最大敌人。「什么都没发生」很大概率就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件事。 被“寄予厚望”的时刻还蛮糟糕的。那种盲目的祝愿也让人乏力,比起期待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许更清楚你无法成为什么样的人更重要。 还是要尽可能早地接触到真实的人生,有些东西才会慢慢地有所改变啊。不是赖在一种偶然的选择为你打造的真空环境或者留下的心理阴影里,从面对真实开始,认真经营,主动解决问题。包括那些你压根没发现没想过的问题,或者看见了却下意识回避、和觉得会有人挡在你前面的问题。“只有解除了对于戏剧性的迷恋,才能获得属于这个人物真正的自由”。(by...
Published 12/10/20
本期是由我们的三个男生带来的软件推荐节目。 软件列表:https://www.notion.so/f755e192d6e9473da159d75c186a0ecc   搜索微信小程序:漫午目的 会发现更多有趣内容和征集项目,同时欢迎复归邮件交流方式与我相联:[email protected] 也可以在翻转电台小程序“自我装置”系列发现我们的更新,以及我们的“声音创作”征集项目的详细介绍。 本期主播: EC、Simon、LT 本期音乐: EC 后期制作:EC 欢迎加入我们唯一群组:https://t.me/Island_DTH
Published 11/15/20
本期节目的主题,从康德的《何谓启蒙》一文中得到启发。这是一次“围炉夜话”,轻松、快乐,发呆,打盹儿。DTH两周一次的线上畅谈第五个月了,六个人忙活了不少事儿,开电台、做channel,写文章、学技术、找人聊天做访谈、查资料做单口……接受批判、彼此认同,互相挑战也真诚赞许,肆意调侃也掏心掏肺。有种高中几个同学一起做校刊的感觉,很开心。 虚与委蛇的礼貌和虚张声势的热闹太多了,在沉默、严肃、尖锐或彼此真诚的反驳,或者不理解中,能感受到珍贵。(by...
Published 09/24/20
本期是DTH成员EC的单口,对于如今播客圈生态以及播客商业化的现状,他有独特的视角。听完本期,无论是对播客内容制作者,还是对于听众,都是警钟长鸣,EC从常识性的内容开始,到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概念进行论述,进一步分析了播客在面对商业化的裹挟下,在个人对利益的追逐下,还能不能持续用爱发电。(by island)     搜索微信小程序:漫午目的 会发现更多有趣内容和征集项目,同时欢迎复归邮件交流方式与我相联:[email protected] 也可以在翻转电台小程序“自我装置”系列发现我们的更新,以及我们的“声音创作”征集项目的详细介绍。 本期主播: EC 本期音乐: EC 后期制作:Simon 欢迎加入我们唯一群组:https://t.me/Island_DTH
Published 09/16/20
本期节目来到了DTH的子题「焦虑」 题目来自于电影《师傅》的台词。当我明白了它在说什么之后就立了一个 flag 叫作「风雨无阻一千字」,每天花一点点时间要求自己感受创作的成就和痛苦,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我,也缓慢地建立起了秩序和习惯。写作的习惯就像洁净的房屋、温暖的家人、有意义的工作一样,我要让它成为我生活里坚不可摧的稳定核心之一。 绝大部分情绪的内耗完全可以被日常的劳作消解,整理家务、运动是小的一种,用创作的来整理人生也许是大的一种。是从生活的秩序到内心的秩序,如果这种秩序能让人不去关注压力,不再困扰自己是不是值得被爱,甚至片刻忘记这一切的无意义,那这种秩序就是良性的、可贵的、值得坚持的。(by island) #Highlights dTH的集中焦虑: 互联网焦虑之下的信息安全焦虑、群聊焦虑、外貌焦虑、形而上焦虑、创作焦虑、阅读焦虑、生活规划焦虑 LT谈从韩炳哲的作品中得到关于应对焦虑的诸多启发。 dth的男性成员对女性外貌的一些看法,和关于“黑猩猩”的内部梗。 EC给晨如的生活建议: 生个孩子就好了。 对公共言论环境的乐观:...
Published 09/05/20
本期节目,因为采用了内录的原因,声音效果不是很好,比较介意的话可以不听。本期是一次非常有休息感的炕上唠嗑,内容是我们几个人的东拉西扯,没什么深度。有我们对未来几年生活的无限遐想。如LT所说,”会为了妈妈答应给自己出去玩而努力完成作业,但也接受完成作业之后,妈妈改了主意。“ 我们会为了那个期许的美好结果不断地付出努力,同时也接受任何结果的发生。人生到了这个阶段,玩票心态没有了,但100%能理解那种心态,自己也有过,同时也对这种心态有无限宽容。 (by...
Published 08/29/20
本期节目是DTH和维生素E的crossover。 这期节目的主题是“青年大院必须死,那know yourself呢?” 这当然是一个吸睛的题目,但中间的讨论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一个公众号纯粹的批判,更多的是转向了如何推进个体去做什么。 我们讨论到ky误用「认识自己」这个重要概念,利用人希望「认识自己」的基本诉求完成商业变现这个目的。 讨论到心理学存在的合理性,它是按摩,是镇痛剂、是布洛芬,但它不治疗。 维生素E主播ve快问快答。 最后还是回到了dth的终极话题:根基问题 本期主播: Island、VE、Rue 嘉宾:Alice 本期音乐: Island 后期制作:island 欢迎加入群组:https://t.me/Island_DTH  
Published 08/23/20
本期节目,是我和EC聊了聊小津安二郎,和他的几部作品。包括《东京物语》《独生子》《晚春》。这是一次我喜欢的对话,朴素却很准确,EC同学的视角又很富有延展性。他将个人的想法,现代性的问题,和电影的内容,都编织在一起。 电影中我们感受到小津想要为我们呈现的一种希望和承担、一种真生活。小津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以「真」为前提的自我行动方案,以及他呈现给我们的女性意志。在东亚社会的框架之下,女权主义面对的是怎么样的一种困境。 “和好的内容在一起”,书籍、电影、等等。寻找到它们,让它们在生活里占据重要位置,这件事永远有意义, 电影中能体现出文学性的瞬间,浑然天成,是最最珍贵的品质。有看完电影像读完一部小说的感觉,在我这里就是顶级的了。(by...
Published 08/13/20
本期节目,是我和EC聊了聊小津安二郎,和他的几部作品。包括《东京物语》《独生子》《晚春》。这是一次我喜欢的对话,朴素却很准确,EC同学的视角又很富有延展性。他将个人的想法,现代性的问题,和电影的内容,都编织在一起。 电影中我们感受到小津想要为我们呈现的一种希望和承担、一种真生活。小津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以「真」为前提的自我行动方案,以及他呈现给我们的女性意志。在东亚社会的框架之下,女权主义面对的是怎么样的一种困境。 “和好的内容在一起”,书籍、电影、等等。寻找到它们,让它们在生活里占据重要位置,这件事永远有意义, 电影中能体现出文学性的瞬间,浑然天成,是最最珍贵的品质。有看完电影像读完一部小说的感觉,在我这里就是顶级的了。(by...
Published 08/13/20
元胞自动机和自我能动性、粒子对撞机、复杂性,自指这些我听上去像是绕口令一样的词汇,把我拒科学之门外,每当提到物理,也只能想到浪漫的星辰、宇宙。这些东西,和自我,和心灵,和人的意志有什么联系。anyway,这期可能会涉及非常多理论词汇,带来的不适感还请见谅。我想,带着对知识的敬畏来听听他们的讨论,应该会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by island) 欢迎加入我们的讨论组:https://t.me/Island_DTH 搜索微信小程序:漫午目的 会发现更多有趣内容和征集项目,同时欢迎复归邮件交流方式与我相联:[email protected] 也可以在翻转电台小程序“自我装置”系列发现我们的更新,以及我们的“声音创作”征集项目的详细介绍。 本期主播: Simon / EC 本期音乐: Simon / EC 后期及出品: Simon
Published 08/10/20
元胞自动机和自我能动性、粒子对撞机、复杂性,自指这些我听上去像是绕口令一样的词汇,把我拒科学之门外,每当提到物理,也只能想到浪漫的星辰、宇宙。这些东西,和自我,和心灵,和人的意志有什么联系。anyway,这期可能会涉及非常多理论词汇,带来的不适感还请见谅。我想,带着对知识的敬畏来听听他们的讨论,应该会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by island) 欢迎加入我们的讨论组:https://t.me/Island_DTH 搜索微信小程序:漫午目的 会发现更多有趣内容和征集项目,同时欢迎复归邮件交流方式与我相联:[email protected] 也可以在翻转电台小程序“自我装置”系列发现我们的更新,以及我们的“声音创作”征集项目的详细介绍。 本期主播: Simon / EC 本期音乐: Simon / EC 后期及出品: Simon
Published 08/10/20
这一期节目,是我们DTH每个人对五年变化的一些畅谈,以及本节目绕不开的终极话题:找根基。 五年的变化简直不可想象,同时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我们需要哪些确凿的东西。 項飚老师说:“真正的英雄可能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的每一天。” EC同学说过类似的话,“整个世界是勾连起来的,看到了这种苦难,自己很痛苦,然后就思考问题来源,去读书求知,或许可以想出解决方案,但是最后还是落脚到自己每天的实践,现在每天做的事情。” DTH从第一期开始至今,收到一些信件,收到一些声音,至于它们代表了什么,是不是节目希望进行的某种创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想都不重要,DTH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法则,也会长成它该长成的样子,真诚的表达,永远值得追求。 谢谢我们每个人,在这一刻,分享了彼此的这五年。(by...
Published 08/10/20
这一期节目,是我们DTH每个人对五年变化的一些畅谈,以及本节目绕不开的终极话题:找根基。 五年的变化简直不可想象,同时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我们需要哪些确凿的东西。 項飚老师说:“真正的英雄可能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的每一天。” EC同学说过类似的话,“整个世界是勾连起来的,看到了这种苦难,自己很痛苦,然后就思考问题来源,去读书求知,或许可以想出解决方案,但是最后还是落脚到自己每天的实践,现在每天做的事情。” DTH从第一期开始至今,收到一些信件,收到一些声音,至于它们代表了什么,是不是节目希望进行的某种创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想都不重要,DTH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法则,也会长成它该长成的样子,真诚的表达,永远值得追求。 谢谢我们每个人,在这一刻,分享了彼此的这五年。(by...
Published 08/10/20
本期是DTH的special serial。女性话题一直是一个争议不断,也很难有结论的话题,这期我们从一个非常日常的着装问题,聊了聊我们几个人的“穿衣哲学”。从我们一些非常日常的观察中试图解析消费与表达自我的关系,以及消费在多大程度上构建自己的审美。 从lululemon这个宗教般的品牌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消费心理机制,和一些对消费主义的反思,是你创造了什么定义了你,而不是你消费了什么定义你。反消费主义也并不是反消费,而是「对抗消费主义导向的论述」。 然而这个「自我」与「外物」的联系与区别,又必然会回到哲学范畴,我们暂时也没有能力展开,所以这依然是一期很laid back的girls...
Published 08/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