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位於臺北市中心的建國啤酒廠,是一間歷史超過百年且仍在生產的酒廠。2000年,臺北市政府將此酒廠公告為古蹟,並決定以「活古蹟」的方向進行保存與規劃。然而,廠區未來的利用方式、土地分配規劃,以及產業活化的方向都成為問題。
建國啤酒廠有何特殊性?在城市中保留這座酒廠具有怎麼樣的價值與重要性?歐洲與日本等地區如何進行酒廠的活化?而該園區的規劃過程中,是否有可能進行由下而上的規劃,並有更完整的公民參與方式?一起收聽本節目,聽聽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教授郭瓊瑩怎麼說。
#建國啤酒廠 #酒廠活化 #產業活化 #城市規劃 #城市發展 #啤酒
製作人|于立平、陳信聰
主持|陳信聰
企劃|李若慈
攝影|宋慧昱
剪輯|宋慧昱
美術|洪薇檸
社群|林燕如
※關注我們的島 追蹤 守護環境議題》
👉我們的島官網
http://ourisland.pts.org.tw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
👉我們的島推特
https://twitter.com/ourisland...
Published 03/10/24
蘇丹紅食安風暴衝擊全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調味料,少數黑心業者竟然是用工業染料蘇丹紅來製造!
包括濟生公司的辣椒粉、咖哩粉、胡椒粒、保欣公司的辣椒粉、裕榮食品的香辣蝦味先,瑪爾氏公司的麻辣湯粉、孜然醃漬粉、泡菜湯粉等19項產品,金安記的香辣豬肉乾,鑫豪食品:菜脯餅、白胡椒棒....
蘇丹紅的正式名稱是蘇丹染料(1號、2號、3號...),它的特性是色彩鮮豔、親脂(油溶性)、便宜、穩定不褪色,經常用於工業染色,例如鞋油、地板蠟、煙火、地毯等等。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蘇丹紅列為第三級致癌物,蘇丹紅經人體分解代謝後,會產生苯胺等第二級致癌物質,目前歐盟台灣以及絕大多數國家都嚴禁食品添加蘇丹紅。台灣雲林濟生公司明知中國大陸產品含蘇丹紅,不但輸入進口甚至竄改檢驗報告,將辣椒粉、咖哩粉等多項產品銷售至中下游廠商,目前市面多項食品均查驗出蘇丹紅。
...
Published 03/05/24
大家是否買過鹹酥雞、地瓜或是披薩等熱騰騰的東西,用紙袋或紙盒來盛裝,讓你是不是感到很安心,覺得不用擔心塑化劑的問題。
但!你很可能不知道,這些容器裡面,有些藏有一個叫做全氟/多氟烷基物質 (Per/Poly fluoro alkyl substances, PFAS) 它泛指特定一類的人工合成物質,其中包含超過12000種的化學物。
因為PFAS具有界面活性劑,防水、防油、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因此被廣泛用作衣物、炊具、消防泡沫以及食品包裝材料等表面塗料上。然而,PFAS卻很難分解,長期累積下來對人體、水源、土地等造成危害。
台灣人愛吃熱食,相較於歐美國家,對耐高溫的紙袋使用頻繁,也可能因而攝取許多PFAS危害物質進去,PFAS屬於環境賀爾蒙,長期高濃度接觸,可能影響高血脂、扁桃腺、乳癌睪丸癌、胎兒發育不良等疾病。
目前台灣跟歐美國家都未建立明確管制標準。這集我們的島Podcast邀請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林奕均,與大家一同理解PFAS、並教導你如何發現生活中含PFAS的物品,以及怎樣才能減少接觸機會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Published 03/03/24
我們經常會到許多地方去看當地的古蹟,但是否注意過身邊的老建築呢?
在新竹北埔的開發史上,發展之初的重要角色,不得不提到姜氏家族,老姜(姜秀鑾)、新姜(姜滿堂)的開枝散葉,帶動了北埔的興盛繁榮。 老姜家族的金廣福墾號、老姜天水堂等許多老屋,深具歷史價值,都已指定成為古蹟。但是新姜家族後代姜瑞金在1947年興建新姜天水堂,沒有古蹟身分,面臨保存危機,想要保留的後代占少數,多數持有人反對保留。
天水堂的狀況再度突顯私有建物想要列入文化資產保存的難題,尤其產權多人分割以及後人的不同意見等等,都讓老屋保存增添變數。
下週一(2/26)新竹縣文化局將進行新姜天水堂的文資審查,關心文史的人士都在關注後續可能的發展?今晚九點《我們的島Podcast》邀請文史工作者姚其中,從多年守護文化資產的經驗,來分析文化資產與私權必然是對立與拉扯嗎?老屋遭到強拆或是毀損等衝突頻繁發生,問題根源出在哪?而所謂的容積移轉、政府購回等手段是否能發揮作用?2023年文資法三讀修法之後,是否能增加所有權人的保存誘因,來解決財產權與文資保存的兩難呢?
#天水堂 #金廣福...
Published 02/25/24
2024年2月20日,新北市深坑區一座連棟倉儲庫房火災,導致雙北地區許多民眾受到空污影響。因為燃燒物是大量含鋰電池的電子產品,滅火過程相當困難,民眾也懷疑惡臭空污可能含有毒物質。這次的災害處理過程,民眾批評新北市以及台北市政府反應太慢,讓人民健康可能會受到危害之虞。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輕薄可充放電的鋰電池更是被廣泛應用在各層面,但災害發生當下,到事先防範到事後監測,大火不但突顯政府對鋰電池火警預防與應變能力不足,消防、環保、衛生等不同局處無法即時橫向聯繫,跨縣市溝通協調、對大眾的即時預警、疏散以及監測能力,都飽受質疑批評。
本集邀請陽明交大土木系副教授、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監事單信瑜老師,深入分析深坑火災所看到的制度問題,也針對各項缺失提出具體改善建議。
製作人|于立平、陳信聰
主持人|陳信聰
攝影、剪輯|宋慧昱
美術|洪薇檸
社群|林燕如
#深坑#鋰電池#氟化氫#電動車#藍芽耳機#空污#戴奧辛#單信瑜
※Podcast相關專題
慟!明揚惡火燒出哪些問題?工安事故頻傳!責任歸屬何在?|feat.消防安全專家 林金宏...
Published 02/24/24
在城市裡,你看過黑冠麻鷺、領角鴞、鳳頭蒼鷹、白鼻心...等野生動物嗎?
因為城市發展不斷往郊山擴張,人們與野生動物的生活空間越來越重疊,人們也因而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看到不同的野生動物。白鼻心因為移動範圍大、善於在樹木枝幹與電線杆行走,加上城市裡有豐富的食物來源,不管是稜果榕、蒲葵等樹木果實,或是昆蟲、鳥類或老鼠也很充足,因此白鼻心很容易就移居到人類住所附近。
但來到城市中的白鼻心,日子也沒多快活,經常遭到路殺跟犬隻攻擊,如何提供更安全友善的空間,成了動物保育與城市規劃的新課題。
為了更了解城市白鼻心的動態,台灣大學的研究團隊在2022年5月成立了「城市狸貓回報網」,鼓勵民眾回報市區白鼻心的目擊紀錄,至今已經收到超過一百五十筆回報。如果在路上有機會看到這些新鄰居,記得在一旁安靜地觀看,千萬不要隨意碰觸或捕捉,也不要餵食喔!保持人與野生動物的適當距離,才能讓牠們繼續開心在城市生活。
#城市狸貓網 #白鼻心 #野生動物 #果子狸 #犬殺 #路殺
▼我們的島相關專題
城市裡的野鄰居:白鼻心...
Published 02/21/24
自2013年開始發展農地光電以來,各地都不斷傳出相關的衝突與抗爭,「假農作、真種電」的現象反映了台灣農地光電開發欠缺相關規範的漏洞,或是開發邏輯的問題?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常務理事李翰林將在本集節目分享日本與德國的經驗,讓我們看見一種不同的想像:不是以光電開發為主要目的,而是以農業為主、光電為輔的樣態。營農型光電的概念為何?怎麼達成?如何藉由能源的發展來活化廢耕農地與老化的農村?有哪些實際案例,帶給台灣什麼樣的啟發?一起來了解,台灣農地上的光電出了什麼問題? 日本與德國的經驗,可以帶來我們哪些可能?
#農地光電 #太陽能 #假農作真種電 #營農型光電 #廢耕農地 #能源自主
▼我們的島相關專題
花東農鄉種光電|綠能選址惹爭議
https://youtu.be/S-EB2nmIEG0
光電普罩:土地的危機|地面型光電開發爭議多
https://youtu.be/Np5iapNL6dQ
農電共生系列|光電板下的新鮮事
https://youtu.be/vP84-pfTXhw
▼推薦收看
【?】有人說台南七股要被光電吃掉了?! 怎是回事...
Published 02/18/24
P來賓|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執行長 林愛龍
快要過年,你的年菜是否都已經準備好了?台灣人愛吃海鮮,過年當然少不了要「年年有魚」,白鯧更是每逢年節都會被提起,但你知道嗎?
台灣許多海產都越來越小、越來越少、越來越貴!根據聯合國估計,全球 90% 魚類都面臨過度捕撈與匱乏困境。為了讓消費者了解各種漁產資源現況,中研院與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共同出版了《台灣海鮮選擇指南》,其中包括鯊魚/魚翅、黃魚、曼波魚、土魠、黑鮪、野生石斑、野生龍蝦、馬糞海膽、鸚哥魚、圓鱈、硨磲貝...等,都已經過度捕撈數量稀少,因此被列入紅燈,呼籲民眾避免食用。消費者該如何選擇漁種?漁民又該使用何種友善漁法?漁業政策該如何制定?漁種海鮮以及海洋資源要永續維持,必須靠消費者、漁民與各國政府一起努力!
#海鮮#永續#海洋#漁業#白鯧#黑鮪#林愛龍#年菜
▼推薦
【海鮮文化】澎湖 冬日土魠:永續漁業如何走?
https://youtu.be/F8SQ3_w_o2s
【永續漁業】永續鯖鰺大挑戰|餐桌上的鯖魚、竹筴魚越來越小隻?...
Published 02/07/24
甘藷,又叫番薯、蕃薯、地瓜......是台灣人熟知的糧食作物之一,早期因為米糧不足,常會被摻在白飯中充當主食,再加上甘藷曾作為養豬飼料用途,所以被留下「廉價」的印象。然而甘藷不僅耐旱,對各種土壤的適應力也很強,不用太費心照顧也能收成,逐漸衍生出「堅毅」的形象。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前身是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嘉義支場,由農藝系主任賴永昌所主持的根莖類作物研究室,從日本時期就致力於甘藷的選拔和育種。1907年,當時的研究人員從世界各地引進優良品種,在台灣馴化,1922年起,又開始做人工育種,將本地種和引進的外來種做雜交,選出的第一個品種,就叫做「台農1號」。
從台農1號到目前最新的台農74號「金香」,都是從這個研究室誕生,農民最愛種的台農57號也不例外。甘藷基於營養價值和減肥瘦身效果,在台灣拓展出穩定的國內產銷通路,連便利商店都不乏烤番薯、蒸番薯的身影。本集邀請從事甘藷研究和保種工作超過30年的賴永昌,來談談台灣甘藷的前世今生。
#番薯 #地瓜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 #育種 #保種 #台農57號
▼延伸閱讀...
Published 02/04/24
因為熱愛海龜,馮加伶一股腦投入海龜保育與研究,很多人叫她「海龜姐姐」,她目前是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的博士生,同時也是公民科學調查計畫「海龜點點名」的共同創辦人。
在台灣,海龜屬於第一級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包括綠蠵龜、赤蠵龜、玳瑁、欖蠵龜及革龜,都會出現在台灣周邊海域。
海龜產卵跟覓食有固定路徑,但如果環境棲地或氣候發生重大變化,就會對海龜數量與洄游造成很大影響。因此馮加伶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參與公民調查,共同紀錄海龜出現的時間地點以及健康狀態。
但要怎樣才能分辨出是不是同一隻海龜呢?原來每一隻海龜的臉部鱗片、花紋等,都是獨一無二的,透過拍照上傳,就有可能建立海龜的身分證,追蹤牠們的出沒、生活狀況,進而逐步建構出台灣海龜的戶口名簿。
對許多愛好生態的人而言,海龜就像是大海中的超級明星,只要看到牠悠游徜徉的姿態,就都會情不自禁的愛上牠,海龜點點名是第一步,先從認識牠開始,推動海洋保育,希望台灣能成為海龜保育的重要基地。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點名的呢?
#海龜 #海龜點點名 #馮加伶 #綠蠵龜 #公民科學 #海龜姐姐
▼本集推薦...
Published 01/28/24
廖珮岑從小就喜歡鳥,尤其深愛猛禽,進入研究所後,更以猛禽棲架為題,探討如何藉此重新建構農業、土地環境與生態平衡。
他平時不只喜歡到處賞鳥,甚至前往蒙古、哈薩克與吉爾吉斯等國家紀錄鷹獵文化,參與蒙古的金雕節,想要了解這個在中亞草原上流傳三千年以上的人與猛禽共存方式的轉變。
究竟他為何會對猛禽如此著迷?台灣猛禽又面臨了什麼樣的問題?讓我們跟著廖珮岑的腳步,在中亞的尋鷹之旅,以及台灣猛禽棲架與農業的研究中,聽聽他在其中的觀察與研究成果吧~
▼本集相關專題
【鳥類保育】為猛禽搭架|讓牠們能有停棲的地方
https://youtu.be/L45_sau0tgw
【人鳥衝突】死亡陷阱|黑鳶在農地上的生存危機
https://youtu.be/ft7ic_LADPM
【友善耕作】找尋秋天的聲音|不毒野鳥的友善農法
https://youtu.be/7XL0XW4A1fw
主持人|陳信聰
企劃|李若慈
攝影|宋慧昱
剪輯|宋慧昱
美術|洪薇檸
社群|林燕如
※關注我們的島 追蹤...
Published 01/24/24
說到章魚,你會想到什麼?
章魚燒、章魚哥保羅、神秘海怪,還是外星人?事實上,章魚的智商超越海中多數生物,甚至相當接近哺乳類的貓狗。章魚沒有脊椎,處理訊息神經除了大腦,還有遍佈觸手上的幾億個神經元,也因此章魚可透過觸手來獨立完成許多艱難任務。不僅禦敵、欺敵難不了章魚,牠還會偷食物、開罐子、走迷宮,甚至是解謎跟報仇。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對於章魚的高超智力一直感到非常好奇,有非常多研究在探討章魚演化與心智等等,而在很多電影裡更是常常能看見章魚的蹤影。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到澳洲昆士蘭大學大腦研究所鍾文松博士,除了教我們如何分辨章魚、軟絲、烏賊、魷魚這些頭足類軟體動物外,更重要的是解開章魚的大秘密!究竟生命如此短暫的章魚,是如何發展出學習和記憶,而章魚的演化與人類大腦運作間又有哪些異同呢?聽完這集,保證您一定會更了解章魚,也更喜愛章魚唷!
▼本集推薦
《產房》紀錄 https://youtu.be/0HYhOB8sqnI
福爾摩沙之海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3942
主持人|陳信聰...
Published 01/21/24
P來賓|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蔡怡陞
吃麵包、臭豆腐、優格、喝酒時,你曾經想過這些美食是如何製作而成的嗎?
看來極為不同的美味佳餚,當中都藏著「酵母」這得力助手,這些不同的酵母菌,為食物帶來各式風味,也增添生活樂趣。人類逐漸馴化了酵母菌,卻也同時離不開酵母菌,無論是食品或學術研究中,處處可見酵母菌的蹤跡。
然而,你真的了解酵母菌嗎?我們身處的臺灣,擺在世界地圖上,雖然只是東亞的小島,但你知道嗎?台灣釀酒酵母菌的多樣性,在相同尺度下竟然是世界最高?究竟酵母菌這被人類廣泛利用的微生物,可以在台灣何處尋得、如何採集?它在大自然中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麼呢?本集節目,請來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怡陞老師為我們解開釀酒酵母菌及美味的秘密!
#釀酒酵母#生物多樣性#野外採集 #馴化#真菌
▼來看酵母菌長怎樣
世界NO.1台灣野生釀酒酵母菌|基因遺傳多樣性豐富
https://youtu.be/f1TptuzBsI4
主持人|陳信聰
攝影|宋慧昱
剪輯|宋慧昱
美術|洪薇檸
社群|林燕如...
Published 01/17/24
YT標
|ft.柯金源導演|我們的島Podcast有影版 @EP.103
簡介
2001年1月14日,希臘籍貨輪阿瑪斯號在墾丁國家公園附近海域觸礁擱淺,造成龍坑生態保護區的海洋生態因油污覆蓋而嚴重受災。當年花費龐大人力、經費,仍無法全面清除海岸油污,船隻的殘骸與載運的鐵礦砂,至今也還遺留在海底。
這場歷史重大海洋污染事件,恐怕很多人都不曾知曉。這次邀請資深環境紀錄片導演柯金源,來一起談論23年前阿瑪斯事件導致的環境災難,23年過去,是否有什麼改變?
然而這只是南台灣海域遭逢的重大變故之一,多年來,這片恆春海岸有著不同的故事在上演,它是是生態豐富的海底聖殿,也是海洋研究人員的重要資料庫,柯金源導演40年來不斷持續紀錄,推出《海洋·恆春》紀錄片,除了紀錄恆春海域的改變,也向長年對台灣海洋生態有重大貢獻的人士致敬,到底這片恆春海洋發生了哪些故事?又有什麼魅力讓柯導、研究人員一直一直前去探究呢?我們一起來潛入海......
#阿瑪斯#墾丁#龍坑#油汙#台灣海域受難日#珊瑚礁#恆春#柯金源#蔡永春#郭道仁#戴昌鳳#楊美雲#珊瑚產卵
...
Published 01/14/24
P來賓|我們的島記者 葉明蘭
在鄉村與離島地區,都有不少老屋荒廢閒置。相較台灣,台灣在鄉村與離島地區,有不少老屋荒廢閒置。在日本,老屋與空屋的問題更加嚴重,推估2028年,日本總空屋數將突破一千萬戶,因此日本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制定了許多政策,要重新賦予老屋生命活力,努力減少空屋之外,進一步提供年輕人創業與居住的機會。
為了瞭解他們是怎麼做的,記者葉明蘭、葉鎮中,到日本京都、廣島尾道、鳥取鹿野町等地,了解各地面臨的老屋狀況,以及日本所提出的老屋空屋對策,帶回台灣,透過他山之石,我們可以知道什麼?空屋銀行又是怎麼回事,他們是怎麼做的?台灣也有機會可以借鏡嗎?今晚九點一起來聽聽。
▼本集相關專題
日本老屋與空屋の對策|京都、尾道、鹿野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XlYJoW7xXRsymtXVLtxkw_AWiVztbEtu
【街區再造】沙美頹屋等新妝|老街注入新活力
https://youtu.be/SzcWFpkTyPI?si=7DMLpFSvfz1WeLS8...
Published 01/10/24
超級斜槓人生!在台南出生長大的蘇淮,在大學之前都是旱鴨子,有一次硬著頭皮跟朋友到墾丁浮潛,卻成為所有人的笑柄。後來立志學游泳,沒料到,不但成為救生員,更考到PADI水肺潛水教練執照。在潛水的過程中,蘇淮深深迷戀上海龜,因而成為小琉球非常重要的海洋生態影像紀錄者,更因此成為專欄作家、獨立書店創辦人以及「海龜點點名」公民科學調查團隊成員。
因為迷龜成性,蘇淮把絕大部分精神跟時間用來推廣保育海龜的生態環境,他自稱自己是「海龜癡漢」總是不斷地追尋海龜的蹤影。高手在民間系列,介紹在環境生態議題上,研究推廣或保護等面向有重要貢獻的民間人士。這次要來介紹這位長年在小琉球保育海龜生態的潛水教練蘇淮,跟大家一起了解海龜與台灣海洋的迷人之處,以及海龜是如何改變了他的人生呢?
▼想多了解蘇淮與海龜
《海龜點點名》臉書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urtlespotintw
追尋海龜的軌跡|仍充滿許多問號的動物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8062
...
Published 01/07/24
P來賓|台大地質科學系副教授 王昱
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規模7.6強震的極淺層地震,根據NHK報導(截至2日下午三點半)已知有48人死亡,100多棟房屋倒塌,之後海嘯侵襲石川縣以及富山縣等地區,其中輪島港海嘯觀測浪高到1.2公尺,其次是金澤浪高0.9公尺。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這次主震是淺層逆斷層活動。日本海海底斷層錯位與這次地震有何關聯?部分學者表示從2020年開始,能登地區就發生頻繁的地震,稱為「能登群震」,這跟一般地震類型有何不同呢?
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後,許多學者在震源區域進行研究,並在宮城縣近海日本海溝水下7500公尺進行海底地質探勘,發現落差26公尺近乎垂直的斷層崖。研究報告指出日本附近多個海溝地區,有可能會發生大地震和大規模海嘯,日本對地震的探勘研究有何獨到之處?本集邀請台大地質科學系王昱副教授,深入分析此次地震以及相關的地質斷層研究。
※相關資訊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_2024 M7.5 日本能登半島地震...
Published 01/02/24
P來賓|建築師 陳江河
說起淡海新市鎮,你對它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
大量的新穎大樓、集中式住宅,加上整齊寬敞道路規劃, 讓許多人誤以為淡海新市鎮原本是一片荒蕪,因為大面積徵地開發,才有現在的樣貌。
其實在新市鎮開發之前,沙崙大庄一帶到處是美麗的水田。農耕以及石滬漁獲,使這裡成為台北地區重要的食物來源。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這裡更是北方候鳥來台灣的第一站,公司田溪也孕育了極為豐富的自然生態。這裡更是清法戰爭古戰場所在。然而,豐富的歷史自然紋理在開發過程中並未得到妥善保留。
這集我們邀請淡水在地建築師陳江河,帶領大家重新認識尚未大量開發之前的淡海地區,以及淡海的未來願景。建築師呼籲,當初政府為了興建垃圾焚化爐,在淡海地區填海造陸,如今焚化爐已經沒有需求,應該把土地還給自然,改作為溼地公園,才能維繫淡海新市鎮的生活品質。為什麼他會這樣說?這裡會有什麼生態?
另外,對於新市鎮二期的後續規劃,政府也應該重新思考必要性,更應當記取一期的錯誤經驗,不要再破壞淡海地區原本悠久豐富的歷史與生態紋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淡海真的不只是新市鎮!』
...
Published 12/31/23
P來賓/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蔡坤憲
年終歲末,陸續進入假期高峰,加上新冠疫情緩解,各國交流頻繁,從英法、歐洲等國,到韓國東南亞,許多國家的旅館飯店甚至公共運輸,都發生多起臭蟲叮咬旅客事件,台灣也對臭蟲高度警戒。
臭蟲雖然不會威脅人類生命,但被叮咬後會癢到受不了,過度搔抓也會造成傷口感染,旅客若遭臭蟲叮咬,也會嚴重影響觀光旅遊發展。
究竟什麼是臭蟲?為何牠有這麼高的繁殖及散播能力?國內外住宿旅行時又該如何預防臭蟲?台灣要如何制定並執行防治臭蟲的公衛政策?這集邀請台大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蔡坤憲,從不同面向帶大家深入了解臭蟲的世界。
00:00 精華片段
00:34 節目開始
01:27 什麼是臭蟲?
04:28 台灣旅館內也發現臭蟲?又該如何區分跳蚤與臭蟲?
10:57 被臭蟲咬 為何那麼癢?
11:54 國外臭蟲傳入台灣造成大流行 ?台灣其實本就有臭蟲?
12:53 面對臭蟲 我們該怎麼辦
15:47 行李箱也會把臭蟲從國外帶進來?
19:32 被臭蟲咬了該怎麼辦?
22:38 該怎麼對付臭蟲
28:33...
Published 12/27/23
P來賓|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
種樹到底對減碳真的有用嗎?不同樹種的固碳能力會有差嗎?植物都能有碳匯嗎?在全球推行碳交易的時代,台灣在今年完成修法,並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入法,台灣碳權交易所也在12月22日啟動國際碳權交易,首批交易量8.8萬噸、總金額逾80萬美元,政府明年也將推行碳費制度。
最近在國內外相當熱門的關鍵字「碳權」、「碳匯」、「碳費」究竟是什麼?跟一般民眾有哪些密切關係?藍碳、綠碳、黃碳又分別是什麼?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為大家仔細說明,為何各國政府這麼積極的推動碳中和、淨零排放,企業該如何具體落實,又會遭遇哪些困境?而碳排放跟碳匯又有什麼不同呢?人工與自然碳匯的差異在哪?此外,究竟森林碳匯是否能當作碳權、森林碳權值多少錢、該如何買賣?一起來認識森林碳匯吧~
00:00 精華片段
00:41 節目開始
01:52 究竟什麼是碳匯?
05:07 種樹就可以取得碳權嗎?
05:43 樹木的碳匯能力怎麼看?
06:15 針葉和闊葉樹的吸碳能力排名
09:50 樹木老了 吸碳能力也會有差
11:02...
Published 12/24/23
P來賓|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 洪慶章
來自氣候變遷的威脅,讓世界各國共同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而為了達到2050年碳中和目標,發展固碳技術已成為世界趨勢。然而,究竟什麼是「碳」、要固什麼「碳」?又該怎麼固呢?
談到固碳,通常民眾第一個想到的是要多種樹、養森林,即所謂的綠碳。然而,臺灣四面環海,沿岸有豐富的「藍碳」生態系,包括紅樹林、海草床、鹽沼、海藻、珊瑚礁等,具強大碳匯功能的海洋逐漸受到重視。
事實上,地球上的生物多半屬於「碳基生物」,「碳」是組成生命體的重要元素,根據「碳」的來源與儲存,科學家將其分為:灰碳、黑碳、棕碳、綠碳、藍碳等等。我們的島Podcast這集要來談的就是「藍碳」,藍碳指的是被海洋生物從大氣中吸收與儲存在生態系的碳。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的團隊就發現,「海木耳」的固碳率,每年每公頃可達30噸,是臺北大安森林公園的2倍,研究團隊還蓋了「海藻公寓」來研究這個固碳明星。
...
Published 12/20/23
P來賓|醫師 翁銘佑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後,近日中國出現「肺炎黴漿菌」的流行,許多孩童久咳不停,導致傳出台灣藥局因此訂不到抗生素的傳聞,讓台灣民眾也開始擔心,黴漿菌會不會也在台灣造成威脅?但其實台灣早就有黴漿菌存在,因為症狀較為輕微,過去比較少被提及。
到底黴漿菌是什麼?它又是透過什麼樣的途徑傳播?傳染到肺炎黴漿菌會出現哪些症狀呢?有人形容它是「會走路的肺炎」,這又是怎麼回事?今年真的很嚴重嗎?
隨著春節和寒假到來,我們與對岸的往返更加頻繁,面對可能增加的感染風險,我們個人可以怎樣加強預防?勤洗手、戴口罩等能夠有效防範嗎?這集節目我們找來具有中西醫師執照的翁銘佑醫師,為我們詳細說明黴漿菌的威脅和因應之道,一起多了解黴漿菌,就不必擔心受怕。
00:00 精彩摘要
00:35 節目開始
01:45 究竟什麼是黴漿菌?
03:32 黴漿菌是細菌不是病毒
05:00 邊境篩檢有用嗎?
06:38 只會對小朋友有影響嗎?
09:56 什麼樣的族群會有高風險
16:15 為什麼會被叫做會走路的肺炎?
20:39 是否能提早診斷出來可做預防呢?
25:19...
Published 12/17/23
P來賓|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
究竟什麼是碳稅?什麼又是碳費?面對即將開徵的碳稅,我們必須好好釐清這兩個制度的差異,以及為何台灣採「碳費先行」,而不是如各國直接採用碳稅制度?碳費與碳稅並行有何好處嗎?
本集邀請到中央經濟研究所的兼任研究員蕭代基和我們談談由環境部徵收的碳稅,以及由財政部徵收的碳費這兩個概念以及兩者帶來的減排效果或經濟效益的差異。
目前的碳費、碳稅,或是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等的機制,彼此應該如何互相搭配才能逐步實踐各企業的轉型?而面對碳費先行、銜接碳稅的目標,時程又應該如何安排?真正落實「費」改「稅」,並逐漸與國際貿易接軌呢?
00:00 摘要
00:45 節目開始
02:06 介紹來賓中經院兼任研究員_蕭代基
02:47 氣候法修法後增加碳費的法源基礎
05:33 到底一噸碳費要收多少錢?
07:10 排碳大戶會因此出走嗎?
11:08 我們的碳費可以折抵CBAM嗎?
15:12 CBAM承認台灣碳費的計算標準嗎?
18:19 碳稅跟碳費有什麼不一樣?
23:25 現行要推的碳費制度會有什麼問題?...
Published 12/13/23
P來賓|台灣碳權交易所 董事 劉哲良
2023年的COP28,是各國在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後,第一次也是相當關鍵的全球減碳成果總盤查。在以輸出化石燃料為主的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討論要如何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格外具有挑戰,截至目前為止有共識的,就只有對損失與損害基金的具體進展,其他像是對冷氣空調減碳、增加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加核能發電量、2030甲烷淨零等等議題,不同國家各自提出倡議與各項宣言,等待最終的討論與共識。
本集視訊連線參與COP28氣候峰會的台灣碳權交易所董事劉哲良,深入說明COP28在歷次氣候大會的連續性與重要性,以及就現場觀察目前各國討論的重要議題以及具體共識,有機會列入承諾嗎?台灣情況對應到COP28討論事項的成果與表現又是如何?究竟這次的COP28是否會做出影響全球減碳目標與作法?又會如何影響台灣呢?
※相關專題
【COP28】123個國家同意再生能源增三倍,會列入共識嗎?22個國家簽署核能要再增倍?COP28到底談了什麼?|FT. 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
Published 12/10/23
📌本集節目因越洋連線,音質不好,請多多見諒!
2023年11月30日,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28),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開幕。這是在《巴黎協定》之後,相當重要的全球減碳成果總盤點。在COP28落幕並達成決議之前,目前針對損失與損害基金已經有高度共識。另外有50家石油業者共同簽署《石油天然氣脫碳憲章》,承諾2030年甲烷零碳排,2050年油氣運營脫碳。另外100個國家承諾2030年,再生能源要增加到現在的3倍。至於核能議題,有包括美法等22國家,共同倡議2050年之前,要再增加2倍的核能裝置容量,達到目前的3倍規模,這有被列入正式提案或是共識嗎?這是怎麼回事呢?本集邀請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說明,在COP28現場所了解的,提供相關議程與聲明的最新完整資訊。
📌本集節目因越洋連線,音質不好,請多多見諒!
2023年11月30日,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ublished 1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