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签订《天津条约》
Listen now
Description
签订《天津条约》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炮轰广州城。同时,法国也借由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第二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同年12月,英法联军兵分三路进攻广州,当地守军一触即溃,广东巡抚柏贵和广州将军穆克德相继举白旗投降,而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他被俘上船时,随从人员曾示意他投水自尽,以保全名节,但他却没有那样做。而是企图通过自己个人的努力,来说服英国继续保持同中国的友好关系。他良苦的用心值得同情,可他书生似的迂腐之举,又着实可悲可笑。 后来,他被囚禁在印度的时候,依旧保持着民族气节,拒绝食用外国食物,当自己所带粮食用完后,便绝食殉国。 叶名琛的悲剧,是清政府无法实施的对外方针造成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期,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上层社会必然出现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人物又会有各种不同的表演,对外国侵略者,有的抵抗,有的投降,还有的则如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令人奇怪不解,其实细细分析也并不奇怪,各种人物的出现,都有着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叶名琛也不是不想抵抗外国侵略者,然而大环境和清廷的对外政策制约了他,而他的出身和经历又导致了他的愚昧、固执和自负,从而导致了最终悲剧的发生。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三月,联军舰队20余艘、官兵2600余人抵达天津大沽口外,要求立即与清政府全权代表谈判,但未达成协议。四月初八,联军水陆并进,落点大沽炮台,进逼天津城下。五月中旬,英、法、美、俄四国公使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五月,英、法联军坚持进京换约,联军舰船22艘、官兵2100人,再次抵大沽口外。这时,大沽口防务已得到加强,炮台增至6座,于海口设置了铁链、木桩等障碍物,部队也加强了临战训练。 五月二十五日,联军出动炮艇13艘,贸然冲入海口拆除障碍物。守军火炮齐发,中敌旗舰,击伤英侵华海军司令贺布。随后,联军陆战队1000余人在南岸登陆。守将僧格林沁急调火器队迎击,在北岸炮台火炮支援下,将敌击退。此战,共击沉、击伤敌炮艇6艘,毙伤敌官兵484人。联军遭此惨败,决心实施报复。六月初,英、法联军1.7万余人、舰船百余艘再次逼近大沽口附近海面。六月五日,联军占领北塘,击败清军,继而攻占新河、塘沽。七月初五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僧格林沁率队经天津退至通州。七月初八,联军进据天津。 咸丰帝觉得联军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便决心与敌一战。当时,僧格林沁率清军3万余人(其中马队万人),部署于张家湾、八里桥一带。联军为逼清政府满足其要求,决心进犯北京,双方在张家湾、八里桥展开决战。八月初四,联军发起进攻,清军马队遭火枪袭击,惊骇狂奔,造成全军败退。八月初七,联军进攻八里桥,僧格林沁用马队从正面实施反冲击,遭到联军火力大量杀伤,被迫后退,八里桥落入敌手。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发生的一场激烈的战斗,因发生地点为八里桥(东距通州八华里)而得名。在此次战斗当中,虽然清军士兵表现英勇,但终因战法、装备严重落后而最终惨败。 档案No.84 《天津条约》:《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
More Episodes
后记:中国历史概况 远古时期与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近60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了用火。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中国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的稻谷和粟粒及农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其势力和影响已达...
Published 04/13/20
Published 04/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