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1975年,一对在海地实习的魁北克夫妇偶然遇到了一个5岁半的小女孩。这次相遇改变了三个人的生活。他们本来没有领养孩子的计划,但是却渐渐对这个女孩产生了感情,最终决定带她回加拿大。这个名叫玛丽-若泽. 罗尔的海地孤儿,现在是加拿大歌剧舞台上最著名的女高音之一。
孤儿院时代的匮乏养成“松鼠心态”
罗尔最近在接受Radio-Canada采访时说,在孤儿院度过的那几年在她的性格中留下了一些痕迹。除了对安全感的需求外,她还谈到到自己对食物的“松鼠心态”:家里一定要有存粮,冰箱永远要装得满满的。她在和其他一些被领养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养父母交流过后发现,并不是只有她有这种心态。
在孤儿院的时候,罗尔曾经因严重营养不良大病一场,险些送命。现在的罗尔已经开始发胖。她无奈地开玩笑说,松鼠的腮帮子都圆了。
© Radio-Canada/Mathieu Arsenault初二才意识到自己的不同
小小年纪就来到加拿大,又有养父母把她捧在手心里,融入主流社会根本不是问题。尽管罗尔一家居住的魁省雷维市是一个几乎只有白人居民的小城,罗尔在很长时间里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差别。一直到上中学的时候,“初二或初三吧,”她第一次听到有人叫她黑鬼。
这是她第一次感到因自己的肤色而起的敌意。她受到很大的震动,但是也因此决定,要把自己的肤色和种族当成一个特点,而不是缺点。
接触音乐
罗尔的养母会弹钢琴,琴就放在客厅里。罗尔好奇,总是上去敲敲打打。父母很快就给她找了钢琴老师,后来又送她去学小提琴。罗尔说,可能是当了多年老师后的职业习惯吧,他们总是在发掘女儿的才华,今天让她学画画,明天给她报空手道班。最后他们发现,罗尔最擅长的还是音乐。
罗尔上了音乐学院,主修钢琴。但是学了两年以后,她对自己做钢琴演奏家的未来产生了怀疑,渐渐没有了练琴的动力。她回忆说,那段时间里,她经常是宁肯在走廊里四处晃悠也不愿意进琴房练琴。
2010年的加拿大国庆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出席了议会山庆典。罗尔演唱《天佑女王》:
找到了最适合她的“乐器”
有一天,她偶然听见声乐系的学生在排练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立刻被吸引住了。她把人家的教室门推开一条缝,偷听了一会儿。从那以后,她一有机会就去扒门缝。终于有一天,导演叫她进去听。她从此踏进了声乐之门。
罗尔说,钢琴和小提琴都是外在的乐器。弹钢琴的时候,她的情绪要从大脑到手指,再从手指到琴键,然后才能传达给听众。对她来说,转折实在太多了一点。而用声音表达情绪直接得多,更符合她的个性。
在许多人眼里,罗尔是幸运的。但作为虔诚的基督徒,罗尔说她不相信运气,但相信自己是“得到恩赐的”。因为她的嗓音条件很好,这是天生的。
对于需要许多安全感的人来说,唱歌剧可能是最坏的职业选择之一。罗尔说,在这一行里,听到的”no“永远比”Yes“多。为了驱除焦虑感,“我和神定了一个契约。我保证出力流汗,绝不偷懒,但凡超出我的控制的,我交给他管。”
https://www.rcinet.ca/zh/wp-content/uploads/sites/6/2016/08/006651cb.mp3
(RCI with Radio-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