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水一方。从今天起,除了欣赏诗歌外,也偶尔来聊聊中国古代诗词的文化内容。这样,朋友们会对诗歌有更多的认识。今天,想和朋友们聊的是,中国诗歌的起源和中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几乎是和古老的文明一起产生的。在中国,诗歌最早是祭祀神灵的时候使用的,这些最早的诗歌已经不可得知了。早期祭祀活动中,人们相信语言,尤其是韵语具有神奇的魅力,能够诱导鬼神的活动,所以,它经常被运用到祭祀中。比如,“癸卯(guǐ mǎo)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这一段歌辞就很有韵律,它出于甲骨文,是商代用于祭祀活动的。另外,在《周易》卦爻辞中也保存了很多歌谣,比如:“见龙在田,或跃或渊,飞龙在天”。又比如,《诗经》中的五篇《商颂》,就有学者认为是商代的作品,它们主要是用于颂祖娱神的。从这些诗篇来看,诗歌的产生,与中国古代集体的宗教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它们往往是仪式活动的一部分。也正是,诗歌的宗教仪式性特征,使得中国早期的诗歌和音乐、舞蹈有了紧密的联系。《礼记·乐记》中有这样一段,“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这里就是在强调三者在抒情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的。诗、乐、舞三位一体,一方面与早期诗歌的礼仪活动有关;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古人对诗乐舞抒情功能的认识。到春秋以后,随着文字的发展、普及,以及宗教仪式的衰落,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艺术形式,但它们和乐舞有着天然的联系。比如:《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其中的《颂》被解释为舞容,说明它是用于祭祀的歌舞曲,又比如:后代的乐府诗、词、散曲等,都有诗乐相结合的特点。其渊源就在于此。商至西周时期的诗歌主要用于祭祀、宴饮,它们产生于不同地域的各个社会阶层,表现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这些诗歌经官方收集后,再加上春秋中叶以前的一部分诗,以诗集的形式流传了下来,至春秋后期,只剩下三百篇左右,被称为“诗经”,或称为“诗三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包括十五国风,以及小雅、大雅和三颂。什么是风、雅、颂呢?“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这是宋代人对风、雅、颂的定义。上古时,诗乐舞三者一体,民间季节性庆典,朝廷往来朝聘、宴享,以及宗庙祭祀等仪式性场合,都要用诗,而不同场合下的形式也必然都有区别。这也就形成了风、雅、颂,三种不同音乐类型风格以及应用方面的区别。所以,《诗经》原本都是配乐的,只是乐部分,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总结一下,中国初期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宗教颂赞演进到政治叙事,再演进到言志抒情的过程。而《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现今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反映了当时这些地方的社会生活。好了,关于诗歌的发展和诗经,今天就聊到这里。朋友们,下次和大家聊聊《诗经》的诗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