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episodes

一首小众歌曲配一个晚安故事

今天开始我想做一件持续的有意义的并且我自己也很喜欢的事情:做一个专栏,跟大家分享我听到的那些不是特别为人熟知的优秀的音乐以及音乐背后动人的故事。

为什么要做这个呢?我本人特别喜欢听歌,听歌口味不是那么大众化,喜欢听比如后摇、氛围、古典等,一开始我总是被音乐所吸引,而当我了解到我喜欢的音乐背后的故事之后,故事本身赋予音乐的魅力大大提升了,这两者的结合让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在我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并且不断的影响着我。遇到这样的音乐和故事,我特别希望它能被大家听到和了解。现在市面上,这样的内容很少,有的也是相对流行的东西。我希望自己可以做这样一个专栏,让跟我一样喜欢小众音乐和故事的人能够听到,哪怕只有一个听众,我也会很开心。

鱼的小众音乐世‪界‬ Maybeheloved

    • Music

一首小众歌曲配一个晚安故事

今天开始我想做一件持续的有意义的并且我自己也很喜欢的事情:做一个专栏,跟大家分享我听到的那些不是特别为人熟知的优秀的音乐以及音乐背后动人的故事。

为什么要做这个呢?我本人特别喜欢听歌,听歌口味不是那么大众化,喜欢听比如后摇、氛围、古典等,一开始我总是被音乐所吸引,而当我了解到我喜欢的音乐背后的故事之后,故事本身赋予音乐的魅力大大提升了,这两者的结合让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在我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并且不断的影响着我。遇到这样的音乐和故事,我特别希望它能被大家听到和了解。现在市面上,这样的内容很少,有的也是相对流行的东西。我希望自己可以做这样一个专栏,让跟我一样喜欢小众音乐和故事的人能够听到,哪怕只有一个听众,我也会很开心。

    NO.3 — 他把卡夫卡的随笔写成了歌

    NO.3 — 他把卡夫卡的随笔写成了歌

    我是一个听歌挺注重旋律的人,一般像朗诵一样念出来的歌,我大概率是听不下去的。但是有一位歌手,他的歌虽然旋律性并不是那么强,但是他对歌曲的演绎表达,却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次听他演唱的时候,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歌曲来自尹吾在2000年发行的专辑《每个人的一生 都是一次远行》中的一首名叫《出门》的歌曲。歌词来自著名的奥匈帝国作家卡夫卡的一篇随笔,原作见于卡夫卡遗物中一本棕色笔记本,约写于1922年春,1936年问世,随笔标题为卡夫卡生前挚友马克斯·勃罗德所加。随笔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吩咐把我的马儿从马棚里牵出来。仆人没有听懂我的话,我便自己走到马棚,给马备好鞍,骑了上去。远处传来了号角声,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不知道,他什么也没听到,什么也没听到。在大门口,他叫住我,问:“您骑马上哪儿去呢,我的主人?”“我不知道,”我说,“只是离开这儿,离开这儿。离开这儿向前走,向前走,这就是我达到目标的唯一办法。”“那么您知道您的目标了?”他问。“是的”我回答,“我刚刚告诉你了,离开这儿,离开这儿,这就是我的目标。”“您还没有带上口粮呢。”他说。“什么口粮我也不要。”我说,“旅途是那么的漫长啊,如果一路上我得不到东西,那我一定会,死的。什么口粮也不能搭救我,幸运的是,这可是一次,真正没有尽头的旅程啊!”
    虽说只是一个简单的骑马出门的场景,却道出了人生的多种状态。面对生活未知的迷茫,努力想要改变当下的勇气,以及不顾一切后果的任性,像极了无数代年轻人努力挣脱现实生活时的行为举止。相信尹吾在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也是这样状态的一个人。
    这一张原本作为麦田音乐“红白蓝”系列中代表红色的专辑,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如期发行。而发行了白色专辑的朴树和蓝色专辑的叶蓓,在专辑推出的当时名声大噪,这样鲜明的对比不禁令人唏嘘。尹吾在多年后,还是决定自己掏腰包找人帮忙发行了这张专辑。
    他在专辑介绍里面这么写道:
    听音乐是幸福的,“做”音乐是痛苦的,但没想到,会疼痛至此。
    如许多像我一样平凡的人们一样,除了每天干活、微笑、散步、向坏人致敬、为鸡毛蒜皮烦恼,在许多孤寂的夜晚,我偶尔也会陷入漫无边际的回忆,陷入那些时间之水流经我的脑海时留下的一个个小小的漩涡。每当此时,我的喉咙里就不由自主的涌动着一些记忆沉闷的声器,它们应该就是我笔下的这些歌曲最直接的来处了。
    这些歌曲的式样或许比较老旧了,现在听到的这几首的录音有着那么多的瑕疵和遗憾,但是我想,音乐的意义,不仅在于取悦我们的耳膜,更在于它能通往我们的心灵,这应该也是能让我支撑至今的原因之一。
    尹吾的这张专辑除了《出门》,还有很多首歌的歌词改编自舒婷、北岛、梁晓明的作品。我个人最喜欢他的作品是另一首叫做《各人》的歌曲,当时听的时候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大家有时间也可以找来听听。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这首改编自卡夫卡随笔的《出门》。
    备注:QQ音乐没有版权,想单独听这张专辑的朋友可以去网易云音乐或者Apple Music进行试听。
    资料参考出处:
    1、尹吾的专辑《每个人的一生 都是一场远行》专辑文案
    https://music.douban.com/subject/1419678/
    2、尹吾2018年的专访:
    https://www.douban.com/note/704840342/
    3、读首诗再睡觉:
    https://bedtimepoem.com/?p=8196

    • 10 min
    NO.2 — 他唯一一张音乐专辑却是在他身后发行

    NO.2 — 他唯一一张音乐专辑却是在他身后发行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歌曲,来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演唱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歌手——蔡蓝钦。今天要分享的故事不是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是蔡蓝钦这位天才短暂的一生。


    五岁开始学钢琴的蔡蓝钦,八个月后就弹完了别人得学上一、二年的上下册拜尔教本,满一年即登台表演,展现出不平凡的音乐才能;同年他的画作“画狮”,也入选了第一届儿童美展。六岁那年,蔡蓝钦破例考入台北儿童合唱团,同年进入台北市西门国小就读,此后六年皆任班长。

    十六岁那年,蔡蓝钦从南门国中以总成绩第一名毕业,考入高中建国中学,之后顺利升上台大机械系。但大一下蔡蓝钦即因身体不佳办理休学,后因兵役复召,暑假时再度参加联考,虽然作文零分,仍以第一名录取屏东农专畜牧科。在屏东农专养病的这一段时间里,充份享受了阳光、友情和音乐。

    二十岁那年的元月,他复学台大,重读大一下。

    二十一岁那年蔡蓝钦开始创作歌曲,同年,开始为首张专辑《这个世界》筹备,并创作了专辑中大部分的歌曲。二十二岁那年,整张专辑完成配唱,蔡蓝钦却在专辑完成后的一个礼拜,因休克导致心脏麻痹送台大医院不治,得年二十二岁又三个月。

    蔡蓝钦从小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到了大学他看到了更多不同于自己的生命,也因此看到更深的自己,他的创作养份很大的成分来自大学校园。对他来说,音乐只是他从小到大的习惯而已,因此在出唱片之前,他对唱片公司说自己:“不要曝光、不要出名、不要压力”,这是他出唱片的三大原则,没想到却一语成谶。

    有人曾在2001年为蔡蓝钦建立了一个个人网站,上面收集了蔡蓝钦从小到大的照片、他过去的音乐Demo、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其中有一个板块叫做“留一束花”,上面有来自各个地方曾经被蔡蓝钦的歌声打动的人,在上面献花留言。最近的一条是前天12月15日,上面写着“谢谢你给了我一些希望,面对你我曾经都有过的这个世界”。


    蔡蓝钦的弟弟蔡淳曾经在2001年蔡蓝钦的再版专辑写过一篇回忆他哥哥的文章,文章的开头他这么写道:


    14年了,好快。這些年來常被問起蔡藍欽,驚訝人們還記得這麼多年前的一張專輯,後來華納音樂的人跟我提到有人設立了一個蔡藍欽網站,我去看了一下,是一個署名「艾摩斯」的人設立的,我在裡頭的留言版裡一篇一篇地讀,很沒有防備地深深感動,很驚訝有這麼多人對這麼多年前的一張專輯有這麼深的情感,可想見還有更多的人也同樣地惦記著這張專輯、這個人。相信哥哥知道了一定很高興。

    很讚歎音樂的力量,可以傳得這麼遠、這麼廣、這麼深,讓這麼多在不同角落的聽者因當年的一個故事而有共通的感動,也感謝音樂的力量讓蔡藍欽得以流傳。

    是的,音乐远比我们想象的伟大,现今,很多人只是把听音乐当做一种打发时间的消遣,其实,音乐给予我们力量,这种力量虽然不会无时无刻出现在你身边,但是它总会在出其不意的时候给予你惊喜,给予你身体与心灵上的洗涤。


    蔡淳在文章最后一段话我特别喜欢,他是这么写的:

    「流行音樂」依字面的定義來說本是短暫的,現在流行的一轉眼就落伍了,今天暴紅的也只是明天的過去式,後浪推前浪,一波換一波,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極少數。這14年中,世界變了好多,臺灣的歌壇也已是另一個面目。看著我們當年在國中、高中、大專的這一代長大步入社會,輪到新的一代來叱吒風雲,時間流轉,代代相傳,原來就是這麼回事。然而,

    • 10 min
    NO.1 — 他们征服了南极,却再也没有回来

    NO.1 — 他们征服了南极,却再也没有回来

    写在开头:

    今天开始我想做一件持续的有意义的并且我自己也很喜欢的事情:做一个专栏,跟大家分享我听到的那些不是特别为人熟知的优秀的音乐以及音乐背后动人的故事。

    为什么要做这个呢?我本人特别喜欢听歌,听歌口味不是那么大众化,喜欢听比如后摇、氛围、古典等,一开始我总是被音乐所吸引,而当我了解到我喜欢的音乐背后的故事之后,故事本身赋予音乐的魅力大大提升了,这两者的结合让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在我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并且不断的影响着我。遇到这样的音乐和故事,我特别希望它能被大家听到和了解。现在市面上,这样的内容很少,有的也是相对流行的东西。我希望自己可以做这样一个专栏,让跟我一样喜欢小众音乐和故事的人能够听到,哪怕只有一个听众,我也会很开心。

    今天分享的这首歌曲,来自后摇乐队 We lost the sea 。这个乐队本身就非常的特别,乐队组建于2007年,最开始尝试的是后金属风格,之后慢慢转变为后摇。2013年的时候,乐队的主唱Chris Torpy自杀,这对整个乐队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2015年的时候,乐队为了纪念Chris Torpy,发表了新专辑《Departure Songs》(中文可以理解为离别的歌曲集),专辑里面一共有五首歌曲,讲述了四个关于离别的动人故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专辑的第一首歌《A Gallant Gentleman》(中文意思是勇敢的绅士)。歌名来自于一幅画,画的内容是一名南极探险队员面对恶劣的天气和脚上的冻伤,步履蹒跚的缓慢向前行进着,身后是自己刚刚离开的帐篷和队友。

    这个发生在1912年的真实故事,曾经被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造成一篇传记收录在1927年创作的历史文集《人类群星闪耀时》,文章的名字叫做《伟大的悲剧》,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冰雪覆盖的南极,吸引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为了争取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类,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又令人心酸的角逐。结果,阿蒙森队于1911年12月11日到达南极,捷足先登,并顺利班师。斯科特队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1912年1月18日到达了南极点,却比阿蒙森队晚了一个多月。他们只好无奈的返程。在返程的过程中,队员埃文斯的身体情况严重下降,2月4日埃文斯的一次跌倒使他“行动困难”,2月17日的又一次跌倒后,埃文斯在冰川脚下死去。


    紧接着,队伍里面另一位队员奥茨也开始走不动了,他开始成为队友们的负担。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心里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的生命。队员陪着奥茨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奥茨要求队友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于是奥茨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

    • 12 min

Top Podcasts In Music

The Joe Budden Podcast
The Joe Budden Network
Dissect
The Ringer
The Story of Classical
Apple Music
A History of Rock Music in 500 Songs
Andrew Hickey
Drink Champs
Interval Presents
R&B Money
The Black Effect and iHeartPodca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