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为美国工作签证焦虑抑郁的年轻人(下)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这两期我们采访了五位经历过H-1B申请的年轻人,他们与大家分享了移民美国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帮助想“润”的同学做出更好的决定。 上一期Andrea分享了她在工作和身份的双重压力下陷入深深的抑郁,而抽签五次仍然与H-1B无缘的David与他的女友则无奈地考虑是否要继续留在美国。Andrea和David都因专业是理科相关,毕业后有三年的时间来抽取H-1B。 这一期我们有两位年轻人,因为读的专业是文科和商科,必须在一年内申请到工签。韦女士介绍了许多人为延长抽签的时间而另辟蹊径,还聊了据说可以增加中签概率的各种都市神话。Sunny则是工签抽中却被拒了。而杨弋是这次我访谈中唯一一位成功上岸的,他现在已经加入了美国籍。他分享了美国绿卡申请遇到的不少坑和他为什么选择入籍。 文字版全文:bit.ly/bmb-100-txt时间轴: 1:41 韦女士的分享 27:06 Sunny的分享 50:50 杨弋的分享 官网:bumingbai.net推特:@bumingbaipod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6/14/24
几十年来美国是很多中国年轻人求学、求职的首选目的地,但复杂、漫长的美国移民过程和日益紧张的中美两国关系使很多人生活在高度不确定性中,有些人陷入了焦虑甚至抑郁。美国移民局每年只发放85,000个H-1B工作签证,而每年都有很多人申请,加入抽签的大军。2024财年就有78万份申请。一些受访者在每年的抽签季节,只能相信玄学,去寺庙祈福,甚至吃一种传说中会增加中签概率的炸鸡汉堡。我们采访了五位与美国移民系统斗智斗勇的年轻人,将分为两期播放。美国碎片化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移民流程击碎了他们原先对美国的滤镜。这五位追求自由的年轻人为了签证和绿卡牺牲了不少实际的自由,比如不敢轻易搬家离职,也不敢回国探亲和...
Published 06/07/24
1989年4月北京天安门爆发大规模学生示威运动时,王超华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她代表研究生院参加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成为常委、副主席,组织参与各种活动。1989年6月3日下午她因连日劳累致病,住进了医院,没有亲历天安门广场清场过程。六四事件发生后,她是北京市公安局21名通缉学生名单中的第14位。​​她后来流亡美国,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东亚系博士学位。现在该校做兼职助理教授。王超华在最近的一篇演讲稿里写到:“全球范围内,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民主化浪潮已经退去。现有的民主国家也遇到了各种危机。我们还相信中国将在不久的将来走向民主化吗?每年纪念六四还有意义吗?”这期播客...
Published 05/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