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坡聊“整体产品”:一位AIGC产品经理的实践思考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西坡(公众号:西坡居)是我的产品知识星球里面的嘉宾,这是他的原创文章,文章写得很好,有实践、有思考、有方法,也欢迎越来越多的朋友一起探讨关于AIGC的产品实践心得。 从2023年4月开始,考研落榜的我参与了春招,并凭借丰富实习和项目经验拿到了一些offer。然而,出于对AIGC事业的浓厚兴趣,我毅然选择了这个领域。于是我见证了国内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的崭露头角,经历了账号销售与课程热潮、百模大战、GPT4的发布、生成式AI的合规管控,以及国内首批大型模型向公众开放,至今我们已进入AI应用的大爆发时代。 刚开始,我的职责与许多的产品经理相似:拿到需求,进行需求分析,绘制产品原型,输出需求文档,召开需求评审会,并跟进至需求完全落地。但由于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仍处在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并没有拿到太多的反馈,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并且能看到竞品也在飞速地迭代。实话说,内心是着急的。所以不断的在尝试接触业务,C端业务,B端业务,去询问用户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我们的产品哪里不行?结论是: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的产品没有解决用户真实的需求,有点用但不完全有用,可以白嫖但不愿付费。 作为AIGC的产品经理,不仅需要有产品设计能力,更要确保产品的技术实现与用户体验和价值同步。而当你负责大型语言模型相关产品时,还需掌握技术框架设计、Prompt工程编写以及最终效果的评估和验收。因为在早期,技术人员往往缺乏这些能力,因为他们难以深入业务。甚至部分的产品经理也接触不到具体的业务。 但时间证明,如果一个新业务的产品没有得到市场的真实反馈和业务接触,那么你会陷入迷茫。同时,对竞品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产品最终可能会走入死胡同。这促使我反思:产品的价值真的仅仅取决于技术进步吗? 我想不是的,产品的价值来自于用户,来自于企业,来自于实际应用。好像这半年是技术在推着产品走,而不是市场和业务推着产品走。这是大公司和创新企业可以做的,但小公司亦或是小团队不行,小团队的创新投入成本和技术能力达不到长时间、大规模创新的成本要求。小团队需要做的应该是回归产品的本质,发挥产品真正的价值。 反观大厂,大型企业可以投入“百模大战”,享有标准化的产品服务、高质量稳定的产品线和庞大的客户群。对他们来说,用AI赋能现有产品要比新建一个AI产品再补充基础服务来得更为经济、高效。这并不意味着小团队不能创新,只是他们的创新应更多地集中在产品定位、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上。 在AIGC这样的新赛道,身为小团队的产品经理我认为需要什么?也是我个人在努力的方向。 1. 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从三四月份的“套壳AI软件”,到七八月份的“C端产品”,到如今九月份,C端产品基本实现覆盖,B端产品的刚刚起步阶段。快节奏,稍纵即逝,慢一步就容易步步慢。 2. 整体产品的思维:什么是整体产品,我看到一篇喜马拉雅产品经理熊叔的观点,我比较认可。 “你在营销时向顾客承诺交付的产品(即强有力的价值主张)与你实际交付的产品是不一样的,两者之间存在落差,要消灭落差。必须强化产品,增加配套服务和辅助产品,使之成为整体产品”。文中列举的例子可能并非普遍适用,但足以让我们理解到莱维特整体产品模型的理念。 1)通用产品(基本产品):iPhone作为一个通用产品,是一款移动智能手机,具备通话、短信、上网等
More Episodes
随着Llama 3的发布,国内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开启了炼丹之旅。Llama-3 8b在惊人的15万亿令牌上训练,而Llama-2仅为2万亿。毋庸置疑,Llama 3目前是开源大模型中能力最强的!其跑分成绩已经赶上了GPT-4。 然而,Llama3的优势不仅限于此。作为开源大模型,每个人都可以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定制,这意味着相比GPT,它具有更强的定制性和安全性。另外,Llama3...
Published 04/26/24
Published 04/26/24
今天要介绍的这篇文章《The Bitter Lesson 苦涩的教训》是由知名计算机科学家,阿尔伯塔大学、DeepMind的神经网络专家Rich Sutton 在 2019...
Published 04/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