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本集《遇見文學》將介紹一位由台灣熱棒,所謂「紅到返香港」的香港年青推理小說家陳浩基的作品《1367》。陳浩基這部以香港為歷史背景的神探故事,當中貫穿許多複雜的推理情節的結構,目的希望重塑香港自1967至2013年的社會,以至警隊的變遷,同時牽涉到我們的集體回憶,以及與社會的關係。
故事以六個短篇故事組成,每個故事可獨立成篇,串連在一起則可看到宏觀下的香港變遷。每個故事發生的時間點對香港來說也是個重要的年份,比如第一篇的2013年、第二篇的2003年、第三篇1997年、第四篇1989年、第五篇的...
Published 04/08/18
十九世紀末的法國作家莫泊桑,享負短篇小說之王的美譽。莫泊桑的名篇《項鍊》很有標誌性:一方面代表短篇小說的精品高度,另一方面代表法國寫實主義的小說作品的一個極高水平。
他的短篇小說語言特色是精準和鋒利,內容備有很多令人細味的地方,恰如這篇《項鍊》本集《遇見文學》將以不同角度去剖析這篇寫實主義的名著。
Published 04/01/18
德國作家徐四金 (Patrick Süskind),擅長寫小說外,也是舞台劇、電影電視編劇。閱讀這部徐四金1985年發表的第一部小說《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你得準備好你的嗅覺和想像力,因為作者的厲害處在於用文字打開一個繁花似錦的嗅覺世界,裏頭不單止有不少撲鼻嘅香氣,也有不少難以想像的臭味,作者提醒我們原來五官中的嗅覺可以為我們貢獻很多很多想像空間。
Published 03/25/18
朱自清,中國詩人和散文家。他於1925年發表的一篇回憶散文《背影》至今仍然是不朽的經典。不少曾讀過《背影》的朋友,對朱自清細緻描述父親攀過月台買橘子一幕仍歷歷在目。事隔差不多一個世紀,重讀《背影》我們仍然感受到父子之情或親情的共鳴,份屬難能可貴。朱自清另一篇散文《兒女》可是《背影》的有趣的延續,對父愛有深刻感受的朱自清會是個怎樣的父親?同時閱讀《兒女》,讀者可更立體地了解朱自清是個怎樣的父親和兒子。
Published 03/18/18
劉偉成,香港作家、詩人和編輯。2007 年出版的散文集《持花的小孩》,於2008年獲得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推薦獎。
據劉偉成所言,持花的小孩是一種德國的人偶:一個小孩雙手緊握一朵不合比例地高的花,象徵每個孩童心裏的一份理想,這份理想需以雙手牢牢地捉緊和守護。劉偉成是作家,但他同時成就很多作家的理想,製作一本本好書,他也擁抱一個『持花的小孩』的形象。本集介紹的散文名字定得貼切,不單點出作者性格特質,同時將整部作品的基調,那種撲實的赤子之心點題的寫出來。
Published 03/11/18
英國作家馬克‧海登 Mark Haddon於2003年發表的作品《深夜小狗神秘習題》 (英文: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講述患有亞氏保加症的主人公Christopher,因為調查鄰居小狗死於花園裏的事件,繼而揭發自己的身世之迷和家中的秘密。作者以第一人稱Christopher的角度,隻字不提他患有亞氏保加症,只以呈現的方式讓讀者體會,並且以Christopher有限的角度分析事件,營造緊張感,讓讀者為他乾著急。結局以Chri...
Published 03/04/18
俄國劇作家和短篇小說巨匠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Anton Chekhov)主張現實主義,他筆下作品無數,短篇小說中以《帶小狗的女人》(The Lady with the Dog) 貴為典範。整個創作生涯中,契訶夫沒有一套陳義過高的小說觀,但他有些說法可以令我們更深入了解《帶小狗的女人》。他曾說過:「我一生人最痛恨謊言。」縱觀他的作品,他討厭的不只是人有沒有信用或是否說謊,他痛恨的其實是世界上虛假的表述,他希望寫出一個內心的底蘊的真的故事,而這種「真」又吊詭地與謊言有關。
《帶小狗的女人》發...
Published 02/25/18
許地山筆名落花生,為中國現代文學家,也是燕京大學教授。他對學術研究的貢獻也很大。他是少數中國現代文學作家中擁有宗教研究方面的大學學位,後來還多次出入印度。他還通曉梵文和希臘文,更是比較宗教學的專才,中國歷史上鮮有能出入於佛教與基督教之間的作家。他早年在現代文學及學術上的著作,乃至後半生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及對香港文化著作的各種貢獻,均證明他對中國和香港文學的影響力之大。縱使他的名字甚至作品也不是很多人知曉,但我們可以知道許地山畢生恪守他提倡的『落花生精神』:做個有用,而非偉大、好看和體面的人。...
Published 02/18/18
J.K.羅琳筆下的《哈利波特》小說,截至2013年,全球總銷量超過四億冊,而這部作品令當年接受政府援助的她,短短五年內變為富翁和最暢銷的英國作家。這個故事出版至今已超過20年,是時候抽身思考哈利波特的魔力所在。今個星期日晚的《遇見文學》,將會從系列的第一部小說《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出發,以文學和現象的角度,了解這部擁有全球以億計讀者的兒童文學經典。
Published 02/11/18
汪曾祺,中國當代作家,被認為開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的小說新格局,並對尋根文學的產生和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促進作用。他的作品深受愛戴,並影響了一代代文人,以至於人們期待再有同類型的作家出現,但這並不是件易事。
本集介紹汪晚期的短篇小說作品〈受戒〉。〈受戒〉於一九八零年發表,當年中國經歷完十年文革,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絕大部份的知識份子和作家對於怎樣在作品中再呈現人性仍猶有餘悸,故此〈受戒〉發表後引起不少討論。因為它放下所有政治重擔,讓讀者很純粹地走進小明子和小英子的純愛世界之中。題旨受戒為佛教的儀式,...
Published 02/04/18
吉田修一,日本推理小說家,為少數獲得推崇作品高度文學性的芥川賞的推理小說家之一。吉田筆下的《惡人》,說的是社會的「低端人口」,故事開首已讓讀者了解這宗命案,一開始讀者已經要深思誰是真正的『惡人』。吉田的文字很細緻,令讀者很有臨場感。部份讀者認為《惡人》的旁枝太多,但就是因為這些看似無關重要的細節,豐富了《惡人》的厚度。作家筆下的主角,不是片面的十惡不赦的壞人,也不是無關痛養的受害者,他是立體地呈現角色的不同面向,令讀者看見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而好的小說,應當有這種質地。《惡人》跟大部分的...
Published 01/28/18
聽眾Wing Chan:「張教授的著作十分豐富,但我翻看最多次的應該是這一本了。喜歡老師嘗試用談天說地的方式,把讀者當成朋友,引用貼地的生活例子,去談談人生。我喜歡張老師順手拈來不少顯淺的比喻,推論出的道理卻是十分深邃,她也會引用簡單的日常用語,去分析文字的美麗之處。」
張曉風,台灣散文作家,虔誠的基督教徒。她以豐富的文筆和散文手法見稱,連以故詩人余光中亦讚揚張曉風「亦秀亦豪的健筆」。本集介紹她1982年出版的散文集《給你》,當中引用不少貼地的例子,並運用書信體以『你』字代入讀者的世界,假設讀...
Published 0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