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有个尼泊尔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对尼泊尔来说,喜马拉雅是一把双刃剑。这既是她陷于穷困的先天诱因,又是她得以长久倚靠的“金山”,因为还有什么比世界最高峰的无敌景观、多样得令人惊叹的生态资源、印度教和佛教混杂而成的情调更吸引目光?或许,还有很多原因,比如,向全世界敞开的博大胸怀,为远方贵客诚意奉上的谦卑,对神明的虔诚,对俗世的泰然,甚至原始和混乱中蕴含的惊喜之美......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经历8.1级大地震,山崩地裂,生命瞬间消亡,古迹顷刻被毁,这个山那边的邻国向世界呈现令人痛心的面貌。天灾的降临让人唏嘘生命,感慨大自然威力,也激发我们更多的好奇,这个低调的邻居,它到底拥有过怎样的美丽和深邃。今天的《素描时光》让我们从旅行者、体验者和记录者的角度重新打量这个神秘的国度。
More Episodes
 十年了,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纪念地震,怎样记忆灾难? 想起两年前,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在《新京报》上读到过的一段话: 回望这场灾难,不是为了以灾难纪念灾难,以一种痛去承接另一种痛,而是为了于温故中缅怀那被灾难夺去的一个个曾盛开的生命,也感受寓于“向死而生”中的人性力道和“人是目的”的分量。 逝者为生者承担了死亡,生者承担灾难的记忆,举凡天灾,莫不如此。唐山大地震过去整整40年了,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年出生的婴儿,如今也进入了不惑之年。历经40年的风雨,我们发现,人性才是可以穿越一切的价值,对个体价值的守护,才是我们面向一切灾难的起点。 所以,同样的,面对汶川...
Published 05/13/18
 十年了,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纪念地震,怎样记忆灾难? 想起两年前,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在《新京报》上读到过的一段话: 回望这场灾难,不是为了以灾难纪念灾难,以一种痛去承接另一种痛,而是为了于温故中缅怀那被灾难夺去的一个个曾盛开的生命,也感受寓于“向死而生”中的人性力道和“人是目的”的分量。 逝者为生者承担了死亡,生者承担灾难的记忆,举凡天灾,莫不如此。唐山大地震过去整整40年了,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年出生的婴儿,如今也进入了不惑之年。历经40年的风雨,我们发现,人性才是可以穿越一切的价值,对个体价值的守护,才是我们面向一切灾难的起点。 所以,同样的,面对汶川...
Published 05/13/18
 十年了,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纪念地震,怎样记忆灾难? 想起两年前,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在《新京报》上读到过的一段话: 回望这场灾难,不是为了以灾难纪念灾难,以一种痛去承接另一种痛,而是为了于温故中缅怀那被灾难夺去的一个个曾盛开的生命,也感受寓于“向死而生”中的人性力道和“人是目的”的分量。 逝者为生者承担了死亡,生者承担灾难的记忆,举凡天灾,莫不如此。唐山大地震过去整整40年了,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年出生的婴儿,如今也进入了不惑之年。历经40年的风雨,我们发现,人性才是可以穿越一切的价值,对个体价值的守护,才是我们面向一切灾难的起点。 所以,同样的,面对汶川...
Published 05/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