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當你為他人飲食習慣冠上”粗俗”、”野蠻”之名時,可曾想過飲食文化的形成並非那麼簡單?
聽到吃狗肉你會嚇到,但在韓國可是見怪不怪。驢肉、貓肉、狗肉、蛇肉、孔雀、蜥蜴、蝗蟲......作為食物,很奇怪嗎?東方與西方的餐桌禮儀,哪一個精緻火腿的起源與鹽屍有關;古代女人也愛放縱豪飲;麻辣為四川招牌,其實是誤傳......這些知識,都是有憑有據,出自歷史典籍。
龔鵬程現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學問淵博。從動植物、宗教、地理、文學、醫學多方面切入,引經據典,談飲饌文化。在批判”文明”與”野蠻”之前,先學學歷史、學學文化、學著尊重他人飲食習慣。
每一口食物,背景都是源遠流長。
看完本書,你將會重新定義「奇珍異食」。
#周末閱讀 #每周六更新
-----
主持人:凌性傑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陪你讀的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Published 09/01/23
與您分享隱地先生所寫的《回到70年代》,凌性傑出生於1970年代,書中的生命就與他最為接近,
讓我們一起聆聽隱地先生與凌性傑老師的生命碰撞
#周末閱讀 #每周六更新
-----
主持人:凌性傑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陪你讀的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Published 08/26/23
作家聶華苓一生從中國大陸流離到台灣,再漂泊到美國,文學創作始終不輟,更致力於國際文學交流,曾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她在2004年完成《三生三世》自傳,她形容自己,根在大陸,幹在台灣,枝葉在美國,近來將此書擴大篇幅為《三輩子》一書,除了內容的增多,並加上數百張珍貴照片,讀者閱讀後更能見到大時代的縮影。
聶華苓把她的一生說成三輩子並不誇張,第一輩子寫父親一輩人的政治關係,家中常遭特務監視,父親後遭共軍殺害,父親身世複雜讓她在成長階段就有複雜的經歷,也在幼小心靈種下對政治反感的種子。第二輩子寫她1949來台後的不凡際遇,在台灣民主運動先鋒的《自由中國》雜誌擔任編輯達十一年,直到創辦人雷震等被捕坐牢,其中兩篇講雷震、殷海光的文章,感人至深。
她於1963年認識訪台的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隔年應邀到愛荷華大學擔任「寫作工作坊」顧問,展開她第三輩子的美國情緣,兩人積極推動國際寫作計畫,廣邀台、港、陸一流華人作家前往訪問,兩岸作家首次在愛荷華大學相遇並短暫一起生活,進行文學交流,在當時兩岸互不往來的時代背景下,非常難得。
...
Published 08/18/23
詞,有如宋朝的「流行歌」,把深刻的感情,化為了歌吟……
聽蔣勳深入宋代詞家的生命感覺之中,九堂和宋代詞家心靈連線的國文課,
不論13歲或93歲,都可以找到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詞有一種內收的形式出來,『內收』是因為感覺到向外的征服完成了之後,沒有辦法解決心中本質的生命的落寞,它更傾向於哲學性或者宗教性的內省。而生命裡面的喜悅和感傷都在一起的時候,可能它會形成另外一個超越感傷和喜悅的心境,我覺得這種心境比較接近宋詞真正想要追求的東西。」——蔣勳
蔣勳依循詞文學的發展歷程,以美學品味為核心,介紹李煜、范仲淹、晏殊、晏幾道、歐陽脩、柳永、蘇軾、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姜夔等詞人的生命及其作品,仔細說解文學與音樂的關連,亦融合古代書畫、西方文學名著等,將詞、書、畫講得清透,讓不同藝術型態交相映輝。蔣勳以他溫柔的心,相應那些千錘百鍊的詞作,分享了生命的美與遠濶。
...
Published 08/11/23
詩,像是一種生命的轉圜,一種生命的告解、修復與完成……
聽蔣勳有滋有味地說唐詩,七堂和唐代詩人心靈連線的國文課,
不論是13歲或93歲,都可以領受跨越時空的感動
「詩是在我們最哀傷、最絕望的時刻,讓人安靜下來的東西。……很多儲存在心裡的零散、破碎小片段,在生命的某些經驗中會忽然活過來,活過來不是因為我們閱讀它,而是因為我們忘了它。」──蔣勳
唐代是詩的盛世,詩的形式已經完美到了極致。蔣勳從大唐盛世說起,以張若虛、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與李商隱的生命與詩作,巧妙揉合歷史知識與美學觀點,推敲一首首詩的完成。並以最貼近文本的方式,理解每一位詩人的經驗與情思,讓舊詩煥發光采。蔣勳用自己的開放心靈呼應了那些歷久彌新的詩,分享了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感動。
每一首詩都是一個不能輕易說出口的祕密,是生命的傾訴,也是文化的密碼,透過《說文學之美:品味唐詩》,不僅有滋有味地解讀了唐詩,更引領我們看見自己,理解各自的生命密碼,讓身心安穩,讓心的祕密,塵歸柔軟之地。
#周末閱讀 #每周六更新
-----
主持人:凌性傑
-----...
Published 08/04/23
曾獲台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的洪愛珠,倫敦藝術大學傳播學院畢,資深平面設計,大學兼任講師,工餘從事寫作,以記舊時日家常吃食與經過之人。
洪愛珠本業平面設計,五、六年前母親病重,陪病時光漫長折騰,為探尋出口,才碰上寫作。她的第一本作品《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寫飲食、居家、人間煙火氣息,用感情、記憶、思念調味。這本書,寫了陪病的歷程,也寫了洪愛珠個人的飲食懷舊之旅。
「跟在廚房看了這麼多年,真要自己做,還是有門檻。」洪愛珠發現某些傳承幾乎已經斷絕。「家裡的東西我都沒學會。」「我以為吃很多外婆的炒米粉,但外婆已經過世13年,加上她晚年生病,我可能有15年沒吃過那樣的炒米粉。你以為距離還很近,其實已經沒有了。如果自己都不會就真的沒有了。」母親病逝後,洪愛珠搬到一間小公寓獨居,辦了入厝活動,復刻一整套外婆和媽媽的拿手菜。
...
Published 07/28/23
《箭藝與禪心》的作者奧根‧海瑞格(Eugen Herrigel,1884─1955)是德國籍哲學教授,著迷於東方禪學,曾遠渡重洋到日本東北帝國大學任教。
射箭之前,海瑞格花了很長的時間學習拉弓,在師父的指導下調整呼吸,用最放鬆的方式拉開一張弓,終於明瞭心靈拉弓的道理。真正開始要把箭射出去,又是一連串的挫折,好像怎麼做都做不好,情緒沮喪低落。海瑞格有一次自以為聰明,用自創的偷吃步放箭,差點被師父逐出師門。這讓我明白,世界上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用偷吃步是不行的。他的射藝沒有任何進展,師父只說:「不要問,繼續練習!」直到有一天,他體驗到了最理想的發射,師父深深鞠躬說道:「剛才它射了。」
...
Published 07/21/23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otsr5bkggvz0818actgk8ba/comments
#周末閱讀 #每周六更新
-----
主持人:凌性傑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陪你讀的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Published 07/15/23
睽違10多年,傳奇詩人陳雋弘終於回歸!
10年沒有出版新作品的詩人陳雋弘,他的絕版詩集詩作卻一直在網路上流傳,《面對》、《等待沒收》絕版詩集裡的作品,在詩社團、FB、IG被大量分享引用,也被新世代年輕讀者們喜愛、手寫貼文呈現。
「此刻是多麼值得放棄」收錄:45首經典之作、21首從未曝光過的詩作,陳雋弘用這個方式回歸詩壇。在定位方面:詩人仍是那個願意剖開自己內心黑暗宇宙的少年,用直白卻有力的敘事風格,寫出那些不被世界理解的哀傷,對這個世界說話。陳雋弘:「希望你讀著這些詩的時候,可以重新想起那被時間丟棄過的,某部分自己。」
陳雋弘深深擊中讀者的內心,讓寂寞得到出口、讓失落被理解。他用最日常的語言,寫最深刻的心理感受。現代生活中,我們「總是想要放棄此刻」的心情,似乎都被陳雋弘代言了。
#周末閱讀 #每周六更新
-----
主持人:凌性傑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陪你讀的書
-----...
Published 07/08/23
12元是高雄公車的票價。高中時的黃信恩因著公車,展開自己在城裡的地圖。家住左營區的他,求學在三民區,當時從火車站搭上一班公車,12元,便能抵小港、前鎮、鹽埕、鼓山等區。公車載著這樣一位高中生求學、遊玩、烤肉、面試,有時班距長,有時繞路,有時走走停停,用一種專屬的速度感,深入體會這座城市的精神。
《12元的高雄》書寫跨十四年,首篇〈空白海岸〉寫於二〇〇六年,如今有些地景已不復存在,也因此意外地被文字與圖像保留下來。即使如此,這城市還有個鮮明的指認,那就是至今仍是12元的公車票價,安心的存在。
「第一次遇見十二元是小五那年。那還是一個冷氣公車剛萌芽的年代,有次我攔到一輛冷氣公車,二十八路,上車投了半票六元,司機說:「你長這麼大,要投十二元。」那時,公車票價只論身高,不論年齡(現改為十二歲以下享半票)。身長似乎在某些時候,也會帶來一些劣勢。
高中是我搭公車的尖峰。那是個紙卡月票的年代,我辦過幾次。貼張大頭照,學生票三百元一張,共六十格,普通車剪一格,冷氣車剪兩格。在悠遊卡與一卡通嗶嗶來去的今日,紙卡顯得原始,卻有一種溫度。
...
Published 07/01/23
傍晚五點十五分,是夏夏家開始準備晚餐的重要時刻。在她筆下,每日親自料理並與家人一起用餐,是個平凡卻重要的儀式,如創作般虔誠,如詩歌般療癒。她將拋下的、帶不走的、漸漸遺忘的,積物癖般地寫下,在紙上重新打造了一座專屬於自己的記憶家園。
夏夏把中風開始失智的父親接來一起住,為了讓日漸消瘦的父親恢復食欲,試了不少菜色,最終發現還是父親最愛的麵食能讓他多吃幾口。於是一早起來揉麵,還要聽著父親在一旁碎唸。而新婚前後,取代婚紗款式、眼線口紅指甲油的是,她得每天必須一餐不落地衝回頭衝回家,替父親準備好吃食,打針、量血糖,伺候梳洗,抹上嬰兒油、剪指甲。
富含想像力的詩人兼小說家夏夏以馬奎斯著名小說《百年孤寂》中的人物「邦迪亞上校」來稱呼他。起因於他失智後記憶有如跳針,每隔幾分鐘對話便重開機一次,是以生活像在原地打轉,猶如書中的邦迪亞上校晚年時重複鎔金打造小金魚。藉著這個經典的文學意象將父親的病徵昇華,才得以在現實中竊取一絲的讓精神逃逸的機會。
...
Published 06/24/23
群像:書中收錄吳岱穎橫越十年生命,煉出生命日常裡的眾生相,全書分作四輯,共五十二首詩作,寫少男少女的群像、病痛之記、宇宙的想像與自我的來處,還有那不傷大雅、無傷你我的玩笑話。
輯一「群像少年」
摹寫十五個少年,這些少年曾經在不同時間與詩人交會,他們有的喜愛群體,穿戴共有的面貌,有的凸顯個體,展現特殊的存在方式。這一組人物詩:不識格瓦拉卻穿著的少年A;彈琴的哲學少年B;詩意生活的少年C;被家門吐出的少年D……。這些少年曾經出現在詩人吳岱穎的日常生活,後來又各自駛向分岔的前方,謹以詩記念他們。
輯二「病識」
記錄詩人因年歲堆疊賦予肉身與心靈的萎縮與陰暗,無法盛載更多光明,得耗費力氣應付一身苦痛。來自背脊的背叛;咳嗽以緩卻脆弱的氣管;如心火燎原的逆流,錄下靈魂跟肉體搏鬥的歷程。
輯三「苦路」
嘗試探討語言、現象、邏輯、無限與夢,推衍至宇宙、自我與生活,這一切不斷複述的複數,同一段路總埋藏著無趣與苦澀。
輯四「譫妄」
在詩人薄薄的夢境版圖上笑看人間,獸與神交替出現,詩人說些玩笑話來調劑日子。
#周末閱讀 #每周六更新
-----...
Published 06/17/23
我們與精神疾病,究竟有多少距離?
還是,正因為刻意與之保持距離,才醞釀成衝突?
解決之道,唯有看見,唯有理解,唯有與之零距離的「共存」。
《成為一個新人》這本書,是二○一六年起,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所深入追蹤的精神疾病相關議題與種種事件。從精神病患者個人自述,以及醫師、親友、社工的聲音,到社會案件的發生與精神鑑定、法院、收容機構的情形等等,這一系列深度報導,揭露出現今社會裡,精神疾病患者主體發聲的艱難,與談論精神疾病所會面臨的困境。
精神疾病患者,在這個以所謂「正常人」為中心的社會裡,一直處於沉默而邊緣的位置。他們與一般人的外表無異,卻可能有著令人無法理解的言行舉止,因此而導致重重誤解與污名,強化了其無能為自我發聲的沉默處境。然而近幾年,陸續發生好幾樁以精神疾病患者為中心的重大社會案件,吸引了人們的注意。這些案件雖然可能加深過去的污名與刻板印象,攪動人們的恐懼,但是卻也是契機,促使部分人開始關注相關議題,試圖理解。
...
Published 06/10/23
在這個疫情發生之際,讀著衣若芬教授的《陪你去看蘇東坡》,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療癒感。期待疫情消散,可以按照書中的旅遊路線去現場看一看。無法出去旅行的此刻,不妨靜下心來閱讀這趟遙遠的旅程。
衣若芬研究蘇東坡、開設蘇東坡文學和藝術的課,經常發現他的觀點和行為契合現當代。比如談到競爭,我們勉勵彼此「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這也是出於東坡。東坡不僅為現代漢語創造了兩百多個成語,關聯更深的,是詞彙和語句內在的邏輯和價值觀。」
「他贏得的掌聲、吃過的苦頭、怎樣當官、為什麼坐牢,也都記載得明明白白。很難說他符合世俗「成功」的定義,甚至從他晚年一再被貶謫,一次比一次荒遠的境遇來看,政壇失勢,潦倒不堪,即使他好好「愛自己」,可能對有些人而言,不構成典範,遑論學習。」蘇東坡的遭遇,提醒我們在最艱困的時候好好「愛自己」。唯有我們好好愛自己,懂得愛的態度和方法,才能推己及人,到愛他人、愛萬物、愛世界。
#周末閱讀 #每周六更新
-----
主持人:凌性傑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Published 06/03/23
吳妮民以《小毛病》回歸她所廣為人知的醫事書寫,習醫、行醫、寫作十餘年的打磨,她探看診間的病老與生死,旁觀肉體的衰壞與不可逆;她反照女性書寫意識,溫柔展開與己身的對話。《小毛病》可說是「時間」之書:吳妮民沿著時間的軌道寫作,時間則碾壓過所有人:女性每月逐漸減少的卵子是時間,病房診間的回診次數是時間……時間能治癒,時間也毀滅,它滴滴答答,不讓步也不寬容;生命只能往前,與萬物微微變幻。
本書依照月亮的盈虧做為編輯骨架:食甚、生光、復圓、初虧、食既。從人生真相與終點說起,孤獨死、老之種種折磨、小病小痛的反覆無常,逐步回溯曾經美好的身體、青春的詠嘆。由前順讀或自後倒讀,都形成生命的迴圈——在各種不能復返的時光與肉身裡,寫作者,或做為人的我們,仍能回頭望去曾經,曾經的閃亮,曾經的豐厚……。
#周末閱讀 #每周六更新
-----
主持人:凌性傑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陪你讀的書
-----
▍教育電臺...
Published 05/26/23
朱天心前陣子出版了新書《那貓那人那城》,作家的寫作光譜再一次照向社群排序最幼小、弱勢,無能握有選票發言權的浪貓兄弟身上。同時亦以一種記錄英雄榜的心情,寫下她暱稱為「地下黨人」的愛媽和動保團體友人群像。
有原本生活作息、職業領域毫不搭嘎,卻因先後餵食同一隻浪貓,而在暗夜中相認與接棒;有的則因「街貓TNR捕捉絕育回置計畫」相互支援,共同對抗不友善環境而萌生肝膽相照之情。讀著讀著胸中常升起「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懷,想著動保壯士仍苦行般的苦撐,或可稱為2.0版的「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吧。
貓的生命和人一樣無常 也是不斷離開的過程。
我也在書中慢慢拼湊出一幅作家的熟年生活圖。發現朱天心跟一般邁入熟齡,追求內心平靜、放下、養生的境界大異其趣,不時現身的是母獸護崽時的金剛怒目,浪擲大批眼淚、情感與金錢,甚至不時上演8點檔情境。
書中一幕特別令人不忍。雖已身歷百戰(劫),但有時剛從醫院抱回來安頓好,浪貓就鬆口氣離開。朱天心形容,姊妹倆仍會像連續劇中親人離世那樣,瞬間嚎啕大哭。養過寵物的人都知,毛孩離世近似喪子之痛,許多人因而不願意再養,何能承受生死無常一再重演?...
Published 05/19/23
一九八七年七月臺灣社會才步入解嚴,高雄後勁居民在中油五輕廠展開長達三年二個月的圍廠行動。一九九四年,台塑六輕在雲林濁水溪出海口動工,臺灣出現大型離島工業區。二○一一年四月,原定設於彰化大城鄉的國光石化,在全臺關心環境人士的串連下由總統宣布停建。二○一四年高雄地下管線丙烯外洩造成石化氣爆,造成三十二人死亡,三百二十一人受傷。石化業在臺灣歷史記憶處處留下難以抹滅的記號。
從一九六八年在美援支持下開始有第一座石化廠以來,石化業在臺灣的近兩萬個日子,每一個轉折都說明石化業是一個特殊而複雜的產業,它的誕生往往帶來龐大經濟利益,但也如一條巨蟒綑綁在煙囪下生活的人民,讓他們窒息,淪為環境難民。
我們的日常生活仍舊充斥大量石化產品,石化地帶沒有隨著後勁五輕關廠縮小,而是繼續往南移動,遭八九一根煙囪包圍的大林蒲成為新一代煙囪之島的代表。本書企圖提問,石化汙染難道只能是大風吹的選擇題,還是應該改成是非題,成為可以兼顧人民健康、土地保育與經濟發展的產業?所有生活於臺灣土地的我們,都要共同面對與思考,石化業未來不必然是犧牲的體系,而是催生不斷前進的產業轉型、科學新標準與公民新力量。
...
Published 05/13/23
這是一本「陪伴之書」,娓娓道來生命中那些必然的失落與獲得,也寫給每一個曾經在病中感到孤獨的你。
陳宗暉的語言,無論小說、散文、 新詩,都極富個人特色,充滿想像力的意象串接於跳躍的語言節奏之內,樹立起新世代的文學風格。他曾是文學界備受期待的寫作者,屢獲大獎肯定,直到三十歲那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病痛,讓他不得不按下時光的暫停鍵,穿越到比記憶更深之處,重新思索自己與疾病的關係。
本書從母親因病離去的記憶談起,寫下曾被霸凌的童年經驗、大學時努力克服內向性格的嘗試、軍旅時期的荒謬歲月、在蘭嶼工作時找回生命意義的過程,以及近年來與父親相伴、一起練習面對死亡恐懼的日常時光。
#周末閱讀 #每周六更新
-----
主持人:凌性傑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陪你讀的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Published 05/05/23
這是爬梳亞洲三大天災重建與重生的災後報告書!
當日常變成無常,探尋生命存在的意義成了斷垣殘壁中最重要的價值。阿潑帶著自身的九二一經驗,以及「阪神震災紀念」的偶遇,以記者筆法,兼容人類學家的觀察,完成書寫軸幅跨越東亞、二十一世紀初最為世人熟知的三大天災──南亞大海嘯、四川大地震、三一一海嘯──其災後重建的難處、倖存者們的故事,以及最重要的探究「改變」與「信仰/信念」之間的關係。
面對天災帶來的無常,書中提及日本東北普遍的壓抑與謙遜、中國四川災民怨而不懟的惆悵、印尼亞齊人因信仰而謙卑感恩的釋然……這之中,還回顧了日本面對海嘯與地震,又是如何從百年前的相關經驗記取教訓,轉化成文學、藝術作品勸告世人;四川又如何一邊向台灣的九二一重建經驗者取經,同時自助而能助人;印尼也因海嘯而改變了國內局勢,水火不容的亞齊與雅加達當局解除內戰,並回頭省察伊斯蘭信仰與華人跨海至此,從掀起波瀾乃至落地生根、重塑印尼現狀的歷史因由。
天災不會只帶來毀滅,它猶如雙面刃,同時也帶來改變的機會。人定未必真能勝天,但是渺小的人類仍舊能從中學習進步的價值。
#周末閱讀 #每周六更新...
Published 04/29/23
生病,是件隱藏版的禮物。
病後這個間隙,偶爾靈光一閃,出現清明的心靈狀態;
烏雲有金邊,我告訴自己,學功課的時候又到了。
──平路
本書是小說家平路突然知道自己罹病,「如同拳擊的術語『knock out』,硬生生被擊倒在地!」在莫大震撼下,收拾心情,瑣事從身邊迅速消失,珍惜的是某些事與自己的內在關連。這趟罹病之旅,既是平路向內尋求的「間隙」,也是她創作生涯裡對文字的另一番探險,以及以文字攀登另一個高峰。平路說:「我信仰文字,甚至膜拜文字,然而,我一直好奇,文字的極限在哪裡?譬如說,在心碎時可有慰藉?在艱難時可有療效?遇到病痛,可不可以隨時服用,如同帶在手邊的萬用藥?經過困厄,我更加確認,在載浮載沉的時刻,閱讀陪伴我、支持我、啟示我。於是,像個連環套,一環扣一環,我悄悄祈願……這本書發揮實際功能,在某一個時刻幫助到您。」而書中附上的「功課」,是她的親身體驗,更是她想要獻給世間受折磨者的禮物。
#周末閱讀 #每周六更新
-----
主持人:凌性傑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Published 04/21/23
一個人的臨終副標題是:人生到了最後,都是一個人。做好準備,有尊嚴、安詳地走完最後一段路。繼「一個人的老後」,睽違十年的最新力作。迎向人生盡頭的最後一哩路,需要最好的準備和有尊嚴的告別。
「一個人的老後」作者上野千鶴子看著一個接著一個離世的親友們,開始有了「原來,死亡沒有那麼地遙遠,不過就在身邊而已。」以及「接下來就可能是我了……」的深刻體悟,不禁想著日漸衰老的自己,該如何規劃,才能安詳地迎接死亡的來臨呢?
為了避免在最後這個緊要關頭,身邊的人無法提供合適的方案,自己也慌了手腳,走得不安心,倒不如事先做好臨終規畫,有尊嚴地離開人世,也留給世人一個想念。
文中,上野千鶴子在分析了老後居家照護醫療以及多位臨終者的實際案例後,主張即使沒有親友、或是失智症者,都能選擇在家一個人臨終,尊嚴並優雅的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若說「一個人的老後」是在幫你的獨居老後做心理建設,那麼「一個人的臨終」將是最實用的臨終規劃書,幫助你一個人可以住得安心,活得開心,走得安心。
#周末閱讀
#每周六更新
-----
主持人:凌性傑
-----...
Published 04/14/23
筆名敷米漿的姜泰宇,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大眾文學作家。從大學即開始創作。曾獲得金石堂年度暢銷男作家,入選誠品書店最愛一百小說。著作十餘本小說。曾任《愛小說》雜誌總編輯,短篇作品《榻榻米的夏天》改編為公視電影《夏天的向日葵》。作品《洗車人家》入圍第二十一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類。現為專業洗車工。
暢銷作家敷米漿,大學未畢業即靠處女作買房置產的文藝青年,卻因罕見眼疾卸下作家身分,拿起高壓水槍、風槍、拋光機,走進洗車場。當知識分子成為藍領一分子,現實的無奈為他開了天眼,從此與底層勞動者為伍,看見他們背後說不完的故事。
在他那裡工作的,多半不是中輟生、更生人、吸毒者,就是妻離子散、走投無路的社會邊緣人。有些人將這裡當作通往夢想的中繼站,而有些人,沒有說再見就離開;還有一些,來不及跟他說:你已經是個有用的人。
...
Published 04/08/23
閱讀翁禎翊的散文,他寫父親、母親、妹妹、老師、同學,下筆很能拿捏分寸,這大概跟他讀法律系有關,可以寫的、不可以寫的,心裡應該都分得很清楚。在我的閱讀經驗裡,「敘述者我」一旦要跟敘述的對象比可憐,往往會讓讀者感到難堪。難堪的是,作為閱讀者,我無法對單方面的痛苦、怨懟、控訴提出認可或否定的意見。因此,我常常無法共感,無法參與文字裡的宣洩或報復行動。我不曉得年輕的翁禎翊是怎麼做到的,一方面妥切地安放自身的故事與情感,一方面尊重書寫對象的記憶。
《行星燦爛的時候》裡,即便是寫逝去的戀情,即便是寫已經分手的對象,翁禎翊實踐的是情感的藝術,讓藝術提供庇護,收容人生諸多缺憾。古人說的詩書寬大之氣,大概如此。這樣的氣質,不是小鼻子小眼睛,而是寬厚恢弘的大人品格。從這本散文集每一篇作品的敘述語氣,可以看出成長的刻印,這也是翁禎翊從青春到成熟的文學光年。
#周末閱讀 #每周六更新
-----
主持人:凌性傑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Published 04/01/23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的謝凱特,曾獲臺北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入圍臺灣文學金典獎、榮獲林榮三文學獎、臺北文學獎的青年作家謝凱特,繼與家庭斷裂切割的《我的蟻人父親》、重建關係的《普通的戀愛》後,推出描繪與繼承母性的《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
作者在同名篇章中指出,他生命中有許多事物是從母親繼承而來的,如長相、口味,還有血液裡的墨水。母親擔任工廠女工時,起初自覺目不識丁而不敢與人攀談,後來認了字,交到朋友,還和人合資購買文青架上的書,當小姐的時陣就看過張愛玲和三毛,是捧字細讀的文藝少女。
跌倒受傷的母親左手提舉重物會施不上力,作者成了母親的〈左右手〉,幫忙提裝滿高麗菜和橘子的塑膠袋,被母親稱讚菜切得整齊,衣服摺得漂亮,彷彿偷了母親的手,操控屋裡的一切;〈切手〉一文更是道盡母子間的愛、傷害與鴻溝:媽媽看他的日記怕他未來的情路坎坷艱辛,買很男孩子中二氣的牛仔褲給他,問他有沒有交女朋友,而他只覺得煩,與母親的價值觀有隔閡,再看到母親為他做菜切到手,他心懷愧疚不忍,卻說出傷人的話。
...
Published 03/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