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零碳未來》節目中簡老師提到,未來離岸風場將延伸至更深海域,浮動式風機是發展趨勢,但如何在海上維持風機的穩定性是一大挑戰。臺灣海峽的季風、湧浪及地震可能對風機結構造成影響,因此開發商必須進一步提升技術。另外,白海豚保護和水下噪音的控制也是政府推動離岸風電時需重視的議題。近期施工技術已逐步採用管架式基礎,試圖降低施工噪音,以利生態與發展的平衡。
此外,節目探討了國產化政策和國際供應鏈的競爭。簡老師說明,臺灣政府在推動在地化過程中考量了產業鏈的永續性及創新技術的整合。在地化有助於提升供應鏈的韌性,同時因應台灣的特殊環境挑戰。
節目最後討論了綠電採購的未來發展,政府引入「綠電沙盒計畫」...
Published 10/28/24
距離上次我們討論離岸風電已經近一年,這一年以來,台灣的離岸風電工程有了哪些新發展?國際新局勢又是如何?我們今天邀請到的是 國立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 簡連貴主任,也是主持人賈新興博士的母校學長,來跟我們聊聊離岸風電的發展現況。在本集節目中,我們邀請教授深入探討離岸風電技術的進步及其全球和台灣的發展趨勢。自2009年挪威首座浮體式離岸風電平台啟用以來,技術不斷演進,重點在於提高效率與降低成本。此外,教授將分析機組的商轉進度及本土供應鏈的發展情況,並針對外海的風力資源發展提供見解。這是一個關於台灣未來能源轉型的重要對話,不容錯過!
🗣️ 本集來賓: 國立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
Published 10/21/24
上一集討論了颱風對於碳匯的影響。而邱博士除了颱風雨碳匯的精采研究,還有對於我們比較少接觸的碳匯「黃碳」身懷專業。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怎麼說。
土壤中的碳以及植物中的碳交互作用不絕,而人類幾世紀以來的農業技術改變,除了影響作物的收穫成果,更連帶影響其中的碳循環及氮循環。而究竟碳循環及氮循環這了者看似毫無關連,又是如何作用的呢?
今天我們邀請到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退休研究員 邱志郁,接著與我們討論土壤的碳循環奧秘。
🗣️ 本集來賓: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退休研究員...
Published 1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