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偏见035|马可·波罗传奇:行走、影响与争议
Listen now
Description
- 导语 -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世界范围内,马可·波罗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化符号。《马可·波罗行纪》中所记载的他从威尼斯到中国的丝绸之路大旅行,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各国读者。然而,《马可·波罗行纪》中的记载是否确有其事,一直都存在争议。更有甚者,就连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也遭到了质疑。今年正值马可·波罗逝世七百周年纪念,本期节目,马晓林教授将带着我们回顾马可·波罗其人其书,揭示《马可·波罗行纪》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也正面回答关于马可·波罗的种种质疑。 - 本期话题成员 - 郑诗亮,《上海书评》执行主编(微博@PomBom,豆瓣ID:PomBom) 马晓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元史、中外关系史、民族史,著有《第一次遇见马可·波罗》《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文本与礼俗》《混一礼俗:元代国家祭祀研究》,译有《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货币、食盐、税收的新证据》《珍珠在蒙古帝国:草原、海洋与欧亚交流网络》等。 - 时间轴 - 01:05 马可·波罗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人 04:52 马可·波罗走过了哪些路 07:56 马可·波罗怎样走完如此遥远、艰苦的路途 13:32 《马可·波罗行纪》怎样取得欧洲人的信任 16:00 《马可·波罗行纪》对地理大发现产生的影响 19:29 马可·波罗为何将中国称作“契丹”,以至于让欧洲人感到困惑 22:36 《马可·波罗行纪》怎样传入中国 29:55 《马可·波罗行纪》怎样丰富我们对元代中国的认识 38:14 正面回应:马可·波罗有没有来过中国? 41:31 马可·波罗为什么没提筷子、茶、长城、缠足、汉字? 47:40 中国史料浩如烟海,为什么没提马可·波罗?  51:06 推荐关于马可·波罗的入门级读物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思钊 Yo logo设计 杨文骥 - 音乐 - Danse Macabre - Busy Strings - Kevin MacLeod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4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 抖音:忽左忽右
More Episodes
- 导语 - 庶民能发声吗?著名庶民研究学者斯皮瓦克曾发出这样的经典之问。在过去的历史书写中,小人物的故事常常被遮蔽、遗忘,而回望生活,正是“庶民”的经历织就了历史深处的细节。美国历史学者史景迁的《王氏之死》正是对庶民生活的一次回顾和“发现”。理解中国社会,为什么要回到一个清代的山东县城?蒲松龄的聊斋世界如何成为历史书写的材料?面对一桩悲剧,怎样将梦境写入历史学著作?请听王笛和袁长庚老师带来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袁长庚,人类学者,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王笛,四川成都人,历史学家 - 时间轴...
Published 11/22/24
Published 11/22/24
- 导语 - 作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和以赛亚·伯林不喜欢彼此,甚至伯林厌恶阿伦特到了反感与之并列的程度。在后世学者的眼中,汉娜·阿伦特和以赛亚·伯林在许多核心问题上都存在着重要的分歧。同样作为流亡的犹太学者,两人为何即对“自由”等关键的抽象概念产生差异,又在“犹太复国主义”等政治行动上形成不同的观点?半世纪后重新回溯,后人如何误解了“平庸之恶”?当20世纪思想家面对当代美国政治,阿伦特和伯林会给出怎样的智识判断?重新回到学术传统,为什么说两人又同样是“惺惺相惜”?欢迎收听刘擎、包刚升老师带来的精彩讲述! - 本期话题成员...
Published 1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