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本期嘉宾】
张兴军,新华社记者,2019-2021驻站印度。著有《断裂与新生:一位中国记者笔下的印度日常》一书。
【高能事物】
张兴军驻印三年期间,印度大选牵动全球,中印关系经历了从洞朗对峙到加勒万河谷冲突,世界范围内则发生了中美贸易摩擦、新冠大流行等诸多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大事件。在历史与政治的宏大叙事之外,他还造访了印度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路边小贩、出租车司机、工厂老板,到教师、学者、电影明星,也通过在印华人的视角,提供了一个中国人眼中真实的印度,见证了古老的大国在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下的断裂与新生。
【内容索引】
01:31 想去印度看看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全球化进行时的鼓舞,觉得历史在噼啪作响,中印彼此既是“熟悉的陌生人”,又恰好是互相映射的一面镜子
02:43 中印之间的刻板印象,依然停留在非常基本层次的一些误解,但是印度人对中国的谈论要远远多于中国人对印度的关心,我们的话题焦点还是更多集中在欧美和日韩地区
05:56 印度人对中国的印象比较微妙:日常接触过程中整体还是友善与平和的,但受媒体舆论影响,依然存在温差
09:01 印度媒体和本土精英是如何看待“龙象之争”这一概念的?
11:06 新德里是全球少有的作为一个首都但是没有唐人街的一个城市,华人社区在印度并不是很稳定,也没有持续扩大
14:20 直飞航班和签证政策,也是中印关系的一个缩影
19:13 印度和东南亚市场有非常大的不同,历史上没有华人在印度经商取得过成功,但是最近一两百年在东南亚成功的商人恰恰都是华人
20:23 孟买作为一个2000多万人口的超级城市,高峰时期也只有2000多个华人在当地常住,这样的体量对比就相当于在大海里撒几滴水,很难溅起水花
20:54 因为印度市场太大了,作为一家企业是很难绕开的,而且有了上一轮全球化的经验,大家起初对印度市场还是偏向于积极乐观的,但在疫情之后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让人们逐渐变得谨慎保守
27:26 印度的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比例大概在60%左右,制造业只有15%;对比的话,中国的制造业对GDP的贡献有27% ,印度似乎是新兴经济体里面唯一一个没有从制造出口开始起步的例外
30:16 印度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政治整合,而非经济发展,莫迪上台之后这一过程正在加速,传统上我们认为的基础设施不完备、工人不够训练有素、营商环境欠缺等等,都是次要问题
31:44 除了历史沿革和产业结构,印度精英在文化传统层面对西方现代化抱有一种犹疑和警惕的态度,间接影响了发展路径的选择和推行的速度
32:32 虽然印度宪法早已废除了种姓制度,但这种观念依然废而不止,在民间有很深的烙印
36:38 印度人在时间观念上比较散漫,经常编造各种理由请假,在勤劳这个维度上,全球范围内也找不出来比中国更卷的国家了
38:28 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印度时报》曾发文称,“现在都不是印度心怀任何幻想展示全球或地区领导力的时候,印度应该扮演的角色是愤怒象群中的一只蚂蚁。”
44:13 印度工业化下一步的走向,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链重构,或者关于发展中经济体的一个经济话题,这是一个关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大事件
46:43 从现在的视角拉回看疫情中的印度,应该如何评价莫迪政府对疫情的处理?
52:47 不要总用中国标准去看待印度,中国的发展速度反而是特殊的那一个,印度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这对他们国民心态有着非常正面且积极的影响
54:07 废钞令和统税制虽然饱受争议,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