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律師您好,我不算剛好玉見你的「忠實」聽眾,不過,在生活上遇到難解的問題,從書中、書寫,或者朋友談話都無法梳開的時候,會來這裡找答案。
剛剛聽第57集您和誠誠心理師在後半段聊到個案和諮商師的關係,很想再多問一些,比如,如果真的在一段諮商關係中,透過自己的身體反應,以及一些評估點,察覺到彼此可能不合適,也在種種考量後結束了諮商關係,我們該怎麼在後續,尋求資源協助自己呢?
諮商關係真的很特殊,離開了諮商室,幾乎很難再和其他人提起(這是我自己的狀況,起先就是因為生活中沒有能談話的的資源,才會進到諮商室去梳理那些議題)。我想過,是否經過一段時間的沈澱,可以再回頭找原先那位心理師,去確認他是否願意談談先前和我的諮商關係中,我的不適以及受阻感。但,假若我已經感覺他不適合,再回去,是否會又遁入了自己在關係議題中,難以走開不健康關係的循環?可是,如若不能找這段關係的當事人談,要找其他諮商師,卻又很害怕遇到的其他諮商師,會因為自己的心理師身分,而對那位心理師有投射性認同,給自己帶來二次傷害。於是就在想,是不是無論怎麼做,都仍然是個賭注?好困難。
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已知的管道,可以讓像我這樣的案例去尋求幫助,談談在諮商關係中的受傷呢?我目前靠自己好像想不到,所以想詢問。
對於骨頭受了傷,還要一直跑馬拉松的比喻,很同感。忍不住哭了很久,心情也舒緩了很多。”
謝謝,還有謝謝 via Apple Podcasts ·
Taiwan ·
0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