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前几天,重庆有位新郎就被4个老同学“非礼”了。事后,他绝对“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单独请这四人吃饭。据说,当天饭桌上的气氛十分尴尬,有两个补上礼金就匆匆离开。还有一位为了缓解气氛,索性打开电视看起了——新!闻!联!播!事后,同学们说:本来想哪天见面再补上礼金,没想到专门把没送红包的人请成一桌,就像老师让犯错 的小朋友站成一排一样。让人心寒。还有的说:“钱送到了,但是以后不会再联系了。”这本是一件小事,没想到却引发了易友们的十万级别的猛烈吐槽——本来送礼都是送的心意,只是现在已经完全被绑架了,有也是坏心意了。这话彩虹姐赞同!婚丧嫁娶,亲朋好友随礼、凑份子,本是表达一份心意。据易友说,它的起源是这样的:在古代穷人家结婚太穷办不起宴席,亲朋好友街坊四邻,有菜的给把菜、有米的给点米、有油的拿碗油,大家伙帮衬着小俩口把喜事办了,全村也跟着喜庆喜庆。现在都不差这点钱了,别把红包看得太重,给与不给,给多给少都别计较,别迷失了我们的本心这件事总让彩虹姐想起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定。这位每年过若干次生日的公子,就深通收礼金这门生意。万万没想到,快一百年过去了,这份买卖不但没绝种,反而发扬光大了!就像易友说的:礼尚往来的民俗,真的被这个一切向钱看的时代整低俗了。钱越走越多,情越走越薄。是的,当红灿灿的请帖变成了红色罚款单;当弥足珍贵的友情,变成了贴着价签的商品;当一桩喜事,变成了一场人情与面子的生意,我们这个自诩为“礼仪之邦”的国家还有何面目谈“礼”?嘴上说的全是礼仪,心里盘算的全是利益。要彩虹姐看,这样的情义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