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立德:作为“帝国”的传统中国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不必攔九遍 輸入【小黃搭九遍】享高達九趟共 500 元優步小黃首搭優惠 優惠條款及細則: https://fstry.pse.is/6jaa9n 所有行程由使用優步網際網路系統之合作車隊派遣車輛 —— 以上為 KKBOX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演讲人简介:    欧立德(Mark C. Elliott),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讲座教授、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博士委员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内陆亚洲史,是北美汉学界“新清史”研究的重要学者。著有《满洲之路:八旗制度与清代的民族认同》(2001)、合编《新清帝国史:清朝在承德建立的内陆亚洲帝国》(2004)、《镶红旗档案:清代八旗研究指南及东洋文库所藏史料目录》(2001)等。  时间: 2013年5月7日 内容简介: 传统中国是一个“帝国”吗?乍看起来,这真是一个“愚不可及”的问题。无数的文献,包括学术性的与普及性的,似乎都证明这个中华帝国的存在。从公元前221年到1911年之间的时期,也被大多数学术权威不假思索地界定为“中华帝国时代”。但是,如果我们再多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个古老的说法值得再考虑。既然20世纪之前的中文里根本没有对应“empire”的词汇,中国又怎么能被当成一个“帝国”呢?我们又如何能够肯定“皇”、“帝”、“皇帝”这些经典文本中大量出现的、一般被翻译成“emperor”或“imperial”的词汇,就与西文中的“imperator”、“empéreur”等词语所代表的意涵相同呢?为何西方人无论如何都要坚持把中国作为一个帝国来看待呢?   著名历史学家爱森斯坦(S. N. Eisenstadt)将从汉到清的中国都看成是一个帝国;相反,牟复礼(Frederick Mote)不久前则指出,将“皇帝”翻译成“emperor”未必正确。例如宋朝,如果我们将帝国看作是“控制着其他的国家与民族”的政权的话,它似乎就不能被界定为一个“帝国”。然而,牟复礼在结论中仍然指出,我们都为习惯用法所约束,还是将中国的皇帝看成是“emperor”。问题在于,这一习惯本身从何而来?   这一问题是我目前正在做的一个研究项目,就是要探讨清帝国与现代中国之间的关联。此项研究的目标之一,是想进一步了解中国从“帝国”到“民国”这一历史过程的来龙去脉。今天演讲的是其中的一部分,我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让中华帝国“被帝国”了。这项研究的目标之二,是要为把中国作为帝国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并增进我们对于什么是帝国,以及帝国如何运作的一般性理解。当然,从事这项工作可以有不同的途径。其一,是研究相关中文术语的含义,并评估它们与西方语言术语的相似性。其二,则是对典型的“帝国”问题进行研究,去看中华帝国内部是否出现了明显与世界其他帝国类似的特点、行为或措施。可是,今天我想讲的是第三种途径,就是去考察西方人关于“中华帝国”的论述,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些论述背后的观念。在欧洲人的眼中,中国什么时候成了一个“帝国”?这种认识又如何影响了中国对自身历史的看法?我的主要论点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人把王朝时代的中国看成是个“帝国”,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大约一个多世纪以前欧洲人认识的影响。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Episodes
张帆,男,汉族,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已卸任)、教授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Published 11/02/24
溯源講壇(第四十二講) 主讲人:高福顺 教授(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座题目:内聚性——辽宋夏金时代历史发展趋势的再思考 时 间:2022年12月3日(周六)19:00-21:0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号:120-666-557 讲座内容:...
Published 11/02/24
Published 1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