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episodes

发现、了解并深入理解加拿大的现状

RCI | 中文:采‪访‬ RCI | 中文

    • News
    • 5.0 • 1 Rating

发现、了解并深入理解加拿大的现状

    专访姜闻然教授:“看加中关系需要有战略耐心” |加中建交50年系列访谈第四集

    专访姜闻然教授:“看加中关系需要有战略耐心” |加中建交50年系列访谈第四集

    "加拿大在七零年承认了中国。究竟当时,中国向西方承诺了什么?还是西方对中国有不切实的期待。姜闻然教授认为,中方当年承诺的和西方期待的是非常不同的。"



    各位好,欢迎继续收听“加中建交五十年”系列访谈的第4集。



    今天,我们的嘉宾是多伦多平和与外交研究所的亚洲项目顾问姜闻然教授。



    姜闻然教授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八零年代中期就来到了加拿大,曾执教于阿尔伯达大学,以及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他称自己“首先是个加拿大人,然后才是中国人”,而在中国成长的背景,令他对加中关系的分析有另外一个角度。



    欢迎收听播客:专访姜闻然教授:“看加中关系需要有战略耐心” |加中建交50年系列访谈第四集 (时长:28分45秒)



    https://www.rcinet.ca/zh/wp-content/uploads/sites/6/2020/12/1202-Jiang-wenran-mixed-final.mp3



    姜闻然教授认为,加中关系目前紧张的短期原因是,加拿大遵守了与美国的引渡协议,逮捕了华为财务总监孟晚舟。之后不到两个星期,中国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逮捕了两名加拿大人。由此,繁衍到加中关系的其他方面,影响了加拿大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使得负面看法飙升。



    而他认为,加中关系交恶的中长期的原因是中国崛起。中国成为了超级大国,并且不久的将来会在总体国力上,超过美国 —— 而中国在体制上,在民主人权等西方关心问题上,与西方分歧很大,西方如何应对的问题就出现了。



    姜闻然自我介绍说,和土生土长、研究中国问题的加拿大人不同,自己是在中国出生长大的,经历过“自然灾害”,经历过文革,也经历过改革开放。他是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北大读书。八零年代之初,又是最早一批出国留学的。他认为,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取得的成就,是非常罕见的。



    他也反问,加拿大在七零年承认了中国。1973年,老特鲁多访问中国,随后西方开始承认中国。究竟当时,中国向西方承诺了什么?还是西方对中国有不切实的期待。姜闻然教授认为,中方当年承诺的和西方期待的是非常不同的。



    2017年,姜闻然教授随同特鲁多代表团访问中国。(本人提供)



    他说,中国其实从来没有在体制改变方面做过承诺,中国是按照自己的步伐走到今天这个体制的。



    西方的中国问题专家和外交官都认为,经济的自由和发展会带来体制的改革。他们也相信,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国的经济无法走得太远。但是,中国目前的状况是,在一党制的体制下,经济和创新都有进步。这是出人意料的。



    而他的看法是,加拿大应该回到七零年代承认中国时的初衷,就是不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期待,由中国以自己的节奏、从内部来做出改变。不然,西方的压力会令中国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情绪飙升,加中关系会更加悲观。



    而对加中关系未来,姜闻然教授认为,他的乐观度在中间。这就看双方领导人如何处理。如果双方有战略眼观、历史观,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话,他对未来会更加乐观。



    八零年代初,姜闻然教授的北大留影。(本人提供)



    更多分析,欢迎收听“加中建交40年”系列播客。

    • 28 min
    “加中关系活的编年史” 傅尧乐教授:从理想到现实 | 加中建交五十周年系列访谈之一

    “加中关系活的编年史” 傅尧乐教授:从理想到现实 | 加中建交五十周年系列访谈之一

    欢迎阅读以及收听我们的系列专访合集:加中建交五十年

    从今天开始,加广中文台推出特别系列节目“加中建交五十年”,将会采访五位加拿大政治、学术、外交、媒体领域熟悉中国事务的人士,梳理加拿大与中国建交五十年的历史,介绍加拿大对中国从友善、期待,到茫然、失望,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许。



    接下来是我们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分:专访“加中关系活的编年史” 傅尧乐:从理想到现实 (18’06”)



    https://www.rcinet.ca/zh/wp-content/uploads/sites/6/2020/12/1202-frolic-mixed-final.mp3

    1965年,加拿大学者、外交官傅尧乐(Bernie Frolic)第一次前往中国考察,到去年11月最近一次到访中国  - 他前后60次访问中国,被称为“加中外交关系活着的编年史”。



    目前,年过八旬的他正在撰写一部书,主题正是加中关系五十年。

    第一次中国之行:见识不一样的共产主义

    1965年,傅尧乐正在莫斯科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位,主题就是研究苏联的共产主义。他那是对中国充满好奇,希望看看中国的共产主义与俄国有什么不同。于是,他前往中国,待了一个月。他的第一感受是,与俄国相比,中国更加贫困,但也更加不同。



    从此他作为外交官和学者,与中国的半个多世纪缘分开始,尽管此前“他并没有计划要把中国作为终身的研究对象”。



    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为什么中国文化看上去如此不同?中国将如何对世界开放?会如何发展?这些都是他想了解的问题。



    2016年9月,傅尧乐教授(左)、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以及SEEC-ABMP项目负责人He Jinsong。(PMO)



    加中建交过程曲折:关于台湾问题表述意义重大

    傅尧乐教授介绍说,1968年,时任加拿大总理的皮埃尔特鲁多决定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经过两年非常艰难的谈判,于1970年10月正式签署了建交公告 —— 这比尼克松访华还早了两年。



    傅尧乐教授介绍说,在正式建交之前,加拿大曾四次尝试与中国联系,试图建立外交关系或是设立贸易办公室,但是,都是在最后一刻,加拿大退缩了。可能因为加拿大那个时候不在意中国,也可能是因为美国从中做梗 —— 正是冷战高峰期,西方的共识是不与共产国家合作。



    傅尧乐介绍说,如果我的记忆准确,大约是双方在20月内谈判了21次,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台湾。谈判中,中国坚持说,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加拿大要承认这一点。

    加拿大断绝了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加拿大始终没有承认过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只是在双方的公报中指出:“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注意到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他认为,加中在这个立场上都有让步。



    傅尧乐的分析是,中国当时也有自己的麻烦,就是与前苏联交恶,因此需要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联系,但又不愿意放弃对台湾的主权。



    而加拿大处理台湾问题的新方式非常重要,此后被十几个西方国家仿效。最终,美国也承认了一个中国,与中国建交。



    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加拿大总理。1973年,他与邓小平在会面。CP/PETER BREGG



    “小麦外交”与“兵乓外交”的不同

    六零年代初,中国因大跃进造成的饥荒开始,而世界主要国家都对中国实施了禁运。



    在向中国出口小麦这件事情上,加拿大当时的农业部长汉密尔顿以及进步保守党总理迪芬贝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据记载,1960年,中方以6000万美金从加拿大购买了76.2万吨小麦和32.7万

    • 18 min
    帮助华人社区应对疫情,“当代白求恩行动促进会”医生与中文媒体合作录制讲座

    帮助华人社区应对疫情,“当代白求恩行动促进会”医生与中文媒体合作录制讲座

    从上个星期开始,加拿大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出现大幅度上升, 至星期一已经达到71例, 并开始出现社区内传播。 华人社区民众本来就认为联邦政府对此次疫情措施太松, 现在的神经则是绷得更紧了,上周有的城市还出现了抢购者。



    为了帮助华人社区对冠状病毒、预防方法、政府及医疗部门的应对措施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蒙特利尔的“当代白求恩行动促进会”在星期日与中文媒体《魁北客》合作,以视频讲座的形式做出详细介绍。



    讲座由“当代白求恩促进会”现任会长马楠医生主持,主讲人是蒙特利尔犹太医院全科医生郑丽明博士。马楠会长介绍说,郑丽明医生70年代从香港来到加拿大,80年代起在麦吉尔大学医院任内科医生,同时作为医学院的助理教授,也一直在为医学院的学生授课。尤其是在加拿大的初级保健系统中,她有40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是向公众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及教育方面的专家。郑医生近年来曾多次参加 “当代白求恩行动”到中国的边远地区讲课和义诊,对中国的情况也比较熟悉。



    郑丽明医生的介绍比较长,本文整理出 7个方面的内容。



    1.加拿大医疗系统为应对冠状病毒疫情所作的准备工作



    郑医生说:“我在犹太医院工作。 犹太医院是魁北克省政府指定的四个接诊冠状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医院已经在各个方面做好了准备,包括对医护人员的培训,防护装备的储存,一旦有新冠感染患者入院,会有应对的既定程序。



    郑医生特别提到,对疑似患者的检测和治疗都会在特别的负压病房进行。她说:“医院特别准备出24间专门针对传染性疾病的负压病房,并组建了呼吸病专家团队。还进行了模拟测试”。



    所谓负压病房是指配有负压通风系统,空气只能由室外流入室内,以此来阻止病毒或细菌传播到室外,而且每5分钟通风过滤一次,以便清除可能存在的传染性颗粒。特别是对患有传染病的患者,有时还需要抽痰检测程序,很容易形成病毒的雾化传播。所有负压病房都配有N95口罩和保护面罩、防护服、长手套等安全装备



    郑医生说,医院给医生配备的口罩有大小不同的型号,医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面部的型号佩戴,以确保没有缝隙。



    2.华人社区很多人都觉得加拿大政府采取措施不足的问题



    对此,郑医生认为:“目前加拿大的情况还不是太严重,因此政府还是想尽量采用公共教育的方法。现在人们也很清楚地知道世界各国的疫情发展情况。当然如果加拿大也变得严重起来,那政府会不会采取更多措施那还不一定。总之政府会尽量不使用强制性的措施”。



    郑医生也谈到,要让人们避免恐慌就需要提供有关病毒的正确认识和预防方法。她为此讲座也准备了20几张说明及图表。



    郑丽明医生讲解冠状病毒(Ya Ming)



    3. 有关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 是一大类病毒。其中一些仅感染动物,而其他一些则可以感染人类。现在已知有七种冠状病毒可引起人类疾病。

    在武汉发现的冠状病毒菌株是七种已知菌株中最新的一种。(COVID-19) 是一种以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疾病。

    其它的六种菌株中, 四种仅引起类似于感冒症状的轻微呼吸道症状,

    通常与轻度疾病有关,类似于普通感冒。

    现在已知有七种冠状病毒可引起人类疾病。

    在武汉发现的冠状病毒菌株是七种已知菌株中最新的一种。

    但有另外2种具体的冠状病毒已从动物传播到人类,并已导致人类严重疾病。它们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SARS-CoV), 和 中东呼吸综合症冠

    • 5 min
    列侬、小野洋子“床上为和平”活动50周年:蒙特利尔艺术家Pony致敬

    列侬、小野洋子“床上为和平”活动50周年:蒙特利尔艺术家Pony致敬

    9月21号,是国际和平日。



    50年前,著名反战活动人士、音乐家约翰·列侬与妻子小野洋子在蒙特利尔的伊丽莎白女王酒店进行了反越战中最有影响力的行为艺术“床上为和平,Bed-in for Peace”。



    蒙特利尔的“床上为和平”从1969年的5月26日到6月1日举行,也是在这期间他们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给和平一个机会”。



    (Give Peace A Chance (1969) - Official Video)





    50年过去了,艺术策展机构MASSIVart为纪念当年的运动,策划了“全球和平艺术项目”,并邀请了蒙特利尔崭露头角的视觉艺术家Pony住在当年列侬与小野洋子所在的女王饭店1738号,来创作一件作品 —— 唯一的条件是,需要在一个地球模型上创作。



    Pony是魁北克土生土长的艺术家。Pony是她创作的名字,她的真名是Laila Tittley。她的作品简单、想象力丰富、独特。



    她这次作品的名字是”开放,Be Open“



    相关的展览将会在伊丽莎白女王酒店大堂展出至10月7日。



    我就此采访了Pony。



    (Montreal artist Pony talks about her work "Be Open" (English))



    收听CH_Report_6-20190920-WRC60



    问:你的名字Pony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意思?



    答:我从22岁开始做艺术就起了这个名字。它的字母所代表其实是,Poor One Newly Young(字面解释就是:年轻的穷人)。我17岁就开始做艺术作品,也开始设计我的产品。那时觉得,需要一个品牌式的名字。这个名字可以代表我的一个新篇章。



    问:在做这件作品之前,你对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的认识是怎样的?



    答:我对于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的看法也很多音乐爱好者、历史学家相似。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体现了艺术家的力量。



    约翰·列侬比任何一位政治人物都要有更深的影响力,人们会感觉与他相通。我想不出还有哪位艺术家有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我非常非常尊敬他。



    我也很尊敬小野洋子。我认为,小野激发了列侬参与社会活动的那一面。披头士乐队时期,列侬已经有社会参与意识了,但是小野洋子把这个方面带动了出来。



    问:有评论人士认为,你是蒙特利尔顶级的视觉艺术家,你的作品戏弄、幽默、嘲讽,你作品中优美的图案、服饰设计达到了与波普艺术(pop art)完美的平衡。



    答:我没有觉得我的作品是嘲讽/讽刺的。我只是会游戏式的使用字母、符号、标志、和神话等等,寻找这些符号的双重意义,扭曲它们,重新展示,表达观众可能没有想到的意思。



    我喜欢戏剧性的严肃的主题,但是,愿意以轻松、幽默、感性的方式表达出来。我是非常感性的一个人,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刺激我 —— 我需要表达出来,但是,不喜欢沉重的方式,总有正面的信息隐藏在里面。



    问:你会觉得这正是列侬和洋子的风格吗?



    答:对,确实。这一次,我待在他们住过的房间,看他们的作品。“床上为和平”运动是如何开始的,表达了每个人都应该自由的思想。



    比如他们在这里创作的“给和平一个机会”,你听到歌词,还有一些听不清楚的歌词,它不是很规矩齐整、而是非常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是不完美的。当我创作的时候,我爱这种不完美。我喜欢即兴的,没有限制地完成我的作品。



    问;谈谈你这次为“全球和平项目”创作的作品“开放,Be Open”吧。



    答: 我没有过分准备,也是非常即兴的绘画。我听着他们的音乐,了解那段历史。50年前,“床上为和平”运动的初衷,是呼吁和平。我想着,如果在当下,约翰·列侬会挑战的应该是全球气候变化吧,这是全球性的问题,是我们应该站在一起面对的

    • 8 min
    繁育帝王蝶6年,丛岩介绍具体做法和相关网站信息

    繁育帝王蝶6年,丛岩介绍具体做法和相关网站信息

    星期四,加广中文网站报道了温尼伯丛岩一家繁育和放飞帝王蝶的故事后,有不少听友表示感兴趣,有的在我们的报道后留言,有的发电子邮件,想了解更多繁育帝王蝶的具体做法。这让丛岩感到很开心,她说正在考虑通过某种方式向加拿大的华人社区介绍自己的经验。



    对丛岩来说, 6年养蝶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她很详细地介绍了养蝶的具体做法及经验



    如何帮助繁育帝王蝶及需要注意什么



    两年前丛岩和女儿雯雯的合影(RCI)



    丛岩说:“养蝶还是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我这些年来慢慢摸索了一些经验。我每天上班,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必须找到最省时有最有效的方法。



    在家里繁育帝王蝶还是有很多说道的。有一些养着玩的人是把幼虫放到小罐头瓶里, 这时不行的, 因为幼虫需要足够的乳草,也需要足够的空间,和流通的空气。



    每年春天繁育的第一批幼虫, 我们通常是放家里养, 以为它化蝶时刚是夏天,不会迁徙走。变成蝴蝶后,在当地产卵,繁殖下一代。最重要的是8月中旬以后的这一批, 他们是要飞往墨西哥的。这一批叫 “为迁徙成长”(raise for migration),是超级蝴蝶,要飞到墨西哥生活约8个月。对这批蝴蝶我们是放在外面养。但为了保护他们不被天敌吃掉, 我们放在纱筐里养。我也用冰激淋盒等做出一些饲养桶,桶里装上小石子稳定住,桶盖上则打很多小孔,以便透气。然后把乳草带枝插到里面。而不是像小孩玩的, 只往里面放叶子。总之在保护它们的同时,尽可能地接近自然环境。



    还有就是一个筐里不能放得太多,也不能把大小不一的幼虫放在一起,因为他们在争抢食物时还是蛮凶的,小虫总是抢不过大虫。最好是准备几个筐,将大小不同的幼虫分开放进去。



    我之前用过花盆种乳草,在屋里养,但一到作蛹的时候,因为没有在筐子里,虫子就会到处爬,找到适合作蛹的地方,有时候是在桌子底下,有时是在墙上挂的画上。有时还会发现丢了,找不到了。偶尔也会在地上爬,稍不注意就会踩到它们”。



    春天繁育出的第一批帝王蝶(丛岩提供/RCI)



    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其它问题 



    “难题还真是挺多的。第一个就是帝王蝶幼虫特别能吃,需要大量的乳草。如果长到一定大小,还差几天就要作蛹的时候,几只幼虫就可以在一天之内吃掉一盆乳草。因此要准备足够的乳草,才能保证它们生长得很好。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及时处理乳草的草籽。由于乳草属于野草,不仅会打很多籽,而且像蒲公英一样,带着毛毛到处飞。如果乳草打籽时不能及时处理,那就会泛滥成灾。全院子都是乳草了。



    除了及时处理,我们现在还在春天院子里出来很多乳草苗时,一颗颗挖出来,放到小盆里,送给对帝王蝶感兴趣的朋友和同事,让他们种到自家的院子里去”。



    上网了解有关知识, 参与相关活动



    丛岩养蝶的过程中也与网络密不可分,除了学习相关知识,也参与相关网站上的活动,在网上与其它育蝶人互动。她介绍了几个与养蝶相关的网站:



    “其中一个网站叫Journeynorth,它跟踪所有迁徙的物种。我每年的春天的五月底六月处都会帮它们观察帝王蝶回来没有?什么时候开始产卵?乳草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并把这些数据发到网上去。一旦发现当地有帝王蝶到达了,就在网站上报告,并开始关注家里的和单位附近的乳草,寻找帝王蝶的卵”。



    去年春天,丛岩是温尼伯地区第一个提供帝王蝶到达信息的人。网站还将她提供的信息用在了介绍的帝

    • 8 min
    帝王蝶很美,温尼伯一家华人繁育和放飞帝王蝶的故事更美

    帝王蝶很美,温尼伯一家华人繁育和放飞帝王蝶的故事更美

    题图照片中的这个小女孩雯雯今年刚刚9岁,可她跟着妈妈养育救助北美有名的帝王蝶已经有6年了。照片中围着她飞舞,落在她身上的就是她们孵化和繁育的帝王蝶。



    雯雯的妈妈丛岩在曼尼托巴省旅游局工作。她说:“在6年的时间里,我们大概成功地放飞了有一千只帝王蝶,其中去年放飞的最多,约有400只。今年约有200多只,再有两三个星期就要放飞了”。



    两年前丛岩和女儿雯雯的合影(RCI)



    记者以前也知道加拿大有很多人喜欢帝王蝶,但很少听说有华人参与其中。因此当在朋友圈中得知丛岩已经是资深帝王蝶迷之后,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她的电话。此次采访大概围绕3个方面展开:帝王蝶的神奇之处;参与繁育帝王蝶的初衷;几年来为保护帝王蝶都做了什么?



    神奇的帝王蝶 



    帝王蝶是从英语名称(Monarch)直接翻译过来的叫法。也有字典中称为黑脉金斑蝶,实际上这种叫法更形象地概括了帝王蝶的美丽。而这种蝴蝶还有更神奇之处,丛岩介绍说:



    “帝王蝶不仅很漂亮,而且是北美最厉害的蝴蝶。它与其他蝴蝶的不同之处是,它像候鸟一样有迁徙的习性,而且是远途迁徙,从加拿大的南部要飞到美国的南部和墨西哥的中部过冬,最远可达5000公里。这在昆虫类动物中是非常罕见的。而帝王蝶自身的重量只有6克左右,可想而知它有多么强壮。



    “科学家们也一直在探究为什么这种蝴蝶要迁徙,是怎么给自己导航的。有的说是依据太阳,有的说是根据磁场,还有的说帝王蝶自身带有一种化学功能。其中加拿大的一位科学家的研究最早,时间最长,有30多年。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地理》杂志上之后,震惊了世界,也让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特别的蝴蝶”。



    从蛹化成蝶的帝王蝶在丛岩家室内受到保护(丛岩提供/RCI)



    为什么需要人类的救助



    近年来,帝王蝶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2013年,加拿大广播公司网站评出地球气候变化10大新闻图片,其中就包括帝王蝶的种群数量正在减少。由于适宜帝王蝶生存的区域减少,帝王蝶的数量在2012年由3亿5千万只减少到6千万只。这其中有气候变化多端的原因,也有人类行为的影响。



    丛岩还提到,帝王蝶在自然环境下的繁育率本来就很低,由于它的卵和幼虫有很多天敌, 所以在自然中的存活率不到10%。



    “帝王蝶有很多天敌,尽管它只吃带有轻微毒素的乳草,以求减少天敌,但从蝴蝶产的卵开始,就有蚂蚁、蜘蛛吃它们,等孵化出幼虫又有各种鸟吃它们。我们找卵的时候就能发现,很多卵已被吃掉了。而且很少看到大一些的幼虫。说明这些幼虫没长大就被天敌吃掉了。我们把找到的卵拿到家里或放到透气的筐子里,就是为了避免它们被天敌吃掉。同时也让它们把卵产在筐子里,以保住这些卵”。



    美丽的蝴蝶开启了美丽的心灵



    丛岩家里的帝王蝶蛹,她最初曾把它当成了玉石项链坠(丛岩提供/RCI)



    回忆当年是怎样开始关注帝王蝶的,丛岩仍是记忆犹新:“那是2014年的夏天,我在周末带着3岁多的女儿去参加社区活动。温尼伯夏天的各种户外活动很多,有一个节庆活动就以帝王蝶的名字命名,而且确实有相关的展览和知识介绍。我们一下子就被这种蝴蝶给迷住了,开始我还把它绿色的蛹,当成了玉石项链坠。



    我们在现场就了解了一些有关帝王蝶的基本知识,知道这是一种需要保护的昆虫。而我在那次活动的抽奖时,还中了奖。奖品就是一盆帝王蝶爱吃的乳草还有一包蝴蝶喜欢的花的花籽。



    回家以后我们真在后院找到了

    • 11 min

Customer Reviews

5.0 out of 5
1 Rating

1 Rating

Top Podcasts In News

The Daily
The New York Times
Serial
Serial Productions & The New York Times
Up First
NPR
Pod Save America
Crooked Media
The Charlie Kirk Show
Charlie Kirk
The Ben Shapiro Show
The Daily Wire

More by Radio Canada International

RCI | Français : Entrevues
RCI | Français
RCI | 中文:七十年来人与事:加拿大华裔学者赖小刚谈中国
RCI | 中文
RCI | العربية - قصص نجاح عربية في كندا
بلا حدود | RCI
RCI | English : The Nagorno-Karabakh Knot
RCI | English
RCI | Français : Sur les routes du Canada
RCI | Français
RCI | العربية - مقابلة
بلا حدود | R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