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6 在社会学“熔炉”边,我们聊天纳凉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在今年夏至前后,《社会学看中国》课程完更了。 近期,编辑们又聚在一起聊起这门课。课程总序里周飞舟老师的比喻还是那么让人印象深刻。他说:社会学的中国化就好像是一个熔炉,源源不断地把西方的理论成果拿进来,放到研究中国社会现实的过程中。 熔炉很热,装着几代社会学学人的热忱探索,他们思考家国、边疆、宗族、礼法;它也很冷,在纷繁的当下给我们的头脑降温,让人重新思考生活、土地、和社会。 这期课程后日谈,我们从疫情居家开始,聊家庭、族谱、回乡探亲,也聊北方的炕,南方的灶,刚剁的手,打工人的薪酬,大数据的诅咒。 您也许会问:怎么聊得这么包罗万象? 对呀,这就是社会学。 【本期嘉宾】 主播 | 译丹(音频编辑) 短途飞行嘉宾 | 曾诚(三联书店编辑) 长途飞行嘉宾 | 俞力莎(三联中读内容部boss) 一般嘉宾 | 小杨、曼馨(《社会学看中国》课程编辑) 【时间轴】 04:39 疫情期间,两家父母生活在一块是什么体验 14:39 生活书店现在最叫座的书是关于社会学的? 17:50 回乡探亲,社会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不同视角 22:27 乡村和城市的区别,在于一个火炕 26:46 社会学老师的讲课“内卷”现象 36:06 100多年前的打工人故事,让我听了起了鸡皮疙瘩 38:37 当影视剧里关于算法的寓言,与现实相似度达到100% 42:16 炫耀性消费,但是办公室版本 47:04 东北人海南买房,买的就是资格感 48:41 学习社会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More Episodes
最近几年,“重养自己”的话题在社交媒体引起热议,不管是使劲攒齐小时候喜欢而不得的芭比娃娃,还是找回曾经有限的玩游戏的时间,大家仿佛不约而同地开始弥补起自己的“内心小孩”。 但是,重养自己的意义仅限于此吗?除了物质的遗憾,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哪些情感层面上的“拼图”也被我们不小心遗失了呢?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过去的自己不再感到被亏欠,可以真正勇敢、坚定、乐观地走向未来的一个个人生阶段呢? 之前我们上线了一门精品音频课《把心理学作为方法——重养人生的心灵启旅》,沿着发展心理学的脉络,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划分的人生八阶段为基础,揭示了不同年龄阶段及其相对应的人生课题,并探索如何能处理好这些...
Published 11/13/24
Published 11/13/24
这些年,有关安宁疗护的讨论多了起来,如果末期患者想要在家告别人生,这是可行的吗?本期节目的嘉宾Luna提供了一个样本,她的母亲在58岁时查出晚期胃癌,治疗了26个月后用尽了所有方案,母亲主动提出放弃抗癌,先后入住了两家医院的安宁疗护病房,最后选择在家里迎接死亡,在安宁医生的远程帮助下,Luna和父亲在家中尽力完成了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和心理支持,陪伴了母亲安详离世。 Luna曾在去年接受了《三联生活周刊》的采访,形成了一篇自述报道《母亲癌症晚期后,我在家中为她完成安宁疗护》,我因为制作《从照护到安宁疗护》精品课程,联系到了她,发现我们俩人竟然是6年前的驴友,这期节目里,我们一起坐下,认真聊...
Published 1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