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鼓仔燈ep32-做伙來去看花燈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元宵燈會時,萬頭鑽動、摩肩擦踵的景象,從古到今都是如此,大家都想藉由燈的光明形象求得一個好兆頭,在北港這個小鎮也不例外。在1960、70年代時,北港附近鄉鎮的人都扶老攜幼前來欣賞有名的北港電動花燈,也造成了當時流傳「賞花燈,弄丟鞋」的厘語,可見當時北港電動花燈有多熱鬧。 國寶級的燈藝師顏三泰回憶當年,如何跟父親顏崑池一起製作電動花燈,他說:『這是一個技術的結合,先討論一個故事主題、互相提供意見,包括人物如何站位、有何動作,場景是在哪裡,皇帝殿?室內還是室外街景?花園亭台樓閣?亦或是山海景?討論後,各匠師先有底,才開始製作。』如此集眾人之力,費盡心思製作,就是為了讓燈會更加有聲有色。果然,有別於以往的故事花燈,「劇情式的電動花燈」創造出一個時代的里程碑。 🏮老師傅口中的「囡仔燈」是什麼樣子? 🏮在電燈還不普及的時代,人們會點什麼燈呢? 🏮見過可以打開又收起的傘燈嗎?師傅為我們展現工藝的奧妙。 🏮逛燈會點油燈,除了祈福,還要求甚麼? 🏮特別感謝北港朝天宮提供珍貴的「1966年媽祖出巡」跟「1975年元宵花燈」修復歷史影像! 🏮本週《寶島鼓仔燈》邀請到知名的燈藝師傅、也是文化部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顏三泰,以及北港文史工作者—蔡享潤,為我們揭開 「燈」及「燈會」在舊時生活中的樣貌,透過他們的回憶引領我們回到1960~70年的北港燈會去賞花燈。
More Episodes
不論什麼時候,台灣的女人生孩子都被視為家族大事,從台灣每個地方廟宇都有註生娘娘與十二婆姐的身影,就可看見台灣人對於懷孕、生產每一個環節的各種祈求。 所有的習俗都是源自於關心,本集「食甜甜 生後生」要從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解開過去的禁忌與儀式,讓孕婦「安心、放心」才是最重要的祝福 🏮本週《寶島鼓仔燈》邀請台灣文化學者簡錦玲,為我們揭曉台灣生育習俗背後的溫暖人文觀點。
Published 06/13/21
台灣習俗中,搬新家都會準備入厝七寶,要往內撒零錢,要準備菜頭跟鏟子。這些用意是什麼? 而在某些人生的重大時刻,長輩都交代最好不要搬家,為什麼? 又是哪些時刻不適合搬家? 🏮本週《寶島鼓仔燈》邀請民俗專家王國信,來跟我們介紹怎麼來入厝會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透過入厝這件事,來感受台灣人的思想跟人情味!
Published 06/06/21
在台灣早期的各個角落,常常會聽到咔咔咔的聲音,人未到聲先到,那時候是人腳一雙木屐!一雙木屐看起來簡單,但是要做好一雙木屐,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木材裁切、陰乾,按各種腳形的尺寸製成鞋台,再用手工刨刀刨成適合鞋面的弧度。 ❓你知道台南人嫁女兒為什麼要送兩雙木屐嗎? ❓你知道「木屐」為什麼跟鄭成功有關係? ❓你知道台式與日式木屐有什麼差別嗎? 🏮本週《寶島鼓仔燈》邀請傳承第三代的府城百年手工木屐—郭宗興師傅,和我們一起聊聊台灣「木屐」的歷史與人文。
Published 05/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