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冷感是怎麼形成的
聽了蠻失望的,我認為水獺有沒有做功課節目很難好聽,如果一方明顯準備不足,就不會有深刻的對話。但樹懶也沒有嘗試要營造這個對話,變成單方面在「教育」水獺,聽起來蠻不舒服的,政治參與是相對的。樹懶提到「一個人可以在上面花的力氣真的很小很小」,是這樣嗎?還是不願意花更多力氣的藉口。又或者樹懶提到的關於事實查核,但自己也並不是真的都有做到,向他說台灣的政治冷感來自於戒嚴歷史,但台灣總統投票率在民主國家排名不低,這也是可以輕易查證的,若不是參考投票率,這個政治冷感度是如何計算?比較基礎是什麼?還是如同水獺,也是跟著輿論的感覺? 關於政治參與度可以挖深的點很多,像是樹懶提到的「作為一個理性的動物」就可以討論,政治真的可能理性嗎?如何跳脫確認偏誤? 然後是樹懶的台灣中心主義,樹懶提到其他歐洲朋友可以用擔心沒有下一次選舉的幸福,提到「我多麽想活在一個不用擔心明天國家會不會不見的地方啊... 有方法啊,移民啊...」,如果只討論作爲臺灣人的責任很認同,但這種「你看看別人多幸福,我好慘」的暗示就有點諷刺,前陣子兩韓局勢也升溫,光東南亞,有一個拿核彈的惡鄰居就不只台灣,更不要提正在發生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戰爭。不管用人均GDP(30/192)還是幸福指數(27/137),台灣在世界排名都很前面,就算只看選舉,台灣民主指數(2023, 經濟學人)也很高(10/167)。單只考慮台灣人這個身份,拿世界人口當分母,這怎麼看都是抽到上籤,看這上上籤,然後抱怨吧。 雖然大部分在講樹懶,但其實我還是比較喜歡樹懶的部分的,就是水獺沒有做準備無從講起。然後有一些評論很莫名其妙,「不見棺材不掉淚」你們是在討論兩岸開戰的可能性誒,這種說法很不恰當吧。
llIIIlIlll via Apple Podcasts · Taiwan · 03/04/24
More reviews of 住海邊的動物說
我個人認為:去別人國家就應該尊重當地店主的風俗文化。至於他們若來台灣開店;同樣也是要尊重台灣消費者的消費文化。 把拉麵加入冰水;是一種非常不尊重廚師的作法,說句過頭的說法;其實就是對職人的一種挑釁。 所以都會聽到日本有些店是不接外國人(應該說語言無法溝通),他們擔心因為語言無法完全溝通,導致在服務上無法做到最好;索性就直接不接受外國人。
櫻花落秋 via Apple Podcasts · Taiwan · 08/17/23
Do you host a podcast?
Track your ranks and reviews from Spotify, Apple Podcasts and more.
See hourly chart positions and more than 30 days of history.
Get Chartable Analyt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