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並聽完了所有的集數,內容跟YT 一樣有知識性。也知道77團隊在找尋podcast 的風格,有幾點內容建議:
1.首先我認為採訪的集數在內容上顯得比專題集數精彩,而且更有吸引力,由此會引出後面幾點。很明顯因為來賓的互動,以及志祺對於來賓的興趣,使的這些單集的內容比較活潑有趣,讓人聽起來比較放鬆。
2.但採訪的單集每一集卻都有很不同的風格,有可能是試播集還在嘗試做法,但我覺得還有一種可能是志祺沒有講自己的個人風格與主導權放進節目主持當中,換句話說覺得志祺有點偶包而不敢輕易的決定自己在節目中的人設,很可惜的,間接讓節目也少了些特色,反而每一集都因為不同的來賓而有了該集來賓的風格(台通那集有強烈的「主導權在逞誠手上」的感覺)。
3.專題討論在在YT上,因為有圖文輔助的關係,語速較能讓人接受,而且顏色與插圖的輔助也會讓人覺得比較輕鬆。換到了podcast 上時反而變得文本感太重了,聽起來稍微有點負擔也顯得嚴肅了些,而且觀點感有些不足,回歸第二點的人設主題,在podcasts 這個媒介,因為互動感比較強,所以聽眾更期待有些更有觀點的想法,提出不溫不火的觀點反而很吃虧。同樣有些專題性的節目如:吃史、己歷歷人、時間的女兒等(抱歉歷史類我聽的特別多),都是在嚴肅的歷史主題中用比較輕鬆的對談方式進行講解,並且佐以觀點的討論(在沒有圖文輔助的狀況下,聽眾學習過去沒有接觸過的新知相對就比較吃力,如果文本感又太重,會有扣分的效果)。
4.延伸文本感的問題,或許是長期以來YT都很依賴劇本的原因,在採訪集數也能感覺的到志祺有些在意訪綱與節奏,顯得不是相當的靈活,反而在跟來賓聊到兩人之間私下的互動這些劇本沒有控制到的地方,就顯得自然很多。
以上,分大放厥詞的提供很多意見,感謝您們撥冗閱讀,希望你們繼續加油推出更好的節目。”
凱吉楊 via Apple Podcasts ·
Taiwan ·
05/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