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你可能会对「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是你一定知道2014年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也一定对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感到熟悉。 这期节目中,我们聊聊罕见病,也聊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渐冻症这种疾病以及关于它的药物研发的故事。 👨🏫【本期嘉宾】 周叶斌,遗传学博士,现在药企从事免疫学研究(微博:@生物狗Y博,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时间轴】 Part I:关于罕见病 02:10: 什么是罕见病?罕见病药物研发为什么困难 ? 05:14: 罕见病的都是遗传病吗? 10:31:  罕见病药物研发为什么困难? 15:03: 孤儿药法案对罕见病药物的推动 Part II:关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25:07: ALS及药物现状:有效药物屈指可数 31:40: ALS药物研发困难:病都搞不懂怎么搞药? 33:50: AMX0035药物背后的故事:反转又反转 48:57: ALS有哪些生物标记物? 51:06: 关于FDA对新药审批的讨论:灵活度有益药物审批吗? 57:04: 一些对CNS药物研发的展望 📖...
Published 06/13/24
Published 06/13/24
这期节目我们与向日葵儿童公益项目进行合作,邀请到参与儿童肿瘤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来讲述他们的故事:从志愿者的视角来观察肿瘤儿童的日常;儿童肿瘤的患者康复多年后的感悟与成长;以及线上编译志愿者们的付出与收获。 儿童肿瘤虽然是一个看似严肃的命题,但是大家的分享并不沉重。向日葵儿童公益项目通过科普、科研和社工,为儿童肿瘤患者及家庭服务。谢谢志愿者们既往的付出和这期节目中的分享;也希望听友朋友们了解到这些故事,对这群既普通又特殊的孩子们予以关注,共同关注和服务肿瘤患儿家庭! 愿我们无论多大,都相信美好且拥有力量! 👫【时间轴+分享嘉宾】 第一章:陪伴 1:35 华峰 :真正的爱可以超越死亡和黑暗 3:58 磊磊 : 陪伴子琪让我对生命的力量和人的韧性有了更深的体验 6:28 小君子: 我们的陪伴一定会让孩子们在漫长枯燥的治疗中感受到乐趣 7:58 赵佳怡 : 让自己的每天都像春天一样的温暖美好 第二章:低谷 9:45 凌霄 :如果命运是最烂的编剧,要争取做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 12:20 敏敏:孩子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未知 14:53 晓玲...
Published 05/29/24
我们在节目中我们与公益人菠萝博士聊聊他的科普和公益之路,也聊聊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一起看看这位癌症生物学博士的主流与非主流生活。节目虽然略长,但是越聊到后面我们越能走进菠萝的内心,感受到他的真诚与对公益事业的热爱与信念。 👨🏫【本期嘉宾】李治中,笔名“菠萝”,癌症生物学家,科普作家,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时间轴】 Part I 关于菠萝和科普 2:50 菠萝的多重身份:不务正业但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7:48 聊聊《癌症与社会》这门很受欢迎的通识课 11:23 啥?清华美院的同学是选《癌症与社会》最多的院系? 16:51 印象最深的课后作业:用音乐和美术来讲述癌症治疗 Part II 关于公益和慈善 17:31 决定回国成为全职公益人也是遵循内心的选择 21:29 聊聊聚焦儿童肿瘤的向日葵儿童基金会 27:50 公益就是信任的桥梁 30:26 加入向日葵成为葵花籽志愿者吧! 34:22 做公益过程中有太多太多印象深刻和让人触动的故事 43:09 儿童的临终关怀是基金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48:25 这些年与医生和患者们接触过程中感受到的一些医疗上的问题 57:03...
Published 05/13/24
这是时隔一年我与和渊老师的又一次对谈,和渊老师再一次袒露心声,与我们畅聊她当初做出选择时的利弊权衡,以及这些年作为高中老师以后的困境和破局。 如果大家对任何教育的问题感兴趣想要听渊老师聊聊,欢迎评论留言! 【人物】 和渊,清华大学博士、人大附中高级教师、畅销书作家,海淀二宝妈妈,著有《成为学习高手》、《给孩子的费曼学习法》、《成功养育》等 【相关单集】清华博士当高中老师是浪费吗?(上)
Published 04/19/24
人工智能在医药行业有哪些应用?AI制药的瓶颈和挑战有哪些?我们今天就与AI药企深势科技的两位计算科学家一起聊聊人工智能在医药产业的应用 【内容提要和时间线】 2:06  嘉宾的自我介绍 7:10  人工智能并不是最近在医药领域火起来的 11:40  AI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19:22  为什么有些人积极拥抱AI但是有些人却质疑AI制药的逻辑 26:57  AI能我我们带来“新”的idea么 28:07 如何验证AI给产业带来的助力 39:37 以深势的Kv1.3抑制剂为例,聊聊AI如何辅助药物的发现 44:53  AI制药的瓶颈和挑战有哪些 49:32 模型训练过程中如何应对数据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55:21  AI公司如何赚钱? 59:43  AI未来发展的期望和愿景 【嘉宾】 王冬冬 深势科技计算生物学负责人 朱正诞 深势科技计算化学负责人 【聊到的一些内容】 Uni-Mol: Uni-Mol 是由深势科技发布的一款基于分子三维结构的通用大模型,在蛋白-药物构象生成、单步逆合成设计、药物毒理性预测、碳捕捉材料性质预测、OLED...
Published 04/07/24
《解药》是《十亿美元分子》的续集,讲述了福泰制药从1993年2013年的发展史,少了些科学,多了些抓马! 0:30  好久没更,先闲聊一会儿 6:49  进入正题:《十亿美元分子》内容回顾 8:58 《解药》内容简介:1993-2003福泰制药 11:35“真正的故事,涉及一群人或者几群人” 21:49 内容分享:福泰制药的“广进计划”—怎么跟咱们今天有点儿像? 33:22 大小药企之间的合纵连横 – 一种微妙的关系 39:17 博格:谁家好人的爽文男主下岗啊? 46:28 药企与华尔街的博弈 【相关单集】 《十亿美元分子》:新药研发,靠理性还是靠运气?
Published 03/28/24
各个平台上关于减肥神药GLP-1和司美格鲁肽的内容已经很多了,但是我们这期想要深挖的是神药背后的研发故事:是谁发现了它又是谁成就了它?在巨大的资本和利益背后,又有哪些争议和博弈? 【时间戳】: 02:57 主播的身材焦虑和减肥经历06:31 GLP-1被评为Science杂志年度突破,并引发了巨大的社会效应08:19 Habener实验室最初在琵琶鱼中鉴定出了编码 GLP-1 的基因10:58 莫伊索夫-GLP-1的幕后英雄14:34  GLP-1背后的荣誉与专利之争19:38 第一个GLP-1降糖药来自于蜥蜴的毒液21:59 “GLP-1之母”克努森如何挽救即将被砍的项目25:18 降糖药转身变成减肥药?—故事没那么简单!30:57 诺和诺德和礼来的减肥药之争36:17 国内药企也卷起来!38:49 司美格鲁肽很神,但是我们真的需要么? 【相关链接】 GLP-1 drugs are transforming diabetes, obesity and more. Could a Nobel be next? Science 杂志2023...
Published 02/22/24
人类的基因组与其他的两类黑猩猩相比,只有1.6%的差异,那这1.6%里中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与黑猩猩之间的巨大差异呢??《第三类黑猩猩》是人类社会学思想家贾雷德·戴蒙德的第一本书,也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他在书中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与黑猩猩的分化是从哪里开始的?我们为什么是一夫一妻制?我们是怎样择偶的?……我们也开了很多脑洞,大胆猜想和推测了一些问题的答案,哈哈哈 【时间线】 1:57 贾雷德·戴蒙德是怎么从研究胆囊的生理学家变成畅销书作家的 4:37 《第三类黑猩猩》中提出的关于人类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8:04  书中所揭露了赤裸又残酷的人类真相,人类历史没有想象中美好 12:07  本书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给我们聊禁忌问题提供了合理的理由 15:45 我们的人生是被设计和决定好的吗? 18:14  回顾人类历史,农业的发展似乎让我们的生活变糟了 23:36 人类女性为什么会停经,而不是一直生育? 25:01 人类只是基因的载体?不婚不育可以抵御基因的暴政么? 32:36 人类学家给我们的择偶提供的启示 (含脑洞) 40:21...
Published 02/08/24
2023年10月,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被授予了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奖励他们在核苷碱基序列修饰上的突破性发现,加速了预防新冠的mRNA疫苗的研发。我们今天就来聊聊mRNA疫苗的前世今生,以及此次诺奖背后的争议。 【我们聊到】 03:37 Part I mRNA发展小史(图1)很久以前,没人认为mRNA能成为药物 mRNA成药的两大瓶颈:合成问题和稳定性问题1990s-2000s mRNA发展遇冷,大厂纷纷退场,biotech 公司崛起 11:34 Part II 疫苗研发的关键人和技术突破考里科坎坷的人生经历mRNA的核苷修饰对疫苗的重要意义 (图2)库里斯和他的脂质纳米颗粒在疫苗递送中功不可没疫苗研发过程中的中国科学家 27:56 Part III  mRNA得诺奖,配么?诺奖的规则是什么?mRNA疫苗颁和平奖更合适么?还有谁更配得诺奖?诺奖的迷思:不止有科学,还有政治。图1. mRNA疫苗编年史 图2. mRNA疫苗的结构 【相关单集】 王年爽:新冠疫苗研发故事 【相关文献】 The tangled history of mRNA...
Published 01/21/24
今天我们聊聊教育。“寒门学子”“小镇做题家”是近年来的热词,今天的话题就围绕着描写这个群体的两本书展开—一本是香港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雅君出版的《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另一本经常跟《金榜题名》一起被提起的是北师大程猛老师的《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雅君和程猛老师跟我一起聊了聊我们的成长经历,读大学时的迷茫与挫败,以及如何构建关于自己的独特的意义感。 书店里两本书排排放在显眼的地方 【我们聊到】 创作这本书对雅君来说是个life changing的过程 程猛老师的大学经历和转折点 不论属于哪个阶层,我们的选择都存在“直觉依赖” 金榜题名之后的“文化挣扎”—有可能成为独特的资源 走出“文化挣扎”,往往只需要小小的支持和鼓励 我们如何寻找和构建生活中的意义感?寻找联结,从小事做起。 教育系统中的“失败者”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 关于“优绩主义”—如何抵抗社会强加于我们的价值系统?【相关链接】 人物:寒门子弟上名校之后 【程猛老师参与的两期播客】 博士生抑郁体验(上):探索免于自责的可能性 E8 博士生抑郁体验(下):断裂、重塑、寻找人生的支点...
Published 01/09/24
《癌症传:众病之王》曾获2011年普利策奖,它是一部人类对抗癌症的战争史诗,战场在医院、实验室、国会甚至法庭,战士是病人、医生、科学家、政客还有律师。敌人呢?我们才刚刚看清他在哪里…… 【时间线】 3:34:作者简介:悉达多·慕克吉的学业和写作之路 5:59:全书简介:《癌症传》回答和讨论了哪些问题? 15:33:第一款化疗药竟然是这么发明的? 21:11:人物划重点!西德尼·法伯 24:10:癌症登月计划--马丽·拉斯克与《癌症法案》 29:37:姑息治疗还是治疗吗? 37:14:烟草史也是肺癌史 45:47:癌症房的地图和降落伞 【插曲】 MISIA - 逢いたくていま
Published 12/26/23
科学家,咨询顾问,投资人和科普作家---我们今天的嘉宾是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员王立铭老师。他与我们聊了聊自己十年来自己专栏与书籍写作的历程与转变,顺便也给我们提了些突破生物圈“内卷”的小建议。 【嘉宾】 王立铭 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员、凯风创投合伙人、科普作家 【我们聊到】 · 作为六边形战士,王老师怎么定义自己的主业和副业 · 专栏《巡山报告》的受众、选题和创作的初衷 · 10年科普写作的一些收获和经历的一些转变 · AI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故事再生产? · 为什么会写《王立铭进化论讲义》 · 给生医药学生们的一些职业建议 · 如何看待AI制药目前的发展状况 【相关链接】 专栏:王立铭--巡山报告 (免费) 【相关书籍】
Published 12/17/23
这是一期基因细胞治疗和CART疗法的节目,我们聊到:· 何霆毕业为啥不找工作跑去创业 · 艳萍姐为啥扔掉铁饭碗从中科院去了biotech · 资本市场:投资人是顾客,CEO就是厨子? · 细胞治疗是什么,为啥那么贵 · CART的挑战和瓶颈有哪些 · 中国啥时候能有个first-in-class的药物 【嘉宾】艺妙神州医药公司的创始人  何霆艺妙神州研发总监  丁艳萍 ===== 经过改造的T细胞受体 (CAR)结构 CART细胞所激活的免疫反应
Published 12/05/23
这次樱子、钟琇、还有我讨论了一本与“死亡”有关的小书,在这个大家都在质疑人生意义的时代,作者保罗的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灵感。 我们聊到: 我们身边是否有过“死亡”?如果生命只剩有限的时间,我们要怎样度过?如果另一半身患绝症,我们是否会陪伴到最后?死亡是苦难,但也是一份礼物。
Published 10/07/23
一款创新药,经过实验室里的层层筛选后,还要经历严苛的临床试验,上市前申请,药监药监局审评等关卡才能最终上市,可谓九死一生。今天我邀请到曾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的李艺,和在跨国大药企医学部工作的孙天墨来跟大家聊聊创新药的审评与上市。 【我们聊到】1. 为什么从医生转行进入药品行业?2. 新药研发都要经过哪些考验?3. 什么是药品的生命周期?4. 大药企的医学部都做什么?5. 临床试验如何进行,谁来监管?6. 临床试验通过了,如何申请上市?7. 国内药品审评与国外的一些区别?8. 三个医学生关于医学教育的一些思考和讨论。 【嘉宾】李艺     清华大学临床试验中心博士后,曾任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孙天墨  诺华医学部医学顾问 【英文缩写】CDE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IND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申请-- 开始临床试验之前的申请NDA (New Drug Application)--新药上市申请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CRA (Clinical...
Published 09/16/23
人类已经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演化,为什么还没能清楚掉各种致病基因?为什么人体还不能打败各种细菌病毒?为什么还会衰老?为什么还会得冠心病,糖尿病和癌症?《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其实应该叫“达尔文医学”,它是一本从演化的角度解释“生病”这件事的书。它不仅给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演化生物学的解释,也为很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我们聊到】 什么是演化医学?它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什么是疾病的近因解释和演化解释?人体远没有想象中完美,而是在自然选择中妥协的结果如何预防癌症?(哈哈哈这是一个地狱笑话)严重的致病基因怎么没被自然选择清除?现代病是怎么产生的?繁殖过程中的“雌雄之战”和“母婴之争” 【收听平台】Apple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
Published 09/01/23
王年爽博士现在任职于全球top50的大药企再生元 (Regeneron), 他在博士后期间的研究成果最初并没有获得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却在新冠爆发后被应用到了各大药企的疫苗当中,加速了疫苗的设计。这期节目我们一起聊聊年爽师兄的研究,他在美国所经历的疫情以及他对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些看法。 我们聊到: 1. 从博士以来的研究兴趣和博士毕业的选择 2. 对疫苗设计至关重要的研究却遭遇了5次拒稿 3. 中美关系紧张,新冠爆发时在美华人受到排挤 4. 如何转型到工业界的? 在大药企工作的体会 5. 中美药企的一些差异 6.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得到广泛认可了么? 7. 关于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些讨论 8. 经历疫情,一些思考和感悟 【嘉宾】 王年爽 再生元Principle Scientist 王皓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生 【收听平台】 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
Published 08/13/23
一期没嘉宾,没干货的闲聊,跟大家发发牢骚。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Published 07/23/23
这期节目请到了清华工研院的金院长和migrasome的幕后大佬俞立老师来聊聊迁移体相关的科研,国内生物医药的产业转化,以及教授老师开公司的体会。 【嘉宾】俞立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迈格松生物科技公司创始人金勤献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 【相关单集】 教科书里没有的细胞器,你信么?|Migrasome的故事(1) E15 初创药企就是一边飞一边组装飞机?|Migrasome的故事(2) E16 【时间线】Part I 迁移体的发现与科研的品位03:00 迁移体是什么?是怎么被发现的?09:06 实验室全面转向未知的迁移体研究,充满挑战。17:14  面对难啃的骨头,俞立老师怎么给学生打鸡血?20:57 科研的品位要如何培养?怎么样找到值得研究的课题?24:43 现有的科研环境支持青年科研工作者自由探索吗? Part II  生物创新的转化和创业的体验34:13 迈格松这家公司是如何成立的?38:31 国内的科研转化跟国外比有什么差距?44:55 开公司的体验是什么?跟做科研有什么矛盾冲突吗?49:50 教授创业失败率很高!50:41...
Published 07/02/23
《十亿美元分子:追求完美药物》讲述了在20世纪90年代的波士顿,化学家乔舒亚伯格(Joshua Boger)从零开始创立一家初创药企--福泰制药(Vertex)的故事。故事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科学,商业,竞争、运气,信念.....这些元素在福泰最初的失败和后来的成功中都必不可少。最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的创新药企正在经历的冒险。 【嘉宾】钟琇 清华大学生物博士 现任职初创药企崔樱子 清华大学生科院博士后
Published 06/15/23
认识和渊姐是从颜宁老师《女科学家去哪了》的直播,她在博士毕业后选择成为了一名高中老师并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热爱和意义。这期节目我跟和渊师姐聊了聊她当年的职业选择,她写的《成为学习高手》这本书,以及现在的高中教育。 【嘉宾】和渊    人大附中高级教师,清华博士 【时间线】Part I 关于和渊师姐的博士经历和职业选择0:05:58 读博期间科研受挫,从怀疑人生到思考未来。0:15:05 成为高中老师的决定导师和家人是否理解呢?0:17:22 除了想成为老师,还想成为一名作家--并且做到了。0:21:05 在人大附中当生物老师是怎样一种体验呢?0:27:46 老师这份工作中有什么喜欢和不喜欢的部分? Part II 聊聊国内的高中教育0:31:08 在有高考的前提下,我们有希望实现素质教育吗?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造  性和批判性思维吗?0:45:44 《成为学习高手》这本书是怎么写成的?0:49:59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高中生们有探索兴趣和爱好的自由吗?0:51:23 很多学生为什么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呢?又怎们样提升动力呢?1:02:58...
Published 05/29/23
“生命守门人”是以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自杀、自伤为目的培训项目。对这个项目的关注源于我这一年来阅读的一些资料和发生的一些令人痛心的故事。以下是我看到的一些的统计数据:第一个是中科院心理所做的“国民心理健康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筛出率是24.7%。第二个是国家卫健委做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2021年公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存在精神障碍的儿童青少年比例是17.5%(精神障碍是指需要去看精神科医生、服药的疾病程度)。面对残酷的现实,我希望自己能尽到一点点绵薄的力量帮助到那些可能有危险的孩子们,哪怕只是让他们知道我们在这里,一切就还有希望。 【嘉宾】 屈笛扬 清华大学万科公卫学院陈润森课题组 博士后 刘博文 清华大学万科公卫学院陈润森课题组 科研助理 【提到的单集】 博士生抑郁体验(上):探索免于自责的可能性 博士生抑郁体验(下):断裂、重塑、寻找人生的支点 【时间线】 0:04:33 学习心理学的初衷和动力0:08:25 笛扬作为心理咨询师时常见到的一些问题0:11:49 生命守门人项目是什么?0:14:16...
Published 05/04/23
书接上回。这期我们请到北京迈格松生物公司的两位研发负责人为大家介绍迁移体在医疗转化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他们在产业界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如果想去药企工作的话快来听听他们的体验和建议。 【嘉宾】 周禾 北京迈格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裁,研发负责人戴宸 北京迈格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监,药物递送负责人 【时间线】 0:02:25 嘉宾们丰富的职业经历 0:13:36 在大药企,CRO公司,仿制药公司工作有什么体会? 0:17:56 大药企,小药企,哪款适合我? 0:26:32 大药企和biotech有啥关系? 0:29:14 在药企做科研是需要情怀的 0:33:38 切换赛道的契机是什么?怎么发现自己擅长的事? 0:42:44 药企研发是什么样的?和高校研究有什么区别? 0:52:26 迈格松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0:54:56 关于递送系统的一些科普,以及迁移体能干什么? 1:04:44 一个全新的研究成果转化,它的机遇和挑战都有什么? 1:12:20 关于去产业界工作的很多建议(都是干货!)
Published 04/07/23
姜东和雨薇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深入研究了migrasome (迁移体)的形成机制和功能特点,但他们常常被问到的问题是:迁移体是真的么? 【时间线】 Part I 迁移体的研究 0:04:05 迁移体是个啥? 0:09:39 迁移体是如何被发现的。 0:14:57 新的细胞器?大家相信么? 0:20:05 新领域没有范式可循,姜东如何开拓自己的研究方向。 0:32:54 雨薇在试错中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0:49:43 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研究中的不确定? 0:58:27 投稿过程比做实验更困难。 Part II  迁移体的医药转化 1:08:22  短短十年,迁移体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医药转化。 1:14:28  迁移体是座金矿,还有太多的未知。 Part III 关于教职和个人发展 1:16:38  雨薇独立后如何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 1:24:00 实验室成立了一年,有什么心得体会。 1:25:29 关于找教职,雨薇的建议是..... 1:30:21 姜东关于未来和科研的建议 【嘉宾】 黄雨薇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 教授 姜东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Published 03/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