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otsr5bkggvz0818actgk8ba/comments
陪你讀的書:周末書單-《》
#周末閱讀 #每周六更新
-----
主持人:凌性傑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陪你讀的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Published 03/18/23
二○一○年,法國記者席爾凡・戴松在貝加爾湖畔居住六個月(二月至七月),湖畔生活日記集結為《貝加爾湖隱居札記》。讀著這本隱居日記,書裡的某些提示迴盪在我心理。書裡有滿滿的寂靜、孤獨、自由……,這些我喜歡的心靈狀態。
席爾凡・戴松說了這些好讓人喜歡的話:
「怎樣叫奢華?就是天天都有二十四小時擺在眼前,供我隨心所欲自由使用。」。
「在這片無人之地,我替自己打造了一段清明又美麗的生活,我度過一段深居簡出的儉樸日子。我依山傍水,得以凝視日子一天天流轉。我砍柴、釣了自己的晚餐、讀很多書、到山裡健行,並在窗邊喝伏特加。這座小木屋是個絕佳的觀察站,能一窺大自然的各種動靜。」
「隱退即是不再奉陪自己的同類。」
「在社會上生活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呢?就是時刻都得找話題聊。」
「我發現居住在寂靜中是一大享受。我學會了兩、三件很多人並不需要透過自我封閉就已經知道的事。空白的時間是無價之寶。經歷時光流轉比行萬里路更扣人心弦。壯麗美景讓人永遠看不膩。對事物認識愈深,它們就變得愈美。」
...
Published 03/10/23
看了一部受到許多人議論的日劇《中學聖日記》。這部戲幾乎是另一個版本的《魔女的條件》。這兩部日劇,講的都是年輕女老師與國中男學生之間不被世人認可的愛情。
《中學聖日記》裡,有村架純飾演的女主角末永聖,已經有了論及婚嫁的男朋友。二十五歲的末永聖在鄉間中學教授語文課程,那清純空靈的面容真是所有少男心中國文老師的最佳典型。身為教育職場新手的她,除了授課還要擔任導師,處理學生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有一天,末永聖老師在黑板上抄錄幾行詩句,這幾個句子後來也成為劇情發展的重要關鍵。那是唐朝詩人杜甫的〈春夜喜雨〉,穿越時空在日本的中學課堂上出現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Published 03/03/23
寫散文之難,難在分寸之拿捏。其實不只是寫散文要面對人際關係的改變,每一句說出口的話語也都在改變人與人的相處狀態。面對這樣的問題,我的思考是:「自己是帶著愛去寫的嗎?」如果是的話,比較不會造成倫理糾紛。社群網路上的貼文讓我明白,釋出溫暖善意總比詆毀攻訐來得讓人安心。如果牽涉到他人隱私,寫完之後想要發表,最好可以先讓當事人確認。
移居京都的庫索在書中提到過學習花道的歷程,池坊派老師鹽野先生告訴她:「花道這件事,就是要把不喜歡的東西也處理得很好啊!」花道教室裡不是每件花材都讓人喜歡,生活中不讓人喜歡的事物也總是不請自來。認識花材、修枝摘葉,無非都是為了讓花存活得更久、更美。我看這些花人花事,簡直暗藏了散文創作的基本精神。
散文創作者面對回憶的枝枝節節,剪裁布置的藝術既是心理的、也是文學的。我心目中最動人的散文,是讓所有喜歡的、不喜歡的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亹亹布置如許,創作者把想顯露的心意顯露出來,把美麗的狀態留存下來。如此,虛構與否便不成問題。我甚至揣想,某些花藝作品裡,假花或許比真花更能派上用場。
...
Published 02/25/23
散步在高雄,我喜歡四處聞聞嗅嗅,記得那種好天晴日的模樣,也記得所有霧雨塵埃的氣息。生於斯,長於斯,童年的空間感知影響我後來認識世界的方式。進入雄中求學,我終於不覺得自己是個怪咖,南方紅樓帶給我最深刻的生命教養。青春年代騎著摩托車馳騁,我的身體被城市的光影銘刻,日後不管去到哪裡血液裡流動著的永遠是高雄的樣子。
或許人到中年,就開始喜歡呼喊青春。近年來每次回高雄小住,我習慣在臉書上分享吃食遊玩的狀態。那並非出於想要炫耀,而是期待跟遠方的朋友略述近況,坦承某種過日子的態度。而這態度,必然只會出現於高雄,唯有此時、此地、此心,不可能是他方。偶爾重看傅天余導演的《帶我去遠方》,心頭總還是頻頻震盪。這部電影在高雄取景拍攝,勾勒一座色彩繽紛的城市,以及渴望逃脫生活困境的年少之心。劇中的主角人物各有各的侷限,且把現實磨難背負在身上。色盲女孩以她的看見、看不見,讓我逐漸接受這樣的道理,「每個人只能看見他已經看見的」。遠方不可期,最好的生活往往只在享受當下。或許唯有讓心靈舒放自由,當下就能同時映現遠方。
...
Published 02/17/23
暴雨中讀《不要溫馴地踱入,那夜憂傷》「末日幻覺」寫到:
那時如此年輕
你不接電話
我就以為
末日來了所以天降黃雨
像一隻鷹
想要展翅飛翔
卻發現灌了鉛的天空
連呼吸都不可能
那時候我們以為一次的相會
就是生生世世了
也許因為生命本質的親近,許悔之筆下的動物們好像對我說了很多祕密。壁虎、白蛇、紫兔、雲豹、山鹿、狐狸、白熊、鯨魚、獨角獸……,在不同的詩行裡露出身影,發出聲音,可能是主角,也可能是配角。牠們迎面而來的時候,與我交換生命的訊息,以及許悔之小宇宙裡的祕密。
不認識許悔之之前,我就是透過那些可愛動物得到許悔之的安慰。二十世紀末,我在最困頓的時刻讀許悔之,在嘉南平原的茫茫大霧中幾乎迷失自己。《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我一個人記住就好》絕對是療癒系書寫的精品,我每次讀著覺得想哭,就失聲痛哭了。用淚水洗滌罪惡或痛苦,試圖成為一個嶄新的人,我開始豢養屬於自己的可愛動物,並且幫牠們布置一個安穩的家。《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我一個人記住就好》的精華,如今都收在《不要溫馴地踱入,那夜憂傷》,讓我想起當年的淚水,而終於可以微笑以對了。
...
Published 02/10/23
蔣勳老師的 《孤獨六講》梳理生命中的孤獨境遇,從六個面向碰觸最幽微的人性。「情慾」、「語言」、「革命」、「暴力」、「思維」、「倫理」這六個主題,跟孤獨原型相互關連,交織出人的命運。蔣老師說:「對人性的無知才是使人變壞的肇因,因為他不懂得悲憫。」「因為我一直覺得,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這些話語讓我明白, 跟他人對話、跟世界對話之前,首先要跟自己好好對話。要經歷一些事之後,才終於看見自己的執著、煩惱,理解那麼多的「求不得」為什麼會變成生命的負累。
...
Published 02/03/23
有事與無事,都可以成為散文的核心。然而無事的散文難寫,難就難在於如何無中生有,在沒有重要情節的語句裡完成傾訴。《蜂蜜花火》的事件通常出於浮想,通過想像的內容直指存在的感受。如此一來,無事也變得有事了。《蜂蜜花火》諸多篇章的心情,常在「尋找原因」與「下定決心」之間擺盪,溫柔的、暴烈的相互交織,肯定的、疑惑的對應辯證。
以動物們為喻依,林達陽的這一系列書寫,有甜美也有憂傷。書寫筆觸像是水彩畫,有層次地暈染,風雲雨露、草地青青、大海蔚藍、天氣的透明感……,處理得極為細膩。敘述腔調則像是美聲男伶,以高級的和聲收服閱讀者的耳朵。我一直認為,標點符號的調度、字詞的選用、句型段落的安排,在在影響文氣與風格。林達陽的散文之所以迷人、具有辨識度,正在於獨特的敘述腔調。他能夠穩定控制字句構成的方式,也常在篇章中製造波瀾起伏。
...
Published 01/27/23
我認為散文家最珍貴的任務無非是交託真實的自己。李娟一九七九年生於新疆,高中輟學後曾生活於阿勒泰哈薩克村落。二〇一〇年冬天,李娟跟隨一家哈薩克牧民展開冬季牧場的生活。三個多月的冬季游牧歷程,便翔實記載於《最大的寧靜》裡。讀過《記一忘三二》、《遙遠的向日葵地》,我深深以為理想的散文理當如此。
《我的阿勒泰》大抵以新疆物象為底色,宛如水彩畫一般地塗抹生存面貌、人際往來。書中對母親、外婆的敘寫,尤其顯得靈動,有哀愁也有幽默。書中有一篇〈鄉村舞會〉,那是李娟少數暴露個人情愛故事的篇章。李娟意識到自己的身體雖然承載著生存的重量,但也清晰地感受到身體裡有舞蹈。那是愛的萌發,情竇的掩抑與張揚。
如果活著就是受罪,每一個人受的罪也就輕重有別。〈想起外婆吐舌頭的樣子〉直面生死之事,文章最後,李娟想起外婆的叮囑,重整了自己的人生觀:「最安靜與最孤獨的成長,也是能使人踏實,自信,強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頭而已……」我想,這大概是散文家最本色、最交心的話語了。
...
Published 01/20/23
細讀、戲讀厭世國文老師的文章之後,我才發現藏在滑稽戲謔背後的真性情,那是巨大的溝通熱情所導致。有好多話對親愛的學生說,才創造出這種神奇的敘述腔調,讓你喜歡聽他說一些很遙遠的時代、很遙遠的人與事。譬如厭世國文老師提到課本裡的顧炎武,他是這麼說的:「至於顧炎武,他始終牢掛母親的叮嚀,對於各種為清廷修撰明史的邀約,沒有退讓過半步,甚至將死亡做為拒絕的終極手段:「不為介推之逃,則為屈原之死矣!」
不是逃,就是死!即使大學士熊賜履親自拜託,顧炎武的回應依舊沒有變得曖昧模糊,而是維持一貫態度。後來不管誰來勸說,他還是那樣回答:「再逼我,就死給你看喔!」被強迫而做出的選擇,其實也是個人自由意志的展現,因為你選擇了安全的那條路。只是顧炎武始終站在走向死亡的起點。
每個人都有奔跑的能力,只是未必能抵達夢想的邊界;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只是未必能得到理想的結果。母親的死亡與明朝的滅亡,讓顧炎武的時間停止了。無論政治社會情勢如何變化,他依舊活在過去的記憶裡,不僅拒絕與現實狀況妥協,也避免與政治人物互動。」...
Published 01/13/23
著作等身的王溢嘉,擅長以翻案的方式,加入科學、西方文化的角度,舊典新讀如老莊、易經、六祖壇等經典,融合知性與感性、科學與人文,打造「傳統經典解讀系列」,為閱讀與詮釋不一樣的中國經典。
此次,王溢嘉平反了年少時對孔子的誤解、對《論語》的誤讀,經過漫長的人生,起伏的命運與經驗,他赫然發現,當他要談論什麼是「自我追尋」和「生命意義」時,他所舉的竟都是正面的、光明的、可以激勵年輕一代的人與事……不是厭世傾向、不擁抱小確幸、不主張悲觀主義,在光明/黑暗、樂觀/悲觀、善良/邪惡、愛/恨、快樂/痛苦等等的二元對比中,孔子永遠選擇正向那一面──了解到讓自己快樂、別人快樂、大家都快樂,就是生命最淺顯也最深奧、最庸俗也最高貴的意義──原來《論語》和孔子和當代西方最流行的「西方心理學」不謀而合。
...
Published 07/17/22
在日常世間,神話從不曾缺席,只是人們無暇注意,也無知於內在與之相應的奧祕。
生命存在的大疑,渴望被認可、肯定的棄兒心結,捨凡證真的無上悲願,哪吒神話傳說在在牽動人們的集體潛意識。——奚淞
奚淞少年時代用力最多,產量卻極少的小說創作,在當年的文藝圈發表時,引起文青們議論紛紛、諸多迴響,作品留下令人震動不已的深刻印象。自第一篇借神話另出新境的〈封神榜裡的哪吒〉到最後表現神祕意識流的〈奪水〉,這七篇小說筆致各自殊異,每篇都在尋找一種有創意的藝術形式,也都在探索人生的終極問題;可謂奚淞生平最入世的心血之作。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陪你讀的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Published 07/10/22
山水自然是永遠讀不完的詩句
2014年10月,蔣勳接受台灣好基金會邀請,開始在台東池上擔任駐村藝術家。他在縱谷找到一間老宿舍,在最簡單的生活條件下,開始寫作、畫畫。本書集結蔣勳一年多來的池上駐村文字、攝影創作。他讓聲音帶領著他,讓氣味帶領著他,與大地、萬物、季節流轉對話並心有所感;春夏秋冬,晨昏和正午的冷暖痛癢,都在他的身體裡,有如找回兒時的記憶,一點一點,在池上落土生根。
將勳:「在長河和大山之間,聽著千百種自然間的『天籟』,好像也就慢慢找回了自己身體裡很深很深的聲音的記憶……。那麼多渴望,那麼多夢想,長長地流過曠野,流過稻田上空,流過星辰,像池上的雲,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低到貼近稻秧,在每一片秧苗上留下一粒一粒晶瑩的露水……。」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陪你讀的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Published 07/03/22
《記一忘三二》是李娟的種種回憶生活趣事的隨筆合集,從與母親的日常相處,到事業、感情,描繪出在北疆鄉村中與飼養的貓狗牛羊一起度過的小日子,平鋪直敘,但卻幽默深刻,感人至深。
觀察細膩的李娟熱衷於關注生活中的趣聞瑣事,也擁有強烈的傾訴欲,因此養成了隨時隨地記錄的習慣,將平凡的日常以看似隨興,實則深刻的文字記錄下來。這種率性而為、無拘無束的文字風格,完整保存並傳遞瞬間的真實情緒,讓讀者感受到強烈的共鳴。以新疆生活紀事贏得眾多讀者喜愛的李娟,在《記一忘三二》中記敘人生軌跡流轉的心情點滴,除了陌土風情之外,更多了跨越疆界的人性溫暖。
每一個篇章,都以李娟慣有的逗趣口吻,述說著種種難以置信的故事。茶飯瑣事,在她筆下都立體而具象,尋常的生活片段全成了讓人看得目不轉睛的幽默電影。但她的逗趣,並非刻薄的自貶,而是出於對自己生活的熱愛與自信所累積出來的正向能量。
閱讀李娟,宛如在大雪封途的曠野裡,瞥見藍空透出的一抹燦亮陽光,溫暖而美好。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Published 06/26/22
我們的生活中,很需要有可以讓自己獨處安靜的場所,讓你的心靈可以沉澱下來,讓自己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並且與神對話。重要的是,去除生活中和心靈中,不需要、不能用的物件,過個簡單的生活。這對許多人而言,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現代建築大師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很早就提出極簡主義的名言: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這句話在過去當學生時很難領會,如今年紀漸長才慢慢了解。過去認為密斯所設計的極簡主義玻璃屋,或是安藤忠雄設計的住吉長屋,根本不適合人居住,如今卻覺得住在這種空間裡,雖然在物質上可能東西很少,但卻可能擁有更豐足的心靈。
台灣人長久習慣於喧囂的生活美學,習慣於誇張吵鬧的表現形式,因此許多事物的探討流於浮面,很難有深刻的思慮。因此我們喜歡高跟鞋教堂、喜歡流行、裝飾性強烈的事物,我們不甘寂寞、無法忍受孤寂,也不懂得去欣賞簡約低調的設計風格。
...
Published 06/19/22
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獲得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改編劇本。頒獎典禮上最令人傷感的懸念,可能是已經從人生中缺席的導演胡波。2017年10月12日,胡波選擇與世界永遠告別,《大象席地而坐》於是成為他生命中唯一一部電影作品。
這部電影改編自胡波(筆名胡遷)的同名短篇小說,收錄於《大裂》。透過小說作品,一個強大的「(作者)自我」吐露心聲,他與世界的格格不入,就是他的命運。我同時深信,豐富的想像力,讓日常生活有了一些救贖。
胡波在〈一縷煙〉裡感嘆:「我覺得,我們這一代缺少情懷,太多小情緒。」在〈漫長地閉眼〉裡揭露:「即便我知道生活會莫名設計出很多花招,讓你覺得灰暗並不是永恆的,但這又有什麼用。」〈大裂〉結尾:「一股從未出現過的悲傷控制了我,在這一千多個日夜中我從未掉以輕心,直到此時這悲傷卻再也控制不住。」還有常被引用的這段話,提出關於存在的根本詰問:「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為什麼會在此處,並在荒原裡尋找可以通向哪裡的通路,並堅信所有的一切都不止是對當下的失望透頂。」
...
Published 06/12/22
領悟能夠永續,才是來日方長,領悟能夠傳承,才是天長地久。東方美學是在漫長的歲月裡領悟了時間的意義,領悟了生命是一個圓,周而復始。——蔣勳
從小記憶力很好,沒有3C手機前,朋友電話號碼都在腦中。很自豪的記憶,現在卻很想遺忘。記憶是一種能力,遺忘會不會是另一種能力?莊子哲學的「忘」,此刻我多麼嚮往了。
在許多朋友談論失智失憶的恐懼時,也許我竟渴望著一種失智和失憶的快樂。忘掉許多該忘掉的事,忘掉許多該忘掉的人。有一天,對面相見,不知道是曾經認識交往過的人,不再是朋友,不再是親人,人生路上,無情之遊,會不會是另一種解脫?
我的朋友,常常覺得哀傷,因為回到家,老年的父親母親失智失憶了,總是客氣有禮,含笑詢問:「這位先生要喝茶嗎?」不再認識兒子,不再認識自己最親的人了,許多朋友為此痛苦,但老人只是淡淡笑著,彬彬有禮。
痛苦的永遠是還有記憶的人嗎?我竟嚮往那樣失智失憶的境界嗎?像一種留白,像聽著漲潮退潮,心中無有概念,無有悲喜。
...
Published 06/05/22
古人怎麼談遠距離戀愛?想想古人沒有電話、line、facebook,還能hold住彼此的愛情,使其保鮮,長長久久。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就是靠魚雁往返,它不只克服時空的阻隔,還讓文字持續加溫兩人情感。
秦嘉(生卒不詳),字士會,隴西(今甘肅省東部)人,東漢詩人。妻徐淑。〈通渭縣誌〉記載:「秦嘉和徐淑,少小皆孤苦,但敏而好學,青年時就才華出眾,精善詩文,步躋當代詩壇,被稱作夫妻詩人。」
只是,好景不常,新婚不久後,徐淑因病(據考證就是現代人的流感)先回娘家調養身體。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秦嘉又在桓帝延熹五年奉命立即轉任郡上計簿使,那是向政府報告當地隴西郡戶口、財政、田作、治獄等情形的工作。鶼鰈情深的兩人,竟然必須面臨遠距戀愛的考驗。臨行前,秦嘉以〈與妻徐淑書〉傳達想見愛妻一面,甚至,大膽邀她同行赴職的心意。
面對秦嘉濃情蜜意的文字攻勢,徐嘉以〈答夫秦嘉書〉深情回應:「自初承問,心願東還,迫疾未宜,抱歎而已。」意思是:自己很感謝先生的詢問,表達內心雖有面晤話別、比翼雙飛的想法,奈何受疾病所迫,不宜啟程,只能哀怨地和老公說抱歉。
...
Published 05/29/22
從「約會」到「初衷」,獻給「消失的革命」、「倖存者」及「再來的革命者」,到「觀音」山、「烏來」到「夜宿塔塔加」,郭哲佑貼著台灣的景物與生存掙扎,寫生出一片燦爛星圖。我喜歡哲佑淵雅而曼妙的風格,看似尋常最奇崛,禁得起細品慢讀。——唐捐
『寫生』是為這個世界節錄片段,重現一個『人在其中』的場景,在無垠的宇宙下與不可名狀的對象物碰撞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所賦予人的傷害與滄桑。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陪你讀的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Published 05/22/22
來到西藏,很明確地知道,錯過就是錯過了。
特意在出發前讀謝旺霖的《轉山》與《走河》,一直想著謝旺霖在這十年裡是不是錯過了什麼?我想體力是一項重要的因素吧。上一次申請進西藏不成,到這次終於成行,我很明白體能遠不如前了。可能是夜間比白天氧氣更稀,夜夢頗多,夢見一些令自己難過的人,一些可怕的事。幸好醒來即忘。能夠忘記,是多麼好的事啊。
我讀謝旺霖的《走河》只能沿著文字流域,慢慢想像,慢慢走。
謝旺霖以一種不獵奇、若即若離的視角,帶著小說家的光影,去直視那些生命中盤旋反覆的懷疑。
接著,謝旺霖談自己的作品《走河》,在書籍設計時,特別拉掉了書眉,讓編輯、讀者在閱讀時產生一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而這也正是謝旺霖自己的寫照。謝旺霖說自己用最笨的方式,用自己的身體去感覺,掏挖及撕裂自己,最後才能化成文字。2008年,謝旺霖出版《轉山:邊境流浪者》一書。為了忘卻失戀痛苦,他騎著單車,爬上滇藏高原。翻山越嶺的路上,生死交關的邊緣,令讀者久久難以忘懷的,不是那些字裡行間的驚心動魄,卻是一場場他跟天空、跟大地、跟自己的困惑、孤獨、逃避、怯懦間,展開的誠實對話。 ...
Published 05/15/22
黃庭鈺:「《時光走向女孩》的初衷原如輯一輯二,以女校裡女老師的角色,反顧自身回溯以往,從女人走回女孩,試著貼近過去的自己,以自我對話的方式傾訴心事。 有時,我喜歡那個長不大的自己,安靜地看望一份承諾,相信永恆,帶點小淘氣,願意為了夢想、為了喜愛的人而帶有童話般單純的奮不顧身;而有時,我懊惱那個長不大的自己,失去憑藉便天翻地覆,為了尋求歸屬卻羞於向世界伸手而惶惶不可終日,對於莽撞執著總是感覺虧欠。」
勤勞筆耕不懈的黃庭鈺,另一身分為中學國文老師,與學生們的關係緊密得如朋友、如姊妹。她一面從學生身上看見了自己過往青春年華的影子,一面心繫女孩們未來人生的際遇。遂以女校裡女老師的角色,反思自身,回溯過去:少女求學時期的青澀,投入教甄戰場的熱忱,競爭對手突如其來的無禮電話,初執教鞭的忐忑,養育孩子的甜蜜與迷惘,和關於肉身、關於自我將何去何從的探問……
...
Published 05/08/22
《階級病院》是馬欣第一本深度解剖自我、洞穿社會的雜文專著,戳破隱埋於家族、校園、性別與社會的病態實況。
馬欣表示:「階級是視野死角,誰看誰都妄求、誰比誰都自賤。只有製造『羨慕』,才讓人像瞎子一樣,走向上層階級帶領的地方,鬼才知道那是哪裡,終究不是上層人待的地方。多麼奇妙啊,因為羨慕而產生的聰明,往往都是愚笨的,這不就是我們身處的當代嗎?」
本書分作四輯:輯一「流冰上的童年:關於家的階級暗湧」書寫作者成長經驗、家族變遷中所經歷的階級樣貌;輯二「撕不掉的另類魔咒:身體與性別的階級戰爭」探討性別自主、同性戀情,以及女性面對自我身體與社會期待的多重困境;輯三「我們真的面對霸凌了嗎:階級下的人性之惡」深刻描繪強勢與弱勢,階級內的種種欺壓,以及人們面對自身夢想的無力;輯四「貧脊中各自妖異:試圖衝破階級的那些人」則透過張國榮、椎名林檎、是枝欲和等人物描寫,於階級藩籬之外尋找自由的可能;輯五「黑暗前的殘響:文字與影像的階級展演」透過作者觀影、閱讀經驗,分享種種生命思辨。馬欣華麗又蒼涼的筆觸,試圖鑽探階級、翻轉階級。
-----...
Published 04/30/22
許悔之寫給媽媽的信提到:大概四十歲以前,我的心常常住在一些情緒裡,比方說,憤怒、恐懼、焦慮、偏執、激動,有時感到自己像溺水般的憂鬱。
我花了很長的歲月,才學會跟這些情緒相處,找到一些平衡之道;但有時我越想控制、消減這些情緒,它反而累積,有時候爆發,我都覺得自己像是餓鬼或阿修羅。甚至以前別人的言語或行為,如果我覺得有惡意,我就會很生氣,然後反擊;我花了四十年,在學習認識自己。
這幾年,我多了一些進步。不等情緒生起並蔓延擴大,當有不快樂的事發生,我都去想像,這些是幻化而已,像大海裡的一個小泡沫,一下子,就會過去。因此,也就沒什麼好罣礙、生氣或恐懼。
我常常去想,生生世世以來,不知道「自己」有過多少負面情緒,但又有哪一件是此生的「我」記得的呢?既然如此,我為什麼要浪費那麼多生命住在情緒裡?
《金剛經》中,佛陀回答須菩提如何處理自己的心,媽媽,要理解佛陀所說的「空性」,我們可以從想像自己的心是無邊的大海開始,這個那個不如我們意的總總,都只是瞬間生滅的泡沫而已。
媽媽,一瓶墨水是沒辦法把大海染黑的。
我們的心真的像大海,我們的心本來就是大海。
-----...
Published 04/23/22
《男身》,是孫梓評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他在這部小說輕輕揭起垂晾的濃密藤蔓,讓我們看見一條有花有鳥、有溪有樹的道途,有驟雨風暴,當然,也有閃閃燦燦的陽光。這是通往心靈的道途,也是通往情愛,通往文學的道途。
一個典麗耽美的國度,一個細緻深情的男人與他的同性情愛。從青春期的探索,到成年後的情傷,他熾烈的愛情、朦朧的欲望,在赴日本的長程旅行中、在他一封封自我省視的信件裡,終於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追索。孫梓評首部長篇小說。以詩化的文字,悍然的溫柔,長驅直入攫取你內在心靈依舊柔軟的角落。
-----
喜歡這個節目的朋友歡迎留言給予我們建議和推薦書單喔!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陪你讀的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Published 04/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