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episodes

跳岛FM(Talking Literature)是一档文学播客,一份可以听的文学杂志。节目每周三更新,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入选“苹果播客2020年度编辑推荐”。

跳岛FM 中信出版·大方

    • Arts
    • 4.6 • 53 Ratings

跳岛FM(Talking Literature)是一档文学播客,一份可以听的文学杂志。节目每周三更新,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入选“苹果播客2020年度编辑推荐”。

    187 与罗新谈历史写作:反叛观念,挑战边界 | 独上阁楼

    187 与罗新谈历史写作:反叛观念,挑战边界 | 独上阁楼

    眺望当下的世界,伊以两国乱局再启,俄乌之间战火未熄,地区之间的高墙正在重新矗立,当分裂成为一种常态,边界是否仍有消融的可能?

    身为写作者的柏琳,用新作《边界的诱惑:寻找南斯拉夫》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本期「独上阁楼」,她将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罗新教授一起,从这部作品出发重新审视巴尔干地区及其背后世界性的分裂问题,并且讨论如何通过非虚构写作探寻观念的边界,找到指向未来的答案。

    事实上,20年前解体的南斯拉夫,早已消失在了大多数人的记忆里。在当下的语境里谈论巴尔干地区,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历史的猎猎回音里,当下的写作者可以给出哪些新的答案?边界的诱惑既是外部世界对城内人的致命吸引,也是筑城者对构建壁垒的强烈欲望,而当我们书写边界,便是从底部扣问高墙存在的原因。罗新教授对历史写作的认知也提示着我们,没有人有权垄断历史,非虚构写作本身便是一种观念的反叛。只是在此过程中,我们仍需警惕书写的边界,在宏大的观念与具体的个人之间找到执笔的平衡。


    【本期嘉宾】
    罗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著有《漫长的余生》《从大都到上都》《有所不为的反叛者》等。

    【本期主播】
    柏琳,独立记者,作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巴尔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著有《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边界的诱惑:寻找南斯拉夫》。。

    【时间轴】
    02:53《边界的诱惑》该如何分类?旅行文学or社会纪实?
    10:10 中国人对南斯拉夫的两种印象:中年人怀旧,年轻人猎奇
    18:30 边界的诱惑:被关住的人想翻墙,关人的人却总想把墙筑得更高
    23:24 火药桶,血与蜜之地……“巴尔干”为什么总是一个贬义词?
    26:17 作为东西方之间桥梁的巴尔干,和巴尔干内部各种各样的桥梁
    33:35 前南地区的教训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
    40:19 关注远方时,如何把握共情的边界?什么是“不对称的共情”?
    46:09 我们为什么应当警惕“斯拉夫精神”等类似表达?
    01:01:57 民族感情是与生俱来的吗?为什么说民族感情是政治教育的产物?
    01:11:23 要做一个“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有哪些事不可为?
    01:17:22 岛屿空间介绍:泉州芥子书屋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名
    玛丽·伊迪丝·达勒姆(1863 - 1944),英国人类学家、旅行作家,以书写20 世纪初阿尔巴尼亚生活而闻名。她对阿尔巴尼亚地区的关切为她赢得了当地人的拥护,被称为"高地女王"。
    埃斯库罗斯(前525年 - 前456年),古希腊悲剧诗人,与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并列为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有“悲剧之父”的美誉。

    书籍
    《边界的诱惑:寻找南斯拉夫》柏琳
    《从大都到上都:从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漫长的余生:一位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批判、怀疑与想象力》罗新
    《黑羊与灰鹰》【英】丽贝卡·韦斯特
    《边境:行至欧洲边缘》【保】卡帕卡·卡萨波娃
    《反潮流》【英】以赛亚·伯林

    影视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

    词汇
    Balkanisation / Balkanlization(巴尔干化):一个常带有贬义的地缘政治学术语,可以被定义为:一个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分裂成较小的国家或地区的过程,这些国家或地区关系紧张甚至处于敌对状态。
    Jugonostalgija(南斯拉夫怀旧/南斯拉夫情结):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大部分存在于前南斯拉夫。它指的是对过去分裂的南斯拉夫的一种情感渴望、对战争的悲伤以及再次团结的期望。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

    • 1 hr 19 min
    186 从《坠落的审判》聊起:除了吵架,我们还能在婚姻故事里看到什么?

    186 从《坠落的审判》聊起:除了吵架,我们还能在婚姻故事里看到什么?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自从伯格曼以《婚姻场景》为家庭情感剧写下原点,大银幕小荧幕上的婚姻故事就似乎再没有脱离背叛、指认、怨怼和彼此折磨的晦暗主题。

    乍看之下,去年的戛纳金棕榈奖获奖影片《坠落的审判》也是这样一部有情人终成怨偶的悲剧,然而,法国女导演茹斯汀·特里耶想让观众看到的远不止失衡的亲密关系。

    2024 年,中法建交 60 周年之际,跳岛FM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共同推出 「法兰西特派!La dépêche française ! 」 特别企划。系列第三期,我们请到了曾在《坠落的审判》中国首映礼上担任翻译的电影学博士 缴蕊,和她聊了聊近年来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婚姻家庭剧中值得关注的新鲜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正在撼动的成见与现实。

    走进婚姻的女人,只能拥有贤妻和怨妇两种可能的角色吗?除了吵架,我们还能在家庭剧里看什么?大幕落下,没有人的生活经得起审判,但透过镜头,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在学着用另一种性别的视角,用小孩子的视角——甚至是像《坠落的审判》中那样,用狗狗那无言却宽容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正如缴蕊在节目中所言,婚姻家庭剧不是听道理的地方,爱的伤口终究需要爱来弥合。

    或许我们需要的,并不是那被排除在现实主义之外的“每每相似的幸福”,而正是质疑和反思“美满夫妻”的神话,想象另一种幸福的能力。

    【本期嘉宾】
    缴蕊,电影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欧洲电影,电影史论,文化研究。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本期主播】
    何润哲,跳岛FM策划人,译者。缓慢社会化中。(社交平台ID:烧酒哲)。
    广岛乱,跳岛FM策划人,影像创作者,小红书/豆瓣ID:广岛乱。

    【时间轴】
    01:36 缴蕊分享受邀陪同特里耶导演翻译的经历
    04:53 为什么不能说《坠落的审判》是传统家庭模式的"性转版"?
    11:53(剧透预警)对电影结局怎么看?自杀,他杀,还是意外?
    18:54 婚姻即地狱,原来是因为我们语言不通!
    33:36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爱拍"女强男弱"?
    36:14 “人夫”的胜利,是英雄主义叙事的破产
    47:44 特里耶对伯格曼《婚姻场景》的评价让缴蕊很震惊
    53:53 《坠落的审判》让我们重新发现家庭叙事中缺失的儿童视点
    62:22 另一位法国导演米娅·汉森-洛夫对“新女性”形象的探索
    72:32 婚姻一定如围城吗?有哪些电影里的夫妻值得向往?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名
    爱丽丝·门罗(1931-), 加拿大女作家,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2013年,以“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的成就,成为第一位加拿大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也是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代表作有《快乐影子之舞》《公开的秘密》等。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 英国作家,被称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代表作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自己的房间》等。
    朱斯蒂娜·特里耶 (1978-),法国导演、编剧、制片人,代表作有《坠落的审判》《索尔菲雷诺之战》。
    恩斯特·英格玛·伯格曼(1918-2007),瑞典电影、戏剧、以及歌剧导演。代表作有《第七封印》《野草莓》《假面》《呼喊与细语》和《芬妮和亚历山大》。
    陈朗(1981-),耶鲁大学宗教研究系博士,哈佛大学神学院神学研究硕士。2023年,她在丈夫、著名学者徐晓宏逝世后发布了一篇悼文,其中涉及到现代女性婚姻生活中结构性困难的部分引发了广泛共鸣与讨论。
    上野千鹤子(1948-)。日本社会学家,著名研究女性解放理论的女性主义者

    • 1 hr 19 min
    往期回顾|149 和毛尖吐槽杜拉斯:烦透了“情人”,却总反复爱上她|独上阁楼

    往期回顾|149 和毛尖吐槽杜拉斯:烦透了“情人”,却总反复爱上她|独上阁楼

    即将到来的4月4日,是玛格丽特·杜拉斯110周年诞辰。隔了一个世纪的距离,这位传奇女作家却好像永远不会过时。
    2024 年,中法建交 60 周年之际,跳岛FM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共同推出「法兰西特派!La dépêche française ! 」特别企划。这一系列的第二期,我们再次请到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一同重温这期试图理解杜拉斯,“生擒”杜拉斯的节目。在这个性冷淡的时代,再读杜拉斯,重新召回迷恋、疯狂和热情。
    玛格丽特·杜拉斯用一生体验了所有文艺青年梦寐以求的事业,将勃发的生命力奢侈地灌注到自己的文本和生活中。她忽冷忽热的写作态度、过剩的自我意识让万千读者又爱又恨。我们究竟为何迷恋杜拉斯?她究竟是因疯狂而迷人,还是因足够迷人而有了豁免权?
    和不少同代的文艺青年一样,毛尖曾见证了杜拉斯被引进中国后所经历的急速经典化历程。她那肆无忌惮的浪费美学,让一代读者在肉身的痛感和心理的爽感中欲罢不能。在毛尖看来,在商品社会将爱欲降维的年代,杜拉斯重新阐释了“奢侈”的含义。然而,“物质”“情爱”等等小资标签也一度遮蔽了杜拉斯在“外面的世界”留下的足迹。纵览杜拉斯的创作谱系,她始终如地母般关怀着弱势者。人们只看到她以“情人”的名义反复重写人生,却忽视了那一众构成“情人”概念的形象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政治意识造就的厚度和温差。
    对杜拉斯而言,“写作”或许是唯一严肃的议题。在冷寂的绝望和沸腾的欲望之间,在写作的暗房中,笔耕不辍,恋爱不止——这是我们永远的杜拉斯。

    【本期嘉宾】
    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著有《非常罪,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有一只老虎在浴室》《夜短梦长》《一寸灰》《凛冬将至》等二十种。

    【本期主播】
    柏琳,独立记者,青年作家。著有《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目前正进行巴尔干半岛历史文化的系列写作。

    【时间轴】
    00:58 在渐冷的时代里,重温永不过时的杜拉斯
    04:36 即使会被“烦死”,我们也永远忍不住要去关注杜拉斯
    14:23 杜拉斯的“浪费美学”:将商品社会中只能用金钱买到的奢侈感肉身化
    19:00 “不把你当外人,但又对你毫不在意”:如何看待杜拉斯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25:12 “杜拉斯可以一代代烦死我们的主要原理是她把‘情人’变成了一种世界观”
    34:30 她穷极一生证明了自己就是“大一号的人”,我们也因此必须欣赏她的“疯狂”
    40:09 “外面的世界”构成了杜拉斯在私人写作之外的另一面,没有政治感的“情人”不堪一击
    48:47 “杜拉斯现象”实际是一种终极革命,她刷新了小说及整个世界
    57:38 岛屿空间介绍:昆明·璞玉书店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名
    阿兰·维贡德莱(1947-):法国著名传记作家,杜拉斯的生前好友。代表作《杜拉斯传:一个世纪的穿越》。
    阿兰·罗伯-格里耶(1922-2008):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小说《橡皮》《窥视者》,电影《欧洲快车》《不朽的女人》。
    娜塔莉·萨洛特(1900-1999):法国当代著名的新小说派作家及理论家。代表作有《童年》《天象馆》等。
    米歇尔·布托尔(1926-2016):法国新小说派重要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米兰弄堂》《时间表》《变》《程度》等。
    劳拉·阿德莱尔(1950-):法国作家、历史学家、记者。代表作有《女性主义伊始》《杜拉斯画传》等。
    阿兰·雷奈(1922-2014):法国大师级电影导演,“新浪潮”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夜与雾》《广岛之恋》等

    • 59 min
    185 古尔纳对谈孙甘露:沉默可以比呐喊更有力(中英双语版)

    185 古尔纳对谈孙甘露:沉默可以比呐喊更有力(中英双语版)

    作为202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拒绝每一个既定标签。他深谙后殖民理论,却从不迎合西方对殖民叙事的刻板期待;他书写故乡,却不断质疑着迁徙年代我们对家园的想象;出乎所有人意料获得诺奖,却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笔耕不缀,丝毫不受“诅咒”的影响,甚至刚刚写完了一本书。
    2024年3月,古尔纳受邀来到中国。本期节目,跳岛将呈现古尔纳在上海思南文学之家与著名中国作家、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孙甘露的对谈。
    在古尔纳获得诺奖之前,鲜有中国读者听过他的名字,而被问及对中国文学有何印象时,他则坦言“在英国书店庞杂的翻译门类里找到来自中国的文本并不容易”。某种程度上,这次对谈也是两个生生不息的写作传统在“世界文学”版图边缘的一次相遇和对视。
    时至今日,当背井离乡成为无数人共享的命运,文学对离散者和异乡人的书写更应该回归他们的复杂世界。一片跨越海洋的碎瓷曾将两个如此不同的文明牵系一处,阅读和写作也会让我们涉足地球另一端、被历史放逐的人生。


    📌特别说明:本场对谈以中英双语进行,针对古尔纳的音轨我们为岛民们准备了中文配音版和英文原声版两个版本,请大家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点击下方对应时间轴收听。


    【本期嘉宾】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坦桑尼亚裔英国作家,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天堂》《海边》《来世》等。
    孙甘露,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著有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呼吸》等。作品曾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等。


    【特邀主播】
    黄昱宁,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英语文学译者,小说及散文作家。


    【时间轴】
    (中文配音版)
    04:41 今天再回望写作的起点,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
    09:04 “当我写作的时候,我从不想象读者”
    11:32 “后殖民”标签之外,如何概括古尔纳的创作特色?
    17:59 从非洲到英国,古尔纳怎样书写“故乡”?
    20:56 莎士比亚&一千零一夜:哪些叙事传统影响了大作家们的写作?
    27:15 文学奖是诅咒吗?会让作家“写不出来”吗?
    32:50 答读者问:没有“一个”作家能代表复杂的非洲文学和文化

    (英语原声版)
    41:00 Beginning of the writing career
    45:32 “I never imagine the reader.”
    48:34 Reading Gurnah’s complexity
    54:41 The theme of homeland in Gurnah's writing
    57:37 The narrative traditions that have influenced great writers
    63:57 Is the Literature Prize a curse?
    69:02 Q&A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名
    维·苏·奈保尔(1932-2018):英国印度裔作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与拉什迪、石黑一雄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代表作有《米格尔街》《河湾》和“印度三部曲”。
    书籍
    《呼吸》《千里江山图》孙甘露
    《赞美沉默》《多蒂》《天堂》《海边》[英]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阁楼客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现场翻译】董梅
    【后期剪辑】KIMIU
    【配音】刘照坤
    【音乐】钱子恒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 1 hr 15 min
    184 大夫,我是神经病还是精神病?|私人阅读史

    184 大夫,我是神经病还是精神病?|私人阅读史

    当“丧”成为一种文化,“Emo”成为一种风格,“发疯文学”成为年轻人的解药,精神问题不仅是个人困境,更成为一种社会状况。本期【私人阅读史】,主播方岩邀来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张青。在工作中每天阅读“人”的张医生,也在书影世界里时刻转换医者和学者的视角,反思技术与伦理的边界。
    精神症候,也从来不只是纯粹的病理问题,文学影视里反复描绘戏剧化的“失常”,哲学家们不断追问“存在”、解构“疯癫”——推开心理咨询室的门,会有《心灵捕手》里罗宾·威廉姆斯一样的心理咨询师咆哮着喊出大段人生金句吗?走进精神病院,还会有人会像《飞跃疯人院》中的麦克墨菲一样被套上电击仪器,实施“脑前额叶切割术”吗?
    在那本被封为精神科医生必读却少有人能真正读懂的《普通精神病理学》里,我们仍能读到雅斯贝尔斯的忠告:“回到体验本身”,关照具体、真实又复杂的人。

    【本期嘉宾】
    张青,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同济大学哲学博士,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在脑科学研究中的伦理治理。

    【本期主持】
    方岩,文学博士,《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

    【时间轴】
    03:15《心灵捕手》:“情绪垃圾桶”心理咨询师如何保持职业边界感
    13:40 《飞越疯人院》:精神外科的黑暗历史“脑前额叶切割术”
    20:04《美丽心灵》:用另一种方式抵达和解
    28:50 用脑机接口治抑郁症是在让渡主体性吗?
    45:43《普通精神病理学》:通向理解的心理学
    51:14 “医生,我到底是精神病还是神经病?”
    55:43 技术时代,我们更需要回到体验本身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1874-1955):葡萄牙人,基于脑前叶切除对某些精神病人有效的假说,实施了脑白质切除法,为此获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约翰·纳什(1928-2015):提出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是著名数学家、经济学家,电影《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1883年-1969):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汉娜·阿伦特(1906-1975):德国犹太人,20世纪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著有《极权主义的起源》。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
    《普通精神病理学》《时代的精神状况》《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德] 卡尔·雅斯贝尔斯
    《黑暗时代的人们》 [德] 汉娜·阿伦特
    电影
    《心灵捕手》
    《飞越疯人院》
    《美丽心灵》
    其他
    Neuralink:是一家由埃隆·马斯克创立的公司,成立于2016年,研究对象为脑机接口技术。脑机接口就是将极小的电极植入大脑,利用电流让电脑和脑细胞“互动”。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李小马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后期剪辑】Viann

    • 59 min
    183 再读伍尔夫:维多利亚的女儿,如何逃出起居室 丨许小凡&顾真

    183 再读伍尔夫:维多利亚的女儿,如何逃出起居室 丨许小凡&顾真

    “我相信,等我们再活上一个世纪……等我们每个人每年都有了五百英镑和自己的房间;等我们习惯于自由无畏地写出心中真实的想法;等我们稍稍逃出了那间共享的起居室……”
    这是1928年伍尔夫向剑桥大学的女学生们发表的演讲。距离伍尔夫的“百年之约”还有五年的时间,本期节目,主播肖一之请来了两位老朋友,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许小凡和编辑顾真,以新书《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中文版上市为契机,重新回顾这位女作家的生命轨迹,思考她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
    生前和身后,弗吉尼亚·伍尔夫都难以逃脱被符号化的宿命:她是性侵的受害者,是家学深厚的贵妇人,是神经质的现代小说家——是的,她时常生病,但别再说她歇斯底里。受惠于诸多女性文学先辈的她,又成为了后来者难以逾越的高峰和批评的箭靶。
    一种纯属于女性的美学是可能的吗?文学究竟要追求怎样的真实?她并未确切地回答这些问题,而只是用潜在的可能性鼓励所有人都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在这个为纪念女性的斗争和成就而设的节日里,跳岛衷心祝愿每一位朋友都能够不被性别和庸常的社会习俗框定,自由地成为未知的自己。也欢迎大家关注跳岛本轮春季招聘,跟我们一起拓展岛屿和生活的边界!

    【本期嘉宾】
    许小凡,英语文学研究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师。译有《T. S. 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
    顾真,文学译者,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

    【本期主播】
    肖一之,文学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时间轴】
    01:34 500镑年金与女性写作:有钱才能写or为了钱才要写?
    07:03 伍尔夫的“女性问题”:何为女性特质?
    11:53 如果多活几十年,伍尔夫的女性主义立场会更激进吗?
    15:01 从伍尔夫与亲友的书信昵称看她的文体意识和表演欲
    18:20 从弗吉尼亚到伍尔夫:当一位女性主义者走入婚姻
    36:43 如何理解代表作《到灯塔去》中的形式探索?
    43:05 “走在路上的人都是合起来的书,我们只能看到封面”
    47:47 为什么说伍尔夫的很多作品是“维多利亚版《老友记》”?
    52:27 批判传统的传记模式,以心灵和情感重溯人生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名
    伦纳德·伍尔夫(1880-1969):英国政治理论家、作家、出版商和公务员。
    凡妮莎·贝尔(1879-1961):英国著名后印象派画家,弗吉尼亚的姐姐。
    莱斯利·史蒂芬(1832-1904):英国作家、批评家、历史学家和传记作者,是《英国人物传记词典》首任主编。是弗吉尼亚·吴尔夫和瓦妮莎·贝尔的父亲。
    艾德丽安·里奇(1929-2012) :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和女性主义者。代表作有《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杰拉尔丁·朱斯伯里(1812-1880):长居于伦敦的英国小说家、书评家和文学家。
    简·卡莱尔(1801-1866):苏格兰作家,一生中无正式发表的作品,以书信写作闻名。与朱斯伯里是好友。
    西尔维娅·普拉斯(1932-1963):美国自白派诗人的代表,继艾米莉·狄金森和伊丽莎白·毕肖普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女诗人。代表作有《巨人及其他诗歌》《钟形罩》等。
    特德·休斯(1930-1998):英国诗人。代表作有《雨中鹰》《乌鸦之歌》等。
    伊莱恩·肖瓦尔特(1941-):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代表作有《她们自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莱辛的英国妇女小说家》《女性疾病:妇女、疯狂与英国文化,1830—1980》等。
    玛丽安·摩尔(1887-1972):美国著名现代诗人、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有《观察》等。
    维塔·萨克维尔-韦斯特

    • 1 hr 5 min

Customer Reviews

4.6 out of 5
53 Ratings

53 Ratings

lujia0823 ,

很好的节目

真的很喜欢
唯一听不下去的那期是苗老师那集 太难受了 很窒息 尴尬

xiao Lee123 ,

希望请一些三观正的嘉宾

真的挺喜欢这个节目的,一直以来也听了好多,但是最近苗炜的那期真的挺令人不适的。他的一些言论可能他自己觉得没什么,但暴露了其深深的直男癌。希望请新嘉宾要慎重,不然真的不忍卒听。这是唯一听不下去的一期。

miadanielathome ,

开心筱狸老师回归!

希望会有更多节目

Top Podcasts In Arts

Fresh Air
NPR
The Moth
The Moth
99% Invisible
Roman Mars
Fashion People
Audacy | Puck
Snap Judgment Presents: Spooked
Snap Judgment
Fantasy Fangirls
Fantasy Fangirls

You Might Also Like

忽左忽右
JustPod
蜜獾吃书
蜜獾吃书
Talk三联
三联中读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不止读书
魏小河
声东击西
ETW Studio

More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JustPod
东亚观察局
东亚观察局
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TheWeirdo
忽左忽右中国版
JustPod
贝望录
Withinlink
杯弓舌瘾
JustP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