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法門、方便法門與究竟法門4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感應法門、方便法門與究竟法門(四) 真正的淨土 何謂「感應」?一般人說:「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最初開始修行學佛,通常都希望佛菩薩的靈感,專門去求菩薩。以觀音來講,有滴水觀音、馬頭觀音、送子觀音、水月觀音…等,觀音有三十二應身,那一種觀音有靈感,就信仰他。一般人剛開始學佛都有這種心境。所以,可以反觀自己屬於那一種心境,屬於感應法門來修行學佛?或是方便法門、究竟法門來修行學佛? 如果是為了了生死、自利利他、弘揚佛法、護持三寶,現在就是菩薩行,就是正因,因正,果就正,做十分得十分,煩惱分分破,真如分分現,就能由凡夫位到賢位菩薩,達到地上菩薩的境界,這就是一條正路。 《出曜經‧卷六‧無放逸品第四下》 經云:「不為時自恣,能制漏得盡,自恣魔得便,如師子搏鹿。」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告訴比丘們:「尚未漏盡煩惱之前,切莫自恃,懈怠放逸。」此偈亦說「不為時自恣」。長養色身四大,猶如與毒蛇同住一處。比丘們應當勤精進,以求出離三界牢獄。為何自甘放逸,永失道果?歷經無數生死輪迴,苦多樂少,為何於中又起愛染塵勞?生死輪迴如同處於熾然猛火中,沒有可迴避之處,為何依舊心生放逸?因此,應時時精進,切勿懈怠放逸。 「能制漏得盡」。即便已證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卻尚未漏盡煩惱,儘管不會墮入地獄、畜生、餓鬼,但貪欲沒有斷盡之前,不可自恃,放逸怠惰,因為還有最可怕的魔存在。 魔王波旬晝夜都在伺察人們的過失,若見世人放逸,便心懷踴躍,緊追在後,設法讓人退轉。一旦怠惰放逸,魔就有機可乘,所以說「自恣魔得便」。 「如師子搏鹿」。當母鹿生了小鹿,會以乳汁餵養,鹿子由於年幼,緊隨在側,母鹿愛戀鹿子,不忍離開。獅子獸王知道母鹿不會離開鹿子,便伺機撲擊攫取,往往母子俱亡,原因正是母鹿愛戀鹿子,讓獅子得以乘虛而入。 貪欲尚未盡除之人,也是如此。聽聞此偈,大眾應心生厭離,觀一切法如幻如化,在閑靜處,靜心思惟愛染過患,堅固道心。當欲愛心斷盡,不再有塵染,便得阿那含道;此時更加精進向前,不中途退悔,彼此互相策勵,窮究苦源,直到漏盡一切煩惱,證得阿羅漢果。                                                  經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修行的關鍵就是要時時保持覺性;如果失去覺性,貪著外境,放逸怠惰,魔王立刻伺機而入,奪取我們的法身慧命,猶如獅子搏攫鹿群。因此,修行不可輕慢放逸,得少為足,應當正視貪欲是輪迴的苦本,唯有二六時中精進勇銳,無有懈怠,方能盡諸有漏,破滅眾魔,成就聖道,獲得究竟的解脫自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
More Episodes
隨順覺性(二十四) 如來隨順覺性三  達到如來隨順覺性,則「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成法,一切法都是緣起,因緣所生法即是成。例如修五戒、十善、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修道場等,修圓滿就是成法。依據隨順覺性來修,就能得涅槃,涅槃分為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無住涅槃、大般涅槃。無論是證那種涅槃,都是因緣所生,若沒有緣起,也沒有辦法證到涅槃,所以這就是成。破法就是破了清淨法,或是這個法的因緣散掉了,例如不但沒有修布施、持戒、忍辱,而且還起無明、生煩惱、起貪心。有的人甚至於毀謗佛法,這是破。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  迦旃延尊者論長者義...
Published 11/20/24
Published 11/20/24
隨順覺性(二十三) 如來隨順覺性二 到達如來隨順覺性,就能夠有種種不可思議的能力、智慧、與神通。在凡夫菩薩、賢位菩薩、或登地菩薩的境界,都有貪瞋癡、色身、無明煩惱、色聲香味觸法,順境、逆境等障礙;到達如來隨順覺性,一切障礙都變成究竟的覺性了。 到達如來的究竟隨順覺性,得念、失念皆是解脫。所謂得念就是正念,失念就是失去正念,打妄想,想到過去、未來。一般的凡夫沒有正念;菩薩要堅住正念,才能破無明煩惱;到達如來的境界,沒有得、沒有失,得失不二,契悟到這一切皆是解脫。 《雜阿含經‧卷四十五》 正念破魔...
Published 1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