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人到中年,谁不是刘震云笔下的《一地鸡毛》
洞见
有评论说,刘震云的成名作《一地鸡毛》,给了未成家而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一记耳光。
书里的主人公小林,年仅而立,日常却在买菜、上班、保姆、孩子这些鸡毛蒜皮中来回打转。
不敢有理想,不再有抱负,他变得市侩庸俗,却又充满了簌簌坠落的沉重和对现实的不甘。
这跃然纸上的累和心酸,深藏着成年人猝不及防的崩溃。
年轻的时候,谁都幻想着,要把人生过得光芒万丈。
但生活从来都是一地鸡毛,没有谁能置身事外。
外面光鲜亮丽,家里一片狼藉。成年人的崩溃,往往都源于一些琐碎的日常细节。
小林夫妻今天的崩溃,起因就是一斤变馊的豆腐。
事情很简单。小林早上买的豆腐没及时放进冰箱,变馊了,妻子小李下班回家发现后,便责怪起他来。
面对妻子的怒火,小林也憋屈,早上六点他就去抢便宜豆腐,排了一个多小时队才买到。
因为耽误太久,他上班被记“迟到”,一整天心里也不愉快。
大家一天上班都很累,回家还要做饭弄孩子,单位里遭遇点不顺心的事,回家又要面临这些鸡毛蒜皮。
这个时候,任何芝麻绿豆的小事,都会成为压垮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一斤不值几个钱的豆腐,让夫妻俩吵得一个歇斯底里,一个泪流满面。
在外人看来,小林和小李是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
两人都是机关公务员,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偌大的北京站住脚跟,安家立业。
但实际上,每月紧巴巴的工资,每天一睁眼不得不面对的柴米油盐,分分钟能让他们感到挫败与无力。
小林家在外地乡下,他们现在在北京,没啥根基,万事都得靠自己。
随着孩子的出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两人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首先得解决“北漂”问题。
几经折腾,两人几乎花光所有积蓄,终于攒出来个一居室。
这里离小李单位,坐公交来回通勤要整整四个小时。
然后是“带娃”的事。
夫妻俩都要上班,年幼的孩子无人过来照看,只能每月抠出一个人的工资请个便宜保姆。
便宜保姆好吃懒做,但怕对方迁怒孩子,小林夫妻两人只得装作视而不见,甚至有意讨好。
脸上带着笑,心里却说着:忍忍吧,熬到孩子上幼儿园,立刻把她辞了!
关键的是,还要学会“省钱”。
水龙头不拧紧,让它滴水的同时,水表不转,这样能偷偷存点“免费水”;
明明不爱吃大白菜,为换取单位补贴,响应政策,还是买了500斤;
孩子咳嗽流鼻涕,舍不得买医院开的药,拿单位的感冒药对付……
日子过得斤斤计较,人也变得市侩庸俗。
他们不是没想过改变现状。
年轻人可以闯,老年人可以犟,唯有拖家带口的中年人丧失了向前冲的勇气,只能循规蹈矩,为全家人图个安稳。
就像小林安慰老婆,也安慰自己的那样:“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蛮舒服。”
话说得轻巧,转过头来,又陷进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家长里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中年人,在李宗盛的歌里,已经越过山丘,似乎伤痛都能付笑谈中。
但实际上呢,山就压在身上,躲也躲不掉,绕也绕不开。
纵然没有大灾大难,也没有大病大痛,但每天就像陀螺一样在吃喝拉撒间打转,处理这生活碎了一地的烟火,烦、累、衰、丧成了常态。
哪怕人生一眼便可以望到头,但为了点热腾腾的生活,还是要像打了鸡血般挺着,不动声色的忍着,曲意逢迎的笑着。
你渴望离开,却无处停摆,没有其他依靠,就只剩自己扛着。
困于眼前苟且,难掩中年失意。年轻的小林,考学入京,一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