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流浪的迪潘》在2015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击败了主竞赛单元势头强劲的话题之作《龙虾》与东方大师侯孝贤载入影史的杰作《聂隐娘》,摘走了每年戛纳只一片的金棕榈叶。
有人说这是戛纳最具有电影节流水线气质的金棕榈奖得主,也有人觉得这依然代表了雅克·欧迪亚世界一流创作者对于当时当下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关照。这两种站在不同角度却从同一方向解读的声音,将问题的重点都落在了《流浪的迪潘》的现实主义属性上。
雅克·欧迪亚用跟以往作品对比起来最不类型化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扎实的故事框架。虽然故事的主角配置与《小偷家族》无出其右,围绕一对冒牌父母与别人家孩子组成的非正常家庭,但内核却更加深沉,且具有极强的国际视野。
斯里兰卡内战已经快要结束,无数难民等待着离开这片被战火摧残的土地。为了更容易申请政治庇护,年轻的女人雅丽妮找到了曾经效力泰米尔猛虎组织的战士迪潘,佯装成9岁孤儿伊莱娅的父母,获得了“一家三口“在法国巴黎近郊开始新生活的机会。然而我们都知道,快乐幸福的生活不会轻易衔接在苦难之后。巴黎近郊的生活并不轻松,依然需要遵守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也处处暗藏着威胁和冲突。他们历经困难,他们远道而来,可是”此处并非天堂“。
“没有战乱,却有被战争逼疯的流亡士兵,没有死亡,却有被藏进相框天人永隔的家人。对《流浪的迪潘》而言,要紧的不仅有我们看到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曾被看到的,被隐匿的,被遮盖的。”我们在策展词中这样为《流浪的迪潘》注解。如果将那些层层叠叠的意向隐喻,克制的类型化表达一点点剥去,我们便会看到生长在非职业演员身上的戏剧张力。
他们的确亲身经历过主角所经历的故事。这样的贴切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观众陷入这场流亡的过程。雅克·欧迪亚的镜头带着我们与风雨飘摇的小家庭一起迷失在身份认同的洪流中,抓着摇摇欲坠的温情不愿撒手。
在陀螺的丰富语料库中,调取戛纳历史是件信手拈来的事。跟着他一起捋了一遍15年第68届戛纳的往事,又在欧迪亚导演生涯的梳理中看到某种相似性:《隐入尘烟》之后的李睿珺仿佛是解读这部电影的“天选之人”。
他们同为观照现实,热衷于为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说书立传的导演;他们同样在作品中与非职业演员完成过出色的创作配合;虽然结局有别,但他们也都在戛纳富有仪式感的赛道上跑出过像样的姿态;更重要的是,他们都会在一以贯之的悲剧之后介入自己的创作者意愿,用富有希望的结局带给观众一丝安慰。用李睿珺的话说,“这是创作者的有爱和温柔。”
《流浪的迪潘》结束后,这场映后对谈数次因网络卡顿而中断,却又在深刻的交流中抵达了很远的地方。
和观选片会有幸能通过电波记录拥有深刻回响的交流——《流浪的迪潘》里富有希望的结局,是雅克·欧迪亚作为创作者的有爱与温柔。同时我们将制作【戛纳夏夜 解暑人生】系列节目,重现本次展映6部佳片映后不可多得的时光。
李睿珺
先后编导电影《夏至》《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路过未来》《隐入尘烟》等。影片先后入围了鹿特丹、釜山、威尼斯、柏林、戛纳等国际国内影展,并获得多项国际国内奖项及提名。
映后主持人
陀螺
影评人/制片人,自2012年连续九年深度观察和报道国内外电影节,并曾担任多个影展及电影节评委。于2019年创办的全平台自媒体“陀螺电影”,在多平台推送文章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