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至今很多老生演员对“十八张半”,每字、每句、每个音都仔细琢磨,什么地方用擞儿,什么地方用鼻音,什么地方用哑音,即像陈援庵评价书法家临摹《阁帖》一样,恨不得把枣木纹都临出来。 来听听余叔岩、于魁智、小陶阳、王佩瑜、凌柯 的《珠帘寨》,从这几位年轻的老生演员和余叔岩本人的唱段对比中,谁临摹过十八张半的唱腔、谁得到了余叔岩的法度。 《珠帘寨》人物:李克用(老生,李克用是唐末,五代初的著名军事统帅,也是一位乱世英雄。) (西皮导板)昔日有个三大贤 (原板)刘关张结义在桃园 弟兄们徐州曾失散 古城相逢又团圆 关二爷马上呼三弟 张翼德在城楼怒发冲冠 耳边厢又听(流水)人呐喊 老蔡阳的人马来到了古城边 城楼上助你三通鼓 十面旌旗壮壮威严 哗喇喇打罢了头通鼓 关二爷提刀跨雕鞍 哗喇喇打罢了二通鼓 人有精神马又欢 哗喇喇打罢了三痛鼓 蔡阳的人头落在马前 一来是老耳命该丧 二来弟兄得团圆 贤弟休回长安转 就在沙陀过几年 落得个清闲
Published 04/16/22
老旦,是京剧旦行的一种人物表现形式,是扮演老年女性的角色, 老旦,是以唱工为主的重要行当。表演特点,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是不像老生那样平、直、刚劲,而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要求演员用高亢的唱腔、沉实的念白、沉稳的动作来表现人物。 在今天的京剧舞台上,老旦角色多是穿女老斗衣(正确的叫法应当是“劳动衣”,叫白了就成为...
Published 04/14/22
称之为玩意儿而不是艺术,是因为艺术太高雅了。而玩意儿是扎根于下里巴人之中,盛开于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之间,雅俗共赏,所以把京戏称之为玩意儿”更确切。 人这一生成功与否,都乃“时也、运也、命也”。 李少春先生出生在梨园世家,这就注定他一生不平凡的梨园宿命了。父亲李桂春为培养他成为菊坛巨擎,花费巨额资金,请到丁永利这个杨派武生的权威教师和陈秀华这个余派大佬来指导他文武双修,使得李少春十几岁就名震梨园界。
Published 04/09/22
唱段欣赏: 《游龙戏凤》军爷做事礼太差,不该调戏我们好人家!李维康、耿其昌夫妇 PK 童芷苓和言兴朋         样板戏不像传统戏那样,人性多样化,故事多重性,人物的感情更丰满复杂。样板戏对演员的要求虽然很高,全国挑演员,但只要嗓子好、嗓子高,能把导板唱的高入云端,再会点把武功就行了,至于运腔的技术、行腔的技巧却没有硬要求。也难怪,看过李小春演的杨子荣和李玉和的观众,都被李小春干净、漂亮、利索的武打动作惊呆了,更对李小春那受过流派专业训练的唱功,无不交口称道,感慨的发出“赛过钱浩梁,不让童祥苓”的呼喊,因为样板戏设计的武打动作对于老生演员们是一座山,而对于武生出身的李小春,却是非常的小儿科了。         样板戏打乱了传统京剧固有的行当规范,看不到武生几十年练就的绝活,更看不到丑角精彩绝伦的表演。样板戏剧情简单,人物非黑即白,所以样板戏算国粹吗?
Published 04/02/22
唱段欣赏: (1)杨宝森演唱的全部伍子胥《刺王僚》中的一段反西皮散板,“子胥阀阅眉门第” (2)张少楼演唱的《打金枝》选段,“初更起月色明碧空如洗” 随着春节的来临,各种各样的京剧晚会比比皆是,...
Published 03/26/22
我们一边欣赏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选段,劝君王听饮酒虞歌,一边听听梅兰芳如何被梅党挑刺的故事。
Published 03/19/22
言兴朋的表演中,祖父那以情取胜的腔,父亲那漂亮的马派形体,再加上母亲张少楼精心的栽培,使他的演出都透着自然、清新接地气。如演上位者气势的皇上刘秀(上天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战北原)低声下气哀求公主盗令箭的杨四郎(四郎探母),怀着悲痛复杂心情过江悼念周瑜的诸葛孔明,总之,言郎用眼神、表情、语气和形体动作,把每个人物的神态充分表现了出来,这就是表演艺术。央视八七青京赛银奖得主“关栋天”曾动情地说“言兴朋才是当今京剧的领军人物”。
Published 03/12/22
      有位戏迷在美国偶遇言兴朋,曾问道“什么时候再演“游龙戏凤”这出戏啊?言郎感叹道“肯定不会再演了,谁能比童阿姨演的好呢?       这事还要从八四年说起。时任中戏副院长的马少波,在言少朋的葬礼上,进行了四十多分钟的演讲,其中有谈到“言兴朋不唱京剧,言派就后继无人了,他是个不孝子孙”的话,故此,上京特调言郎进上京任老生演员。       八五年,言兴朋就开启了言派戏的全国巡演之旅,所到之处皆刮起了一股言旋风,于是于八七年就进京演出之至进入中南海汇报演出。        这出“游龙戏凤”是童芷苓先生和言兴朋在北京西单长安戏院演出的版本。开幕前,身着戏服的童先生在舞台上同着戏迷们对言郎说:“我当年同你祖父言菊朋陪着演,后来同你父亲言少朋合作,今天又带着你演,我和言家三代同过台”,剧场顿时掌声雷动。
Published 03/06/22
我们有幸请到了京剧魁北克的负责人,微笑不语老师,她那是多年的票友,在音韵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她父亲是一个超级喜欢京剧的人,他是老北京人,在北京的旧式家庭里面长大,从小就跟着大人们上戏园子听戏,所以他非常的喜欢。所以,她从小就跟着父亲去京剧团,看他们改剧本,看他们排戏,看他们研究这儿该怎么弄,那儿该怎么弄。 但是,微笑不语老师,讲着讲着,就讲成了一堂音韵课,大雾受益非浅,不敢藏匿,在这里100%的分享给大家。
Published 03/03/22
演员不遵从行当和流派乱唱,戏迷就不知道什么叫“好戏”和“好演员”了。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都信奉“师出名门、技艺必定高人一筹”的至理。京剧是流派的艺术,所以必讲究门派。没有老师的传递,怎么学到“余叔岩之精刚柔相济细腻流畅,言菊朋之婉转跌宕明快俏丽、马连良之潇洒华丽、谭富英之朴实清脆,杨宝森之悲哀醇厚”呢?老师的这种“口传心授、言传身教”行家叫“嘴递”,这种传承方式、就像小鹰在老鹰的嘴递下,才能茁壮成长为展翅翱翔的雄鹰。 
Published 02/26/22
         一名学京剧的学员唱了一段“三家店”,让戏曲学院李甫春教授点评,“我以前是唱歌的,您听我的戏里有歌味吧”?李教授说:“不然,你唱的歌里有戏味儿”。       连演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唱的是歌还是戏,那么刚接触京剧的戏迷又怎么能分的清歌与戏的区别呢?所以说现在的戏迷不懂戏,是让那些不懂表演的表演艺术家给误导了。
Published 02/20/22
言慧珠(1919年-1966年),蒙族旗人,祖籍北京,京剧、昆剧女演员,工旦角。言慧珠的父亲是民初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哥哥言少朋、弟弟言小朋、妹言慧兰,侄子言兴朋。受父亲影响,言慧珠自幼喜欢看京剧。 * 12岁从姜顺仙、程玉菁等学艺; * 16岁登台在上海、天津演出; * 24岁在上海拜梅兰芳为师,能得梅兰芳实授真传者,只有李世芳与她二人; * 27岁被选为平剧(京剧)皇后 * 建国后备受排挤。1957年,38岁,在上海戏曲学校执教, * 1960年,41岁,同俞振飞再婚,是俞振飞的第四任妻子; *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受到批斗,47岁,在卫生间悬梁自尽。
Published 02/16/22
无论再怎么努力,票友毕竟是票友,不及专业演员来的规范、标准。但票友那种不图名利、一心对流派唱腔刻苦钻研、模仿的执着精神,是当今有些专业人士所欠缺的。 票友和爱好者们,因各种客观因素,不能各个粉墨登场,只能以自娱自乐以清唱的形式来抒发对京剧的酷爱,所以,票友们对各流派的唱腔都有深入的研究,有些票友对流派唱腔的研究之深,比之有些专业演员有过之无不及。对流派痴迷的模仿,达到了以假乱真或酷似的程度。
Published 02/13/22
2018年的时候。我有幸遇到了上海京剧院的傅希如老师,机会难得,我赶紧挑了个自己拿手的段子,请他挑毛病。我记得我唱完了以后,傅希如老师沉吟了许久没有说话,然后只说了一句,你这个没有基本功呢。你们可以想象我当时有多崩溃,因为我当时也唱了几年了,而且参加了许多社区的表演,自我感觉良好。这个傅老师一句话基本就把我打回原形了。 嘉宾:全子 评论员:王晨 主理:草原大雾
Published 02/10/22
不扮上,个别的演员站在台上无任何表情和动作,就一味的唱,完全丧失了“舞台表演艺术,”没有表演,怎么体现出一级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的价值?不表现出京剧四功五法的魅力。专业演员若自己都不去展现京剧的博大精深、不去弘扬京剧“表演艺术”的魅力,那京剧离死亡真的不远了,还谈什么谈“拯救京剧”!京剧这门艺术的传播谁来担当,是票友吗?否则怎么一有票友的比赛或演出就要求必须是彩唱、而专业演员就可以在电视舞台上,手拿麦克清唱呢?专业演员该做出何种的榜样呢?
Published 02/06/22
           北京观众生在皇城根下,皇族的优越感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矜持、包容的心态,大多很平和,看戏时从不轻易表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看法,他们也懂戏,演员演的好,他们的掌声也不是很激烈,演员唱的不好,也不会喊倒好,也还会鼓掌,只是还有没有下次就不好说了。           上海观众则是赤热的,只要台上演员演的好,大把的真金白银首饰一股脑的往台上扔,要不怎么说去上海挣钱呢!                                          天津戏迷爱惹惹,好热闹、更直爽,又生在戏剧之乡,见过好角。所以有人说,在央视露一次面就会红遍大江南北,央视是造明星的,而天津戏台上不会出明星,只有真功夫的角,才能在天津戏台获得掌声,天津戏台只会出能流芳千古、启迪后学,引领未来的艺术大师。天津戏迷眼刁、耳刁,刁的是地方,天津戏迷见过朱砂,你若拿红土来糊弄他,他就会把你轰下台去。
Published 01/30/22
在天津资深戏迷心中,艺术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只是职业不同。只有那些思想幼稚单纯的外行,才会盲目的认为,专业就是比票友水平高,其实这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谬误。演员只是一个职业,是靠唱戏吃饭,而票友都有着非常不错的差事,不愁衣食,唱戏只是他们职业以外的一种爱好,若没有很好的差事,也可以下海呀!刘赶三,刘赶三,高渤海,顾维钧
Published 01/22/22
天津“票界之王”王庾生:以一个票友的身份掌握梨园,实际是天津第一人。王庾生的老生戏主要宗谭鑫培,武生戏宗杨小楼。他14/5岁时就跟余叔岩和言菊朋一起学习谭派艺术。一九一七年谭鑫培病故后,天津能传授谭派艺术的人,只有上期提到的名票王君直和王庾生几个人了。王庚生戏路宽而且精深,可惜嗓音干涩沙哑,所以不常演唱工戏,以做念戏见长。 因为王庾生出生于一个回族阿訇hōng家庭,伊斯兰教里,相当于基督教里的牧师那样的家庭,所以没有下海。有《天雷报》、《阳平关》两张唱片存世。我们今天就先听一段王庾生讲话录音,然后一边听他的1930年代昆仑唱片录制的《阳平关》选段,一边听听他的故事。
Published 01/15/22
老话说:在北京学戏,在天津出名,在上海赚钱。天津戏迷眼里不揉沙子,捧红过角儿,也毁过好苗子的舞台人生。 所有的大师们,艺术家们来天津,都被叫过倒好。梅兰芳啊,马连良,张君秋,都在天津被叫过倒好,但是天津的戏迷也很好,票友也好,并不否认他们的艺术,承认他们是大家。只是有的时候发挥不好,天津戏迷听得出来,你不对,就给你来一个倒好。
Published 01/13/22
在天津票界最具影响力的票友王君直,【盐商,生于1867年,同治六年,死于1931年】。 就是个造诣很深、最早学唱谭派的票友。一日王君直在某饭店高歌、恰把在邻间包房的谭鑫培惊呆了,“嗓音和唱法怎么这么像我啊”?王君直即过席拜望,自此王谭定交,谭鑫培多次亲授王君直的谭派戏,王君直的演出技艺也大增,每逢谭鑫培演出,王君直必到观摩。 由于与谭鑫培的深厚友情,王君直不仅学到了谭派的精髓,还促成了谭梅合作,并提携培养了老生泰斗余叔岩。
Published 01/08/22
梨园行过年的时间表是这样的, 封箱:小年,腊月23 祭台:大年三十 聚餐:大年三十 开台:初一
Published 01/04/22
戏迷们都知道京剧是以徽调和汉调为基础,接受了昆曲和秦腔的某些曲调和表演方法,只是不太知道更是在吸收了天津调后而逐渐形成的,所以,也有人说“徽调与天津调的混合,成为了京剧”。              天津是北京的近邻,是个移民城市,尤其是民国后,一些失势的政客、官僚和军阀也都蛰伏在天津,这就使得这座城市人口构成繁杂,较少保守思想和传统偏见,能够兼容并蓄各流派不同的艺术风格;又是个较早被迫开放的城市,工商贸易的发达,租界林立,使天津成为了中西、南北文化交流的枢纽,有平民观众的热情豪爽,更有很多高层次文化人的精于鉴赏,以至于外埠的演员希求在天津舞台得到天津这个复杂的、各阶层观众的认可。如京剧第一代人物,有须生鼻祖之称的“余三胜”早在1843年来津献艺就引起了轰动,谭鑫培、汪桂芬更与天津有着密切的联系。                特别是梅尚程荀这四大名旦及杨小楼、郝寿臣、高庆奎、马连良,演出新编剧目,和他们改编新的传统剧目,都是先在天津试演,获得天津观众认可,才会到其他地方演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津观众的鉴赏情趣,影响着京剧的走向。
Published 01/01/22
当今没人能超越梅大师,就是连向梅大师的水平靠近,也是还要再下一番苦功才行的。资深票友们说 “史依弘的字儿、李胜素的味儿”,是各自的不足,我就找出,二位《贵妃醉酒》中的“好一似嫦娥下九重”那段,听起来李胜素的声音更干净明亮但是确实却了点儿打动人心的东西,但是他俩都不如梅兰芳唱得娇媚。
Published 12/26/21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已经登峰造极,就像曹雪芹的《红楼梦》,要说谁超越了曹雪芹,谁要是说哪部文学作品超越了《红楼梦》,那都是痴人说梦,谁信谁是傻子。好,我们继续一边听Jessie胡演播的文华先生的文章,一边欣赏梅兰芳的得意门生言慧珠,1961年在上海大众剧场演出《花木兰》的实况录音,巾帼英雄古有证”
Published 12/23/21
20世纪20、30年代,被称为"四大须生"的是京剧老生演员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来因为高庆奎生病,余叔岩、言菊朋去世,"四大须生"就变成了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暨"后四大须生"。
Published 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