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現代科技發展下,領導者與大眾的溝通變得多元而便利。拜登普京有Twitter,英國女王有IG,印度總理莫迪積極運用各大平台,教宗方濟各甚至在IG上擁有800多萬粉絲。再加上各類媒體讓他們的容貌與姿態,都能被大眾熟知。但古代君主來說要讓形象流傳後世,就必須靠繪畫來保存。怎麼畫?誰來畫?還有這些御容裡裡有說的跟沒說的,更是深刻政治語言的呈現,本集分享介紹。
Published 10/10/21
在台北故宮數十萬的藏品中,以「大雅齋」為名的系列瓷器,不僅是清朝末年宮廷瓷器的經典,更是以權傾一時的慈禧為主角的作品。這位備受爭議又有許多歷史附會刻板印象的女性掌權者。透過她打造大雅齋瓷器的心意與柔美粉嫩之特色,也能窺見她鮮為人知,浪漫而多情的面向。走進這位清代最具權勢女性的內心,從認識大雅齋瓷器開始。
Published 10/03/21
若能選擇,你想當皇帝嗎?搜尋當皇帝三個字會發現,最熱門的詞彙就是當皇帝爽嗎?因為大眾想像的帝王生活,是定於一尊的人物,住好吃好有眾人服侍還有三千佳麗。但宮中生活其實並不簡單。光是治國壓力就大到可能導致一堆疾病,而且有高度被暗殺的風險。再者要上承祖訓,對下維持國家命脈。需做為賢明之君,才能降低以上風險。那要有賢明的智慧,在成為帝王之前的教育就變得十分重要。本集介紹由明朝首輔大臣張居正,為天字第一號學童萬曆皇帝編撰的圖文歷史書帝鑒圖說的故事。
Published 09/26/21
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人們會形容為無價之寶,但有時還是能稍微窺見其市場行情。像廣達創辦人林百里,在香港蘇富比拍賣以2億港幣(近8億元台幣)買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之後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收藏的汝窯天青釉洗,也在香港蘇富比以港幣2.9億(約11億台幣)創下紀錄。因此人們必然知道汝瓷的珍貴,但為何如此?以及宋朝是如何成就瓷器的顛峰?台北故宮收藏的無紋水仙盆,又如何連結了收藏者之一的乾隆皇帝的故事?本集分享。
Published 09/19/21
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左右各有武英殿與文華殿兩個配殿,代表輔佐帝王文武雙全的兩股力量。文華殿是皇家學習的地方。要學習就要有書籍。乾隆年間就在文華殿後方興建文淵閣做為藏書樓,而其落成,也是為了要保存歷史上最浩瀚的一套書籍,就是四庫全書。今天在台北故宮珍藏著的就是文淵閣版本,但在收羅天下群書的編輯過程中,思考的不只是知識傳承,有更多對於知識傳播的禁止,於是四庫全書究竟是功業或是災難?本集開箱分享。
Published 09/12/21
來台北不逛故宮等於沒來,逛故宮不看翠玉白菜等於白跑。曾經在清宮裡點綴宮廷門面的這個系列珍寶,台北故宮就收藏有翠玉白菜、翠玉小白菜與翠玉白菜花插。但在常設展裡人氣最高的這座翠玉白菜,雖然相較其他文物,常被許多名家認為為尋常之作。但其精雕細琢的造型,生動有趣的創作主題,反而最能貼近普羅大眾的生活,而產生共鳴,也成為台北故宮最有人氣的亮點。這個做為妃子嫁妝進到宮裡的珍品,也蘊藏著那個時代對與女子的期待,以及後宮的寫實樣貌,本集分享介紹。
Published 09/05/21
到羅浮宮一定要看蒙娜麗沙,不然等於白來一趟。那到台北故宮,哪幅作品是非看不可?台北故宮的古代繪畫數量豐富都值得品味,但若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備受歷代名家推薦的傑作,就是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繪畫裡隱藏著宮廷畫家無法透露本名的遺憾,直到由台北故宮確認為真跡的過程十分戲劇性。也透過山水景物的描繪,呈現天上人間富有哲學與政治意涵的格局。故宮將在2021年10月6日~11月16日,展出范寬谿山行旅,郭熙早春圖與李唐的萬壑松風,這受到美譽的「鎮院三寶」,本集也在此介紹關於作品的故事。
Published 08/29/21
顏真卿的祭姪文稿,是台北故宮的書法作品裡,最常被討論的經典之一。提到書法或祭文,也許會讓人聯想到過去學校裡那些教條式的內容。但這篇作品,卻是充滿戲劇性的字字血淚。在文字從筆畫標準到草寫,從清淡到濃烈的轉折裡,感受的是在安史之亂的時代,做為太守的忠臣顏真卿,面對國破與家亡,已經無法自持的悲憤心境。同時綜合了書法藝術的多元樣貌,展現深厚的功底。本集分享這個跨越1200年,依舊能感受顏真卿鮮明情緒的天下三大行書之一祭姪文稿。
Published 08/22/21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數量龐大,但其中以毛公鼎,肉形石與翠玉白菜特別受到矚目。然而毛公鼎的誕生時代,意義與價值,一定程度上更有著獨特的國寶地位。在青銅器的製造是高科技領域的數千年前,這項代表國家權力的器物,如何反映君主力量的起落?以及毛公鼎在全球青銅器文物中,為何有著與眾不同獨尊價值,透過文物剖析,我們能與3000年前的古人們有哪些對話?本集分享介紹。
Published 08/15/21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至今傷亡最慘重的戰爭,終結了全球近7000萬人的生命。在戰後各國收拾殘局所花費的時間與支出必然龐大。因為衝突帶來的矛盾問題,也成為今日國際政治大部分危機的由來。在二戰的六年期間大大小小的戰役,包含中途島海戰,史達林格勒戰役與諾曼第登陸,如何扭轉戰爭的趨勢?以及最終帶來哪些顯著影響,本集分享介紹。
Published 08/08/21
談轉動歷史的戰爭,對近代影響最大的當然非第二次世界大莫屬。今天全球大型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世貿WTO,世衛WHO,國際貨幣基金IMF等機構的成立,多二戰的時空背景有關。簡單來說,就是二戰結束後世界重新佈局,全球秩序重建並延伸至今,成為國際關係的基礎。本集由大戰前的世界狀態說起,介紹讓二戰爆發的起點,到全球戰場融合的過程。
Published 08/01/21
伊朗跟伊拉克,地理上緊緊相鄰。名稱上一個Iran一個Iraq,若無刻意理解,很難分辨彼此差異。但本質上從種族、語言與歷史淵源,兩國有著截然不同的脈絡,卻又互相深刻影響。1980年也因為差異與利益之爭,雙方打了一場耗時八年,並影響今日西方與伊斯蘭世界衝突的兩伊戰爭,本集分享介紹。
Published 07/25/21
鴉片戰爭,是清朝對外戰爭中,認知度最高也最具影響力之一。上集說到唐代開始就被當成藥方使用的鴉片,如何在清朝成為毒品濫用,以及來自英國與清朝貿易競爭做為起點,卻演變成實際戰爭的時空背景。但這場反毒之戰,如何催化了清朝邁向現代的時程?甚至被定義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本集繼續介紹。
Published 07/18/21
鴉片是唐朝就由阿拉伯商人傳入中原的產物,過去有著被美化的名字,像是阿芙蓉或福壽膏。然而這個由嬰粟提煉的藥物,一方面有著麻醉止痛的療效,可是藥物濫用上癮的問題,也成為清朝在全球邁入現代化的階段裡,逐漸被摔出軌道的原因。於是鴉片總是與禍國殃民產生連結,但這場戰爭的起點,不只是一場反毒的行動,更是源自東西文化的認知衝突、以及解決貿易爭端所採取的策略,本集分享介紹。
Published 07/11/21
發生在距今超過一千多年前的安史之亂,是後來華夏統治者與主流思想轉向的關鍵戰役。上週介紹戰爭前因,包含唐朝接納胡人以及安祿山兼任三鎮節度使的舉事背景。本集繼續分享關於影響這場戰爭走向的關鍵人物與事件,以及觸發對後世中國史的影響層面。
Published 07/04/21
對唐朝的鮮明印象,有崇尚健康女性,思想與經濟開放等特質。在唐玄宗時期就超過百萬人的大都會長安,有來自各國經商,留學與宗教交流的人士。但就是這樣的時空環境,造就了日後一場由胡人發動的安史之亂。不僅讓唐朝由盛轉衰,更是讓中國後來的統治者從開放轉向封閉,主流價值觀趨向保守的分水嶺。唐朝為何對各族兼容並蓄?安史之亂的主角安祿山又是何出身?本集介紹讓中華文化徹底扭轉,影響至今的安史之亂其成形前因。
Published 06/27/21
擁有3億多人口的美國,是今日全球最大的經濟體,GDP第一,現代科技專利第一,軍事力量第一,美金貨幣也獨霸全球。然而美國建國至今,不過才200多年的時間,因此那場獨立戰爭,也可以說是改寫今日世界格局的關鍵之戰。從北美13州到今日50州的超級大國,美國的獨立為何成功?本集深入介紹。
Published 06/20/21
當人們遭遇嚴重失敗,經常會用慘遭滑鐵盧來形容。滑鐵盧是一個在歐美國家常見的地名,但因拿破崙而聞名的滑鐵盧,是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鄰近的小鎮。拿破崙被譽為法國人的皇帝,曾橫掃歐洲成為其他國家的頭號敵人。然而這樣的一位軍事天才,如何於滑鐵盧終結了偉大功業?本集分享介紹。
Published 06/13/21
2021年5月,以巴再度爆發衝突。不同信仰與文明價值觀形成的對立,遠古時期就已經在這個區域產生。但近代的劇烈衝突,甚至讓西亞長期處於動盪局是的原因,則是來自統治此地的鄂圖曼帝國勢力衰弱後展開的以色列復國之路,以及一戰後由歐美主導此地資源分配的結果,本集分享介紹。
Published 06/07/21
2021年5月爆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哈瑪斯陣線的衝突,主戰場的加薩走廊曾是遠古時代孕育人類文明的搖籃,但今日則成為生命因戰火而消逝的戰地。這個近代國際政治的經典議題,拉起導火線的源頭,必須要回到數千年前的時空背景。本集介紹以巴衝突,在遠古種下關於宗教與地域之爭的前因。
Published 05/30/21
本集無料分享正在舉辦的「in臺南無影藏」活動,介紹影像特寫的台南故事。下集轉動歷史的戰爭系列,也將繼續探索戰爭故事,請繼續鎖定。回到主題,台南是許多跨時代經典電影的主要場景,包含1972年《回來安平港》、2005年《無米樂》、2013年《總舖師》與2020 年《孤味》。而由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主辦的「in台南.無影藏-台南市文化資產影像競賽」,也召集全台灣拍片好手,拍出巷弄間的在地歷史與故事。有廟會才能見到的甜美米糕栫,宋江陣盾牌的工藝傳承老師傅,台南西市場的動畫描繪,「做十六歲」的成年禮。
Published 05/23/21
英國PK阿根廷是1986年世足賽八強的經典之戰,源於1982年兩國衝突的福克蘭群島戰爭。這場戰役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時期歐洲殖民南美洲的歷史,也牽動近代極力重振民心的兩國之間主權角力。至今福克蘭戰爭已結束近40年,但歸屬的爭議到今天是依舊持續的國際話題,本集分享其成因與影響。
Published 05/16/21
上集介紹到,16世紀壬辰之亂的前因,以及第一波日軍登陸釜山後的戰線佈局。這不僅致使當時的朝鮮宣祖出逃至義州,也將鄰近的滿州努爾哈赤與明朝萬曆皇帝拖進這場侵略。本集繼續分享各方的思考與抉擇,李舜臣將軍的關鍵海戰和豐臣秀吉死後倉促結束的戰事,對日後產受的東亞局勢影響。
Published 05/09/21
韓國首爾做為地標的五大宮殿,是朝鮮王朝政治跟文化中心。在這曾象徵最高權力的地方,也能看到16世紀壬辰倭亂所留下飽受摧毀的痕跡。這場紛爭,成為韓國對日本歷史糾葛的情緒出處,刻劃在韓國的民族記憶裡。這場戰役有三個名字:韓國是壬辰倭亂,日本是文祿慶長之役,以及古代中國的萬曆朝鮮之役。在三國之間的影響,也種下近代關係與地緣政治的影響力。
Published 05/02/21
西班牙與荷蘭的直線距離是1469公里,其各自距離台灣則是將近萬里之遙。但是屬於荷蘭獨立的八十年戰爭在16世紀開打後,竟然飄洋過海到遙遠的台灣,在1640年代繼續於基隆和平島對打了兩場戰爭。這不僅是雙方勢力黃金交叉的徵兆,也讓台灣在大航海時代的關鍵位置被凸顯。這樣的地緣政治因素,也成為日後推動台灣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
Published 04/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