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In honor of #AAPI #heritage month, I was invited to share my story with the #AsianAmerican audiences living in NY + LA. But perhaps, this story will resonate with you as well :)
(continued from previous segment)
6 年前我开始在电台工作, 这个比我在中国上学的时间都要长。在电台工作可以说是儿时的梦想成真——因为从我开始有记忆的时候,我妈妈就非常非常喜欢收音机。小的时候时常都会在枕边放一个迷你半导体,晚上是听故事、听相声睡觉的。直到后来搬到英国之后,才发现收音机以前收听的节目收不到了。当时我很小,我以为是自己把收音机搞坏了,所以一直不敢告诉我妈妈发生了什么,然后不能够再听到自己喜欢的故事的时候,我就开始假装我是讲故事的人。我会把我的一些公仔摆在窗户的角落那里,然后假装通过麦克风给他们讲故事。当时很多其他的小孩子都在 playground(操场)上玩,或者是玩过家家,play house。但是我当时是 play radio。在电台工作,其实感觉就像是又掉入了另外一个兔子洞一样。一开始非常难适应,不但是因为语言的问题,而且也是思维的不一样。看事情的看法不一样。而且一开始报新闻的时候,英文的新闻跟中文的新闻…… 世界是不一样的。英文里有句话说,a different language gives you a different view of the world. 不同的语言会给你展示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我在电台工作的时候才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因为不同的搜索引擎,用英文关键词跟用中文关键词,搜索出来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一点当时让我感觉就是给节目做 research (背景工作)的时候,就让我很…不但是眼花缭乱,而且冲突很多。我觉得这个冲突是只有跨文化的时候你才会有的。因为在同一个文化、同一种语言里,你是不会有这种鲜明的对比的这个感觉。所以当你有了这个鲜明的对比,你才会纠结,要讲哪一个才好。我在做节目的时候学到很多。我在放广告的时候也学到很多。我在电台的时间,我在不停的去观察其他的 DJ 是怎么样讲话的,他们是怎么样跟听众沟通的,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去听广播。这就让我了解到了中式思维。也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开始有了中式思维的介入,我才可以逐渐的去了解我父母的想法。其实这不单是文化,这也有generation,就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的年龄的不同而导致的思维的不同。我会觉得跟其他的DJ,同龄的DJ,他们的父母和我的父母,有的时候,他们的出发点或者是说出来的话,是一样的。这种共鸣帮到了我很多。在没有这种共鸣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我跟父母的沟通,我都会觉得他们说的话,那些文字就很迷宫一样,因为嘴上说的跟心里想的是有很大出入的。然后在西方长大的我,说的跟想的几乎是一致的,没有太大的出入。所以我是直话直说,就是想了什么就说什么。所以不会说,拐着角,拐着弯去说话,有什么话我都会说出来。不像是中文里的那句话,心知肚明。可是,我怎么会知道 … 用美式的思维去理解心知肚明, 我怎么会知道你肚子里有这么?我怎么会知道你的心里有什么?如果你不说在嘴上的话,如果你不把话说出来的话,我怎么样去理解,要怎么样去 assume? 因为在西方非常注重不要去 assume 别人的想法,不要去 assume 别人的感受。小的时候上学的时候,老师就会跟我们说,如果你去assume,就是你去认为别人的想法,你就会 “make an ass out of you and me” 。因为这个单词是这样拼的: a - s - s
- u - m - e, 所以这是一个记住这个单词是怎么拼写的一个 trick。所以,这是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