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洋务运动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洋务运动 慈禧太后执政初期,在议政王奕䜣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的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得清王朝得到暂时的稳定。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考虑,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军用和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军事实力,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当时,提倡和主持洋务的人被称为洋务派,在洋务派刚刚产生之时,顽固守旧的清廷对之敌视,由于政府不赞成,甚至强烈反对,当时的洋务派只能在暗中办洋务。 慈禧垂帘听政后,以总理衙门大臣奕䜣,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为抵御外海维护朝廷的统治地位,应当引进西洋先进技术,主要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要维护自身统治,就不得不借助火枪大炮,于是,一场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洋务运动开始了,史称“同光新政”。 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以新政 “自强”、“求富”。首先主要是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先进武器。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设立制炮所,清廷下令,都司以下的军官一律开始学习西洋武操,各省防军也开始更换新式武器。 1864年,李鸿章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福建船政局,1867年开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87年丁葆祯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局。短短几年时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大臣的主持下,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火炮、大炮、弹药、蒸汽战舰都已能够在国内建造,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次大的飞跃,从此,中国大地上产生了自己的资本主义工业。中国的军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各省防军、练军普遍装备了后膛枪炮,并建立了北洋水师。 洋务派大臣李鸿章认为,“求富”是“求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大力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浚饷源,图自强”。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煤矿、铁厂、电厂、自来水厂、织布厂、电报、铁路也相继开始建设,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办,打破了西方资本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64年,李鸿章奏请改革科举制度,清廷陆续开办了外文、军事、西医、电报等学校以培养技术人才。1872年开始向海外派出留学生,西式教育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的思想开始摆脱蒙昧状态,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也就此开始。 但是,在清廷方面,慈禧太后对洋务运动加以干扰,顽固派官员也竭力阻挠,使改革倍感困难。慈禧挪用海军经费来修筑颐和园,致使北洋舰队自建成以后,便没有再革新和添置新的装备。 洋务运动历经30余年,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所以,它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也未能挽救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命运和阻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随着中国被日本打败,洋务派和洋务运动被当作战败的罪魁祸首,国门再次关闭。日本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而中国却一蹶不振,长期落
More Episodes
后记:中国历史概况 远古时期与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近60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了用火。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中国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的稻谷和粟粒及农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其势力和影响已达...
Published 04/13/20
Published 04/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