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从Google+学到的8条产品经验 8 product lessons we can learn from Google+ 作者 保罗·亚当斯 Paul Adams (@PADDAY) 产品副总裁@INTERCOM 2014年5月8日虽然我在最初的Google+团队工作过,也是发明“圈子”这个概念的人,但我早就离开了这个团队,也没有什么内部消息。这篇文章也不包含任何机密信息。我只是简单地分享我思考清楚的产品经验,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所有的内容都来自公开的信息。
1. 关注人的问题,而不是公司的问题
关于Google+ 到底怎么了的讨论,其中核心主题是Google 在Facebook 崛起之际到底面临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依然存在。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所有围绕这个问题的讨论都是以公司作为出发点的。对于Google+可以或者应该解决的人的问题的讨论则所见甚少。如果Google+ 想要有和Facebook 一样的用户参与度,它需要考虑如何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本质的提升。大多数人毫不关心Google 所面对的问题。同样,他们也不用Facebook 去搜集和他们自身相关的数据来进行更精准的广告投放。他们仅仅是希望有更好的工具来帮助他们过上更快乐和更满足的生活,而且他们往往不会看到工具在未来的长远价值。关键是社交软件的创新并没有完结。人们想要更好的方式来构建、维系并发展关系吗?当然,人们想要更好地和他人分享体验,不管身在何处?这些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人们甚至也不知道他们在未来如何分享自己的经历,这也是Facebook对于Oculus Rift的收购会如此有趣的原因,而Google+ 的绝大部分提供的都是别处已经存在的服务。互联网依然在其婴儿期。还有如此多发明创造的空间,如此多的机遇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完全没有必要担忧来自竞争的威胁。互联网并不是一个零和的游戏,也没有一个关于产品结局的定论。2.可感知的价值应大于可感知的付出
我的通讯录里有很多我认不出的人。这基本上是我人生中所有的人,但由于我糟糕的管理,我最私人的设备中最私人的一部分却充斥着陌生人。其他人的情况也差不多,原因很简单:并不值得让通讯录及时地更新。这也是Google+ 圈子的问题。对每个人来说,感知到的价值是明显的。圈子更清楚地划分了线下人生的样子,人们与不同的人分享生活的不同部分。这也是当时Facebook的阿喀琉斯之踵——Facebook的设计模式是和所有的人分享所有的东西。这限制了人们愿意分享的内容范围。但这是一个困难的设计问题,仅确定一个明确的用户价值还是不够的。相比产品的初期洞察和独特卖点,执行力也同样重要。像绝大多数移动通讯录那样,人们并不会手动将朋友添加进圈子里,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也不会保持更新。圈子需要持续的用户操作,尽管有其价值,并不值得为之付出。用户界面再好看也不管用(如下图),动效再流畅也是徒劳,体验再好玩也没有意义。人们并不会使用这个服务,因为可感知到的付出大于可感知的价值。个人认为,这没有办法解决。用圈子就像现实生活的社交圈,需要的手动操作却违反直觉,所以这个概念不能成功。是时候重新想想了,这稍后会继续讨论。3. 缩小范围和更加聚焦,请加以耐心,互联网还年轻
除了像Instagram这样极少数的应用之外,社交网络需要很多时间来建立和巩固,就像现实中的关系一样。这需要耐心和特别的专注。太容易就会朝三暮四。Google+ 一次性全部都想要。在Facebook崛起的同时,Twiter也在发展,Google+尝试与两者同时竞争。Facebook和Twitter是满足人们不一样的需求的不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