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曲-诗经的诗体特征】中国诗歌的活水源头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大家好,我是水一方,很高兴和大家又相遇在声音的世界里。欣赏好诗歌,需要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文化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们偶尔也来聊聊中国古代诗词的文化内容。上一次,我们聊到中国诗歌的起源和中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这次,我们接着聊《诗经》的诗体特征。《诗经》以前的原始诗歌大都是二言形式,就是两个字、两个字为一句。有学者认为,这种二言诗的节奏,和人们在劳动中产生的呼声的节奏相一致。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杂谈》中说,“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这种诗主要产生在原始时代。四言诗的形成标志着原始型诗时代的结束。四言诗就是四个字、四个字为一句。其形成的时代,约在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末周初之际。四言诗形成之前,有一个二言诗向四言诗的过渡阶段。在《周易》卦爻辞中出现过包含二言、三言、四言甚至五言的诗作。如《离·九四》中有,“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四言诗集中地保存在《诗经》中。那么,四言诗,有哪些特点呢?第一,双音词入诗,极大地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双音词或为双声,如:“参差(cēn cī)荇(xìng)菜”中的参差、“蒹葭(jiānjiā)苍苍”中的蒹葭;双音词或为叠韵,如:“王事鞅(yāng)掌”中的“鞅掌”、“匍匐(púfú)救之”中的匍匐;双音词或为叠字词,叠字,是将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而成为一个双音词,重复使用。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桃之夭(yāo)夭、灼灼其华”。第二,运用叠句和联章复沓。叠句,是将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使用,又分为:连续叠句和间隔叠句。连续叠句,即中间不间隔别的词句,而间隔叠句就是中间会插入别的词句。联章复沓是指一首诗各章之间,只变化少数字词,从而增添节奏和韵律美。我来读一篇诗经中的《鄘(yōng)风·相鼠》,大家来欣赏一下。“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sì)。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chuán)死”。第三,四言诗的押韵灵活多样,大约有三:其一,首句次句连用韵,隔第三句而用于第四句;其二,首句不用韵然后隔句用;其三,首句不用韵然后各句都用。汉代以后的诗及唐代的律诗的韵都源于此。四言诗盛行于商周之际和春秋战国时期,汉代有所继承。魏晋时期,四言诗十分流行,曹操、阮籍、嵇康、陶渊明都擅长四言诗的创作。南朝以后,四言诗衰落。聊完诗经的诗体特征后,我们再去读魏晋诗、唐诗,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吗?不论是魏晋诗还是唐诗,因为有了《诗经》这个活水源头,才有它们的璀璨。不是吗?
More Episodes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春夜空山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Published 03/18/24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Published 0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