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episodes

耳熟能詳的詩詞歌賦裡,是否存在著你所不知道的小細節、小故事?快跟著師父一起補充韻文當中的小驚喜!

師父的家(FB):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聯絡師父:eliza@orchina.ne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詩賦,別NG‪!‬ 唐詩│宋詞│詩人│經典│國學素養│教育

    • Education

耳熟能詳的詩詞歌賦裡,是否存在著你所不知道的小細節、小故事?快跟著師父一起補充韻文當中的小驚喜!

師父的家(FB):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聯絡師父:eliza@orchina.ne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嘆歲月催人老  夢回當年憶濃情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先前介紹的詞作,大多展現蘇軾瀟灑、豪放的一面,但這並不是其詞作的全貌。這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蘇軾在密州時,夢見自己已逝世十年的妻子──王弗,醒來後有感而發,故有此創作。
    其實,蘇軾一生共有三位重要的女性。除了跟隨他遠赴惠州的側室「朝雲」,蘇軾的第二任妻子「王閏之」,則是與其共度謫居黃州的艱困歲月。至於第一任妻子正是「王弗」,是蘇軾老師王方的女兒。她十六歲就嫁給十九歲的蘇軾,陪伴他走過意氣風發的年歲,可惜王弗年僅二十七歲就去世了……。
    整闋詞藉由虛實交錯的手法,凸顯「現實」和「夢」所帶來的矛盾,也將讀者一同捲入蘇軾所面臨的悲傷情緒中。上片先寫王弗之墓位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眉山,這十年裡,即使蘇軾不刻意去想,但與妻子琴瑟和鳴的歲月卻仍銘記於心。然而,即使真的能與妻子見面,自己早已滿面滄桑、鬢髮斑白,她應該也認不出來啊!
    下片轉入蘇軾的夢,夢裡的妻子依然坐在花窗下梳妝,兩人相望,縱有千言萬語,卻不知如何開口,唯有不盡的淚水訴說著離別的苦痛。末尾,蘇軾還設想在淒涼的夜幕下,妻子就埋在周遭種有松樹的墓地裡,而自己勢必也會年復一年的思念到肝腸寸斷。
    【今日NG點】:悼念亡妻相關作品
    中國古典文學裡,有不少文人曾寫下追憶亡妻的作品,例如西晉時潘岳有〈悼亡詩〉三首,回憶自己和妻子楊氏相處的點滴。「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道出自己不管是看到屋子或進入屋內所見的各式擺設,皆會不自覺想起妻子的音容笑貌。再如明代歸有光在面臨喪妻之痛後,於〈項脊軒志〉的末尾又補寫到:「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以枇杷樹的茂盛,反襯自己的悲涼,以及妻子離去後的孤獨。
    同是悼念妻子,蘇軾寫「夢」,潘岳抒發自己的感受,歸有光則以「景」寫情,再加上詩、詞、散文等不同體裁所表達的情感各異,讓我們得以了解文人在家國抱負之外的溫情一面。
    -----------------------------------
    0:27宋詞吟誦
    1:17宋詞解釋
    3:35【今日NG點】悼念亡妻相關作品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5 min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兩鬢微霜 仍是豪情萬丈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先前介紹的東坡詞中,我們看見他遭遇烏臺詩案被貶官,以及如何由挫折轉為曠達的心境。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則是蘇軾在烏臺詩案前所寫下的作品。這闋詞作於神宗熙寧八年(西元1075年),當時蘇軾從南方的杭州來到密州(今日山東省一帶)擔任知州,詞中描繪打獵的情景,字裡行間豪情滿溢,也是東坡詞豪放風格形成之初的代表作品。
    開篇「狂」字點明全篇情感,以手牽黃狗、擎蒼鷹,大隊人馬出獵排場,鋪展開打獵的壯觀場面。詞人又以「親射虎,看孫郎」,追慕三國時孫權的英姿,一方面寫出欲在獵場上大展身手,也表現出自己作為地方官能有所建樹的抱負。
     東坡接著寫酒酣耳熱,胸中豪情煥發,希望可以如漢代的馮唐一樣為即便年老仍投身報效國家。彎弓射天狼與上片的親射虎相呼應,誇大的描寫凸顯出詞人高昂的情志。東坡在完成此作時,在寄給友人的信件中寫道:「近作小詞,雖無柳七郎(永)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爲節,頗壯觀也。」由此可見,東坡從宋詞婉約的傳統中另闢蹊徑,開創出與柳永所代表的風格截然不同的豪放詞風。
     【今日NG點】:雲中、馮唐
    詞的下片寫道「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運用漢文帝時馮唐這個人的典故,隱喻當時西北地區的戰事,以及自身心繫家國的心意。漢文帝時,雲中等郡(今內蒙古自治區)時常受到匈奴的侵擾,當時馮唐無畏強權,針對文帝任用將領之事直言進諫。最後,文帝採納了馮唐的諫言,並任命他輔佐戰事。
     東坡在詞中用了馮唐的典故,除了表達自己願為國家戰事盡一分心力之外,馮唐出仕為官時年事已高,文學作品中時常以「馮唐」來指老年難得志。然而將「老夫」、「鬢微霜,又何妨」與此典故併觀,更能發現東坡在詞中不斷流露出對自身年紀增長的意識,正也因為如此,他為國效力的渴望也更顯強烈、急切。
    -----------------------------------
    0:27宋詞吟誦
    1:13宋詞解釋
    3:38【今日NG點】雲中、馮唐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5 min
    蘇軾〈蝶戀花.春景〉

    蘇軾〈蝶戀花.春景〉

    嘆春光易逝 方知萬般愁情皆由心造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來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曾總結自己平生的功業就在黃州(湖北黃岡)、惠州(廣東惠州)和儋州(海南儋州),一次比一次還遙遠、艱辛,因此說是「功業」,實則是以自嘲口吻道盡自己多舛的一生。
    有關這闋詞的創作時間說法不一,但根據薛瑞生考證詳備的《東坡詞編年箋證》,其認為這闋詞應編於宋哲宗紹盛二年(西元1095)年,也就是蘇軾謫居惠州的時候。
    暮春時節,百花凋零,但蘇軾卻也發現自然中細微的生機──青綠色的杏子正生長著。眼看枝頭上的柳絮隨著強風吹拂而減少,不過沒關係,畢竟以天下之大,哪裡尋不到芳草呢?如此轉折,實則展現出蘇軾一貫豁達的性格。下片過渡為人事的描寫──一道牆阻隔著佳人與行人,圍牆內佳人盪著鞦韆、開懷大笑,只不過當嬉笑聲越來越小聲,難免讓過路的行人感到悵然若失……思索之後,才發現種種情緒皆是由不平靜的內心所產生的,其實與旁人無關啊!
    如果僅就詞意來看,或許會以為這闋詞是寫相思無果的愁情,但是結合研究者們對於蘇詞的繫年,可以了解這其實是蘇軾藉著傷春、惜春,抒發自己被貶到惠州的感傷。整闋詞用語清新、秀麗,呈現蘇詞的另一種面貌。
    【今日NG點】:天涯何處無芳草
    提到「天涯何處無芳草」,我們多半會接著道:「何必單戀一枝花?」現在經常用這兩句話來勸慰他人於情事上看開一些。不過,這句話最初是出自屈原〈離騷〉,原文為:「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這是講述屈原因為政治抱負難以施展而痛苦不已,故請巫師為其占卜,巫師便加以開示,指出他又何必執著於楚國呢?世間哪裡尋不到芳草?由於屈原的心路歷程與蘇軾有些相似之處,故蘇軾將其典故化用於這闋詞中。
    相傳,蘇軾的侍妾朝雲在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時,竟哽咽不已。原來是因為朝雲隨蘇軾輾轉漂泊到偏遠的南方,蘇軾自己或許能以瀟灑的態度看待這一切,但朝雲卻替他感到心疼。不久,朝雲病逝於惠州,蘇軾終身也不再聽他人唱這闋詞了。
    -----------------------------------
    0:26 宋詞吟誦
    1:08宋詞解釋
    3:19【今日NG點】天涯何處無芳草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5 min
    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

    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

    忘卻榮辱,遙遊天地間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髣髴(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介紹這闋詞之前,師父要先與大家說明蘇軾在黃州(今湖北黃岡一帶)時,除了定惠院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生活空間。其一是位在長江邊上的「臨皋」,這是蘇軾及其家眷的住處;其二是「東坡」,是指黃岡東面的坡地。蘇軾〈雪堂記〉即寫到他在此處覓得一塊廢棄菜園,經整修後,便在這裡搭建房屋,作為第二個居所,並將其命名為「雪堂」,而自己則號稱「東坡居士」。
    題目即點出這闋詞描繪的是蘇軾夜晚回到臨皋住所時的場景和心境──然而,是什麼樣的契機,使得蘇軾有感而發呢?原來是他在東坡雪堂暢飲,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待到回去臨皋時,早已是深更半夜了。家中童僕的打呼聲一如雷鳴,怎麼樣也聽不到敲門聲,嘗試幾次無果後,蘇軾乾脆在門外倚杖聽江聲。
    奔騰的江水聲,襯托出蘇軾內心的不平靜,他以「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道出自己壓抑的心情,也感慨生命有太多不可控的變化,而人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拋卻對名利的追求呢?待到下半夜,隨著風聲、水聲漸趨平靜,望著眼前靜謐美好的景觀,蘇軾豁然開朗。是啊!如果能夠乘一小舟與萬物同遊,這樣便能拋卻世俗羈絆,豈不暢快?
    【今日NG點】:縠、縠紋
    縠,音「ㄏㄨˊ」,要注意底下是「糸」字旁而非「禾」。這個字是指細薄的布料,例如漢代司馬相如〈子虛賦〉寫美女們「雜纖羅,垂霧縠」。纖羅、霧縠都是用來形容飾有精緻花紋的布料或薄紗。由於輕薄的衣飾容易隨風飄揚,如同水上的波紋緩緩暈開,因此縠紋也就用來形容水波之細。
     在這樣尋常的夜晚裡,蘇軾糾結的內心因為思想的昇華,從而得以和自我和解。有趣的是,宋代葉夢得《避暑錄話》還記載蘇軾唱誦完這闋詞之後,隔天竟然傳出他乘舟遠去的消息。太守徐君猷聽聞後嚇得半死,以為蘇軾擅離職守,所以馬上前往查訪。沒想到,只聽見蘇軾鼾聲如雷──他還沒起床呢!由此可見蘇軾豁達的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所以才會發生這般烏龍事件XD
    -----------------------------------
    0:33宋詞吟誦
    1:10宋詞解釋
    3:22【今日NG點】縠、縠紋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5 min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豁達之前,寂寞為誰人說?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上星期介紹〈定風波〉,我們看見東坡在面臨生命挫折時坦然面對的曠達與自適,而在今天要介紹的〈卜算子〉當中,則讓我們看見遭遇貶謫的重擊之際,東坡亦有落寞孤獨的一面。〈卜算子〉是東坡於黃州時期,在當時的居處「定惠院」所作。

    「缺月掛疏桐」一句亦有版本作「缺月掛梧桐」,詞的前二句藉由「人靜」說明時間已入深夜,風景中的「缺」與「疏」更增添一抹蕭瑟淒涼之感。「幽人」與「孤鴻」相對,人與鳥皆形單影隻,正是東坡以鴻鳥映照自身命運的寫照。隨後他生動地寫出飛鳥受到驚嚇的姿態,比喻自身處於政治風暴當中,同樣感受到驚懼不安;此刻的他孤身遭貶至黃州,身旁無親無故,種種心緒亦無處宣洩 ,因此鴻鳥獨自在沙洲間「揀盡寒枝不肯棲」的景象,正如詞人現下的生命樣態。

    【今日NG 點】:孤鴻
    〈卜算子〉中東坡以孤鴻自喻,「幽人」與「孤鴻」等詞,相對寫出身處異鄉的寂寞。此外,最末二句孤鴻「揀盡寒枝不肯棲」令人聯想到《莊子.秋水》中的說法:「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無論是東坡詞中的孤鴻,或者莊子筆下的鵷鶵,無非都是以鳥類對棲息環境的堅持來比喻其高潔的品性。

    然而,「揀盡寒枝不肯棲」除了表達出東坡不願隨波逐流的堅持,另一面也幽微地表現出其身經動蕩,無處能安駐的悽惶心境。「何妨吟嘯且徐行」是東坡令人印象深刻的曠達形象,但在一度面臨殺身之禍,又經歷貶謫之苦後,東坡詞除了曠放之外,更呈現出驚懼和寂寞等人性軟弱──雖然詞人在絕境中堅持理想,同時卻也必須承受無處安身、無人理解的孤獨。
    不過,也因為經過這些痛苦境遇的洗禮,往後東坡在逆境中表現出來的達觀,才顯得彌足珍貴!
     -----------------------------------
    0:32宋詞吟誦
    1:00宋詞解釋
    2:35【今日NG點】孤鴻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4 min
    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任天而動,何懼人生多坎坷?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貶謫到黃州的四年多裡,蘇軾的思想幾經轉變,也連帶反映到他的文學創作上。這闋〈定風波〉前面有序,其寫道:「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可以知道這闋詞的創作背景是因為蘇軾和朋友在前往沙湖的途中偶遇大雨,當大家都狼狽不堪時,僅有蘇軾一人鎮定自若。不久,天氣轉而放晴,蘇軾就將其感觸寫成了〈定風波〉。
    躲避突如其來的大雨,乃是人之常情,但蘇軾一開頭就提供另一種做法:何不順應當下的境遇,放慢腳步、高聲吟詠呢?雖然他的身上只有竹杖和芒鞋,卻比騎著馬還要輕省方便啊!「一蓑煙雨」的「蓑」,指的是使用棕櫚纖維製成的雨衣。既然穿上蓑衣,那麼這場大雨還有什麼好怕呢?當微冷的春風吹散蘇軾的酒意,往前張看,山頭的斜陽正緩緩露出;回首望去,令人糾結萬分的狂風暴雨也早已結束。

    這闋詞是展現蘇詞曠放風格的經典之作。對蘇軾而言,外在自然環境的變化,其實就如同人生中遭遇的種種起伏跌宕,只要保持開闊的心胸,沒有什麼坎是跨不過去的;而且誰也說不準,或許風雨過後,有朝一日更將迎來屬於自己的暖陽。詞中的「誰怕」,係透過口語化的字詞,將蘇軾面對逆境的自信與閒適表現得淋漓盡致,再加上「吟嘯」、「竹杖芒鞋」等動作和形象的描寫,使詞人瀟灑快意的風姿躍然紙上。

     【今日NG點】:料峭
     料峭,形容風冷,比較特別的是,一如詞學大師葉嘉瑩教授所指出,古人多使用這個詞來形容春天乍暖還寒時節的冷冽。她更進一步指出「料峭春風」並非壞事,因為它能使人在微冷中稍微清醒,而在清醒之後,復迎來山頭斜照,令人備感溫暖;這樣的經歷將使當事人永遠充滿希望,因為知道在苦難過後,將可能迎來光明的一面,而這也正是東坡對於人生一種通徹的認識與把握!
    -----------------------------------
    0:27宋詞吟誦
    1:08宋詞解釋
    3:35【今日NG點】料峭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4 min

Top Podcasts In Education

The Mel Robbins Podcast
Mel Robbins
The Jordan B. Peterson Podcast
Dr. Jordan B. Peterson
Mick Unplugged
Mick Hunt
Digital Social Hour
Sean Kelly
Law of Attraction SECRETS
Natasha Graziano
Leap Academy with Ilana Golan
Ilana Golan

You Might Also Like

下一本讀什麼?
閱讀前哨站 瓦基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天下雜誌
蔣勳_美的沉思 回來認識自己
蔣勳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天下文化
吳淡如人生不能沒故事
吳淡如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