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Published 03/22/24
墨西哥與舊金山壁畫 一部電影我看了少說二十五遍,加上開始教書那些年和學生分享,恐怕四十遍不止,電影名稱:「揮灑烈愛」,描寫墨西哥女畫家佛烈達和藝術家丈夫迪亞哥的故事。E說看那麼多遍,挺浪費時間的?我說,或許還會再看幾遍,直到膩為止。一部好電影和一本好書一樣,能一讀再讀。 於是,那一部電影讓我展開一場旅程:找書、翻資料、了解中南美洲的歷史、去舊金山一趟找迪亞哥1930-1931留在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的壁畫;加上一場特殊的歷史事件,1929年之後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美國政府讓失業的藝術家在舊金山留下數量頗多的壁畫,受的便是1920年之後墨西哥壁畫運動的影響......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Published 03/22/24
十九世紀西方藝術-杜米埃 談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之前我唸了白先勇先生的文章:「紀念福生」,紀念他的藝術家老友顧福生先生的文章,文章不長,卻是娓娓道來倆人六十年的情誼與顧福生先生的藝術生活;於是,我初讀「福生」二字卻想起了「浮生」一詞,偶爾文人謙稱生活「虛空」的說法。我將文章來來回回好些遍,口唸「福生」,卻是心想「浮生」,一種將藝術不慌不忙梳理著頭緒,梳理的時候仍然打理中餐,想著街口轉角的濃郁咖啡;藝術或者成為生活裡的中心,也偶爾藏在生活角落,無論如何她都離開不了生活,「我的」生活。… …這些天讀報,讓我想著顧福生藝術中的「浮生」。 圖片:「三等車廂」﹝1863~1865﹞;杜米埃﹝Honore Daumier﹞l808~1879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Published 03/16/24
柴姆·蘇丁(Chaïm Soutine,1893年1月13日-1943年8月9日)是一位生於白俄羅斯的猶太裔法國畫家。蘇丁是二十世紀初期表現主義的重要人物之一。蘇丁的表現主義的內涵是依靠於直覺的力量,而不拘泥於形式的束縛。他神經質的性格使得他的畫風也受到影響。他的畫作中的色彩和造型都表現出他狂熱的心情。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Published 03/08/24
談巴黎畫派,談夏卡爾II 夏卡爾喜歡說故事,在作品中說故事,即便是繪畫,不是連環圖畫,也喜歡像兒童一般在畫裡說著家鄉或巴黎在他眼下的各類故事:一場喪禮,一場婚禮,一段宗教儀式,或者緬懷猶太祖先在大漠流浪,居無定所的「住帳節」。當然也畫腦中的故事,關於蓓拉,情人,謬思給予畫家的靈感,宗教給予的人生,這些畫作多數是歌頌,少有控訴情節,即便控訴也控訴得極其文雅。1937年他畫「革命」,左右狹長的橫幅之作,作品中間一處空白的小廣場上佇立著一片小方桌,方桌上看似小丑的人物倒立、嬉鬧盡情在玩耍之中,一旁一位猶太經師無奈枯坐,經師右首邊是成堆的俄國革命軍,他們手持武器,面對左首邊一如往常生活的俄羅斯居民。據說「小丑」是列寧。同樣是控訴,1938的「白色礫刑」則是利用耶穌的受難,表達出猶太人民在納粹政權下的犧牲。… …如今透過夏卡爾的作品,同他面對當時的生活與世界,充滿著各種喜怒哀樂的故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Published 03/02/24
談巴黎畫派,談夏卡爾 好些年前夏卡爾的作品來台灣展覽的時候我談過幾回,這段時間我談巴黎畫派於是再談一次夏卡爾。談夏卡爾和談任何一個藝術家類似,歷史環境或藝術思想不可缺少,但我老喜愛從藝術家的作品閱讀開始,一件件作品一讀再讀,反覆閱讀,讀他的鄉愁,愛情,宗教的堅持或宗教的解放,或者他對藝術與人生的理解和想像。這些日子我將幾位畫家的作品一路讀下,夏卡爾的作品是溫潤的,像一片片羽毛溫潤的從天而降,他不似畢卡索的銳利激昂,不似馬諦斯的香甜歡愉,夏卡爾在熱情中帶上寧靜,寧靜中保有赤子之情,無論描寫家鄉維台普斯克,描寫他與蓓拉飛舞空中的景象,或者馬戲團的熱鬧,猶太人的大漠孤寂,一切表現讓他是畫家,也是詩人。這些日子,關於夏卡爾讓我讀不完的讀著......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Published 02/23/24
愛德加.竇加(Edgar Degas 1834年7月19日-1917年9月27日) 在南京的那一天看完基弗畫作,隔日看竇加的雕塑,兩展覽同一主辦單位,卻不同地點… …。基弗和竇加在邏輯上不是相干的兩位人物,前者生於二次大戰結束,經歷了「現代」與「當代」藝術的交界,交界裡風起雲湧,一場場藝術運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基弗在雲裡、霧裡翻滾和亮相,一臉金剛怒目要讓歷史看見他的存在;比起基弗,竇加早了一百年,他勉強屬於印象主義,卻對歐洲歷史之前發生的「浪漫」和「寫實」頻頻回首,回首得若有所思,一如穿梭在戲台上的「出相」和「入將」,拿不定主意究竟是堅持過往,或者奔赴潮流;最終,德嘉把浪漫、寫實和印象混入一塊兒,彼此和平共處,相互禮讓,彷彿菩薩低眉看盡歷史鉛華,歷史則早已肯定了竇加在藝術上的淬鍊與風光。 於是,看完基弗又看竇加,兩天時間穿越百年,我走走停停,哭哭鬧鬧,在那個盡是鑼鼓喧天,盡是煙硝四起,一刻不得閒的南京之旅。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Published 02/17/24
艾蕾拉﹝Carmen Herrera 1915─﹞ 2004年5月,古巴藝術家艾蕾拉登上「紐約時報」,之後賣出人生裡的第一幅繪畫作品,當時89歲。89歲賣出第一幅作品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艾蕾拉不是素人畫家,不是老太太退休後閒來無事進行了藝術娛樂;相反的,她8歲開始學素描,父親和母親都是知識份子,14歲到巴黎學習法文,16歲回古巴學建築,1939年24歲的艾蕾拉到紐約,並立志成為一位藝術家。… …「立志」之後她沒再停筆,她於是畫,幾乎堅持一種風格,日以繼夜的,假使從24歲那一年算起到2004年賣出第一幅畫作,她經歷了65年的藝術生涯;假使從8歲那一年算起則有81年… …。如今艾蕾拉102歲,紐約的藝術環境時時刻刻關注著她。 成名之後的艾雷拉一如往常的作畫,如同她說:我起床後,第一件事是想早餐吃什麼?吃過早餐,我會受到工作召喚後行動。我一生都在作畫,這讓我感覺很好。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Published 02/09/24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h47rut1g9t0897i0hre4uo/comments 旅行筆記-南法之旅 … …塞尚畫室裡的解說員態度十分友善,像在小朋友床邊說故事的老奶奶,說起塞尚的故事像說一件昨天她在路上與塞尚巧遇的事。當畫室裡的遊客都離開後,我獨自拿著筆記本揣摩著思緒,坐在一張骨董椅子上,「老奶奶」問我:「你喜歡塞尚?」 「他是典範!」我回答。 那畫室裡為應付各地方遊客,於是印有法文與英文說明,用以講述塞尚畫室的歷史。說明文件僅限遊客在畫室內閱讀,我於是謹慎而意圖將其翻譯為中文。老奶奶見狀,問道:「你對這資料有興趣?」我皺著眉頭,嘴裡叨叨絮絮的反覆著中文意思,然後點頭回應著。 老奶奶四周望了望,確定當時畫室內就我與他兩人,於是將我手上那一份英文資料迅速塞進我背包裡,倉促而神祕的說道:「拿去吧!別對人說!」語畢,他什麼事也沒發生的對我微笑一陣。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Published 02/03/24
旅行筆記-法國之旅 之前談了現代藝術,談了巴黎畫派,於是我分享旅行筆記,分享那一次在巴黎和普羅旺斯的走走停停,畫畫寫寫,數萬字… …好比底下這一段: 法國人沒有原先以為的驕傲情結存在,起碼在語言的使用上,從戴高樂機場一路循著兩班地鐵找著住所的一刻。少數法國人能使用英文,或抓住我口裡問題的關鍵字,個個表現得通情達理,熱情無比。他們臉部表情豐富,肢體語言生動,即便「RER-B」地鐵線上的那一個售票員,看去滿臉工作倦容,卻也以英文配合著十根手指頭,以及如血盆般的脣形對我說道:「Ten-Twenty!Please!」〈請付十元兩角!〉。 …...
Published 01/27/24
我之前發現了,東北人真能說,一開口便不停,就像我那一天遇到的那一位電動三輪車夫。那一天逛到古玩市場,我溜搭了半天,期間買了東西,吃上水餃,結束時我見路旁停了一排電動三輪車,這類三輪車在中國好些城市都能看見,像老舍在《駱駝祥子》寫到北京城外一排人力三輪車的模樣。… …我隨意靠近一台,紅顏色,見那三輪車夫鼻樑上掛著墨鏡,一張臉和脖子之間彷彿枯藤,皺紋一條條、一豎豎他皮膚黝黑,個子瘦小,態度積極,見我問路,他小聲卻語氣堅定說道:「上車、上車,等啥?」我上車,告訴車夫目的地,目的地是松花江的防洪紀念碑。只是,「防洪紀念碑」幾個字彷彿幾下槌子,它敲響了老車夫的一張嘴,他的一張嘴好似上了發條,路邊投了硬幣的小木馬,在接下來的十五分鐘裡嘩啦、嘩啦地沒有停歇過。… … 老車夫的說話先是圍繞「防洪」這件事,他說一九五七年夏天,他四歲,一場大雨持續將近一個半月,造成松花江與嫩江相繼出現大洪水,大洪水淹進他在哈爾冰的家,水淹多高,他說到他胸口那麼高,洪水幾天消散不了。…...
Published 01/20/24
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 1904-1997﹞ 威廉‧德庫寧去世﹝1997年3月19日﹞的隔日,或許是隔日,我在金門西邊海岸巡防連隊服役,那一天的那一早用餐完畢,我拿著抹布推著中山室裡的長條桌,兩三張鋁製桌面的長條桌,桌面凹凹凸凸,抹布油油膩膩,一旁五六名士兵來來回回搬運餐桶,我記不得自己的片刻心思。… …中山室前方有塊電視,播著晨間新聞,沒人留意新聞,忽然,新聞播報著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威廉‧德庫寧去世的消息,也許30秒,也許更短,我停止動作,挺身望向電視,聽著一字一句,看著威廉‧德庫寧的畫作,我發了一陣獃,一分鐘,也許更長,接著嘆了一口氣,吐出兩句話:「威廉‧德庫寧走了。威廉‧德庫寧走了。」 隔年,我到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看見威廉‧德庫寧的好些畫作… …「oh!Woman!」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Published 01/12/24
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杰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 杰克森‧波洛克的抽象畫作真所謂「空前」和「絕後」。「空前」的原因在於之前沒有藝術家如此張狂的在畫布上「就那麼」潑著顏料;「絕後」的意思是杰克森‧波洛克之後沒有藝術家「敢」再如此模仿他「就那麼」潑著顏料,因為潑來潑去的結果已經成為杰克森‧波洛克在藝術上的專屬符號,這種符號的出現因為時代的條件而備受矚目,把他的藝術生涯推向了高峰。 那一年我到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適逢波洛克30年藝術歷程大展。展場中組裝了波洛克身前的木造工作室,工作室沒有想像中的大,這也難怪紀錄片裡的杰克森‧波洛克總在戶外將畫布平擺在地上,然後豔陽底下抓著木棍或筆刷,手舞足蹈了起來… …。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Published 01/05/24
為了德國藝術家安塞姆•基弗,我走了趟南京。二十年前念書期間,課堂上沒聽說關於安塞姆•基弗的話題,當時走訪紐約看見基弗的作品一件、兩件,興許三件、四件十分感動。這一回南京展出基弗作品七十件,當中約莫二十件大型作品,我陶醉其中。安塞姆‧基弗的作品特別,不看原作不知陶醉為何物。前些日子在書店看見關於基弗的畫作印刷在書裡,我幾乎「看不見」什麼,印刷品把基弗的作品弄小了,弄薄了,弄簡單了,也把人弄糊塗了。在南京的那一天,我在基弗的作品前恍然大悟,於是我呼吸緩慢,心思沉重,眼淚流轉,看他畫麥田、花圃、小徑、公牛、高塔… …畫得深遠,畫得高聳,色彩不算豐富卻層次複雜,顏料與真實物件交錯,虛虛實實,厚薄相依。安塞姆•基弗是藝術家,是詩人,看他作品非原作不可。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Published 12/29/23
莫蒂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 1848-1920) 那一天在播音間裡談了二十世紀初期義大利畫家莫蒂里亞尼,原本八分鐘應該結束的內容,孰料說了近半個鐘頭。… …只是,話說回來談莫蒂里亞尼能不談談二十世紀初期法國的「巴黎人文圈」或者「巴黎畫派」嗎?能不談談電影「畢卡索與莫蒂里亞尼」嗎?能不談談電影中的那一場藝術對決嗎?能不談談女友珍妮的死心踏地嗎?能不談談他與珍妮像似殉情一般的一前一後走上死亡道路嗎?能不談談母親的期盼和給予他的古典教育嗎?… …或者他的畫家朋友蘇丁和狄亞哥。啊,一個藝術家猶如一片宇宙天地,談半小時太短,談一輩子興許不夠。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
Published 12/22/23
十九世紀西方藝術-米勒 十九世紀的西方藝術像似一塊樞紐,從十四世紀文藝復興探索與發展出的古典美學,走向二十世紀原始解放與多元面向的現代藝術。從「浪漫」到「後期印象主義」,藝術家學著剃除原先藝術的社會功能,期盼獨立而自主的面對,彷彿一群走出主流隊伍的士兵;於是,藝術家離開巴黎,走往森林,無論「巴比松」或者「楓丹白露」都表述著藝術家與自然之間的對話,也是藝術家「自我」的對話… … 奧塞美術館的作品來台灣展出,米勒的《拾穗》是重點,一方面作品內容貼近生活,關心農民、工人;二方面台灣經歷農業社會的歷史不遠,多數人能在《拾穗》中獲得共鳴;於是,在米勒的作品中,他畫土地上潮濕的泥塊、嫩葉、枯草、小花、農人的足印… …有時候比土地上的人物還要精彩。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Published 12/15/23
馬歇爾‧杜象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馬歇爾‧杜象原本是一位畫家,有二十五年,可一般書上說來說去總是琢磨在他1912年完成的「下樓梯的裸女II」。有「II」當然就有「I」,但「I」鮮少出現。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得好好的,仔仔細細的看一看杜象在他繪畫生涯中的的作品。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Published 12/08/23
馬歇爾‧杜象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我唸書的時候實在害怕杜象,杜象的作品我解釋不了,欣賞不了,找不到規矩,摸不到頭緒,直到讀見《杜象訪談錄》。既然是「訪談」就有來有往,來往中多半瑣碎,卻也關鍵,關鍵的說出西方傳統美學價值在他心中的殞落,談起藝術潮流的脆弱,他對於社會包容和某些藝術團體的失望,於是他不再畫畫,放棄了25年的繪畫生涯,搭起其他的藝術建設。1917年杜象參加美國一個獨立前衛團體的藝術展出,提出一件名叫「泉」﹝小便斗﹞的作品,簽上「Mutt」一個類似符號或筆名的東西。藝術團體沒有拒絕他,卻是將「泉」放在一個不起眼的位置,「完成」了那一場展出。… …孰不知一個「小便斗」日後影響了達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影響了當代藝術裡的普普藝術、觀念藝術、偶發藝術、現成物藝術、大地藝術… …無不與杜象有關。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Published 12/01/23
十九世紀西方藝術─再談莫內 卡蜜兒遇見莫內的時候正值十八,那個年紀的卡蜜兒叛逆,叛逆的時候能看見藝術家的理想,看不見藝術家的貧窮。莫內貧窮,他讓卡蜜兒當畫室裡的模特兒卻窮得付不出費用,但卡蜜兒無所謂,她愛藝術,愛藝術家,愛莫內,即便莫內的藝術理想尚未發芽,還在土裡,莫內卻總能透過畫筆歌頌卡蜜兒,把陽光底下的卡蜜兒畫得如天上聖母一般純淨。 1879年,卡蜜兒32歲癌症去世;臨終前,莫內同樣透過畫筆急促地捕捉卡蜜兒最後的面容與身影,像他捕捉日出光影那樣。只是,早晨的光影來不及捕捉還能等到第二天,卡蜜兒走了莫內卻只能依著過往的作品,與陽光下、草原上拿著陽傘的她相遇。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
Published 11/24/23
十九世紀西方藝術─莫內 曾經一段時間,我對「莫內」朝思暮想,每晚睡覺前我不喊媽媽,不喊爸爸,我喊莫內。我為他四處旅行和寫生的生活方式著迷;為他站在河岸邊上,匆忙的捕捉日出前二十分鐘的美景著迷;甚至,我為他要求巴黎「聖拉塞」車站的火車們停下片刻,作為他寫生材料的壯舉著迷;我為他站在荷花池畔細心咀嚼著大自然的光影著迷。… …莫內,一個帶我走入陽光底下看看湖泊、河岸、草原、樹蔭的藝術家。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Published 11/17/23
歐仁·亨利·保羅·高更(Eugène Henri Paul Gauguin,法語:[øʒɛn ɑ̃ʁi pɔl ɡoɡɛ̃],1848年6月7日-1903年5月8日) 無論高更或是梵谷,繪畫之外都愛寫作。他們給朋友寫信,給自己的生活寫筆記,寫著、寫著在一旁空白處畫了起來;畫著、畫著又在畫筆結束的地方寫了起來,「畫作」和「寫作」成了這兩人留給後人的重要資產,資產裡藏有生活經驗,藏有藝術的夢想。據說,當初高更自費出版筆記,礙於經費於是刪減不少內容,那些被刪剪掉的讓後人又想盡辦法蒐集成書。高更的文字和畫作影響著現代藝術,影響著畢卡索。談現代藝術似乎避免不了「原始主義」的話題,話題可以從高更開始,他在大溪地上的生活。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Published 11/10/23
歐仁·亨利·保羅·高更(Eugène Henri Paul Gauguin,法語:[øʒɛn ɑ̃ʁi pɔl ɡoɡɛ̃],1848年6月7日-1903年5月8日) 這些天梵谷的話題又起。梵谷的作品是歷史的經典,梵谷的話題卻是人們餐桌上的佐料,關於他的左耳,他的貧窮,他的精神錯亂,他的執著,他的死亡,他和高更之間的情仇,梵谷全身上下都是話題,不僅後人為他寫傳記,更為他拍電影,一部接著一部,無論哪一部都絕對不是最後一部。… …只是,梵谷的話題再多,我總有遺憾,遺憾是:為什麼當年的高更不能發揮一點大愛,把梵谷拎著,一同前往大溪地去追逐「原始」,脫離法國的文明,脫離競爭?梵谷說不定比起高更適合大溪地,適合當地自然生活。 於是,我想像起來,跟著高更去大溪地的梵谷油畫作品一張張出現;寫給朋友的書信上搭配著素描;他有個心愛的情人,情人皮膚黝黑;或者,和高更到山裡砍樹的路上跳進湖中游泳,梵谷開心地大聲呼喊,岸上的高更氣急敗壞。「原始」不僅是十九世紀末藝術風格的追求,更可以是人生中的體驗。… …實際,歷史上沒有這一段風光,我再次遺憾。 -----...
Published 11/03/23
馬諦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的野獸風采 法國畫家馬諦斯的藝術曾經困擾我,在我剛入大學美術系,初看馬諦斯作品總是百思不得解,這樣一位畫家究竟需不需要古典訓練?為何看似如此天真,毫無「技巧」的作品能在複雜的西方藝術中昂首闊步?西方藝術的「標準」何在?既然藝術能如此「輕鬆」,我何須費心進入大學美術系? 我從來沒有在馬諦斯的作品中讀見不開心的事物。他和畢卡索不同,畢卡索有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馬諦斯沒有,或者幾乎沒有,我在他作品中看見歡愉和喜樂,或者喜樂和歡愉,頂多展現出一點「冷漠」。實際,馬諦斯好些作品是在病床臥榻上完成,他讓藝術掩蓋過身體的苦痛,填補靈魂。如果說馬諦斯拿藝術作為療癒或者救贖的工具,相信對他也是自然的東西… … #每周六更新 #保護藝文人人有責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Published 10/27/23
再談畢卡索 那天朋友問,如何將「創意」「有效的」傳授給學生。我一時之間詞窮,朋友說主持廣播應該要「能說」,我大笑,如果說「創意」是一種「新穎」,偏偏歷史上好些藝術與設計走向「懷舊」,回到人們過往的文化思想與意象中發現養分;如果說「創意」是一種「即刻」讓事物改變的能力,偏偏歷史上好些藝術時期的醞釀必須經過百年,甚至更為漫長的時間。畢卡索藝術的出現也不是偶然,歐洲十九世紀的自由之風、印象主義或後期印象主義思想與風格、非洲木雕、希臘藝術、愛情的喜悅、天倫之樂、戰爭的痛楚…...都是他藝術的一部分。我談畢卡索,只在他各種生命與藝術的情事中一再徘徊而已。......什麼是「創意」?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學習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Published 10/20/23
畢卡索的藍色時期到立體主義(Pablo Ruizy Picasso,1881-1973) 那一天,作家巴金﹝1904-2005﹞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我只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愛憎消耗乾淨,然後無愧的地離開人世。這對我是莫大的幸福,我稱之為「生命之花」。… …對畢卡索而言,他的藝術人生無疑也是一種將「全部感情,全部愛憎消耗乾淨」的巨大歷程。 立體主義的出現,對畢卡索而言或多或少是一種「告別」,告別藍色與粉紅色時期,也告別「古典」。從另一個角度說,藍色與粉紅色時期像似畢卡索在藝術上的「準備時期」,共計五至六年時間,訴說他二十歲之後的人生。之後,畢卡索通過立體主義以及其他方式,盡興地展示著他的藝術熱情,或者「生命之花」。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青春搖擺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Published 1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