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本專欄完全免費,請大家支持一下我的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c/chonghead 或Buymeacoffee https://buymeacoffee.com/chonghead 「劏房」雖然有負面意義,但也有它的社會功能,它是一個最簡潔的意象,匯聚了民眾對政府,以至香港整個房地產市場的不滿,形成一種持續的社會壓力,鞭策所有人直面殘酷的社會現實,是個相當典型的現實的社會建構(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說它是建構,絕不是說它無中生有,相反,它是活生生的社會現實,既引來新聞媒體持續的報導追訪,也引起同情與同感,電影電視以劏房居民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也不絕如縷,社會服務界亦把劏房戶視為貧窮的同義詞,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扶貧項目。總而言之,它成為一個大眾情感、論述及敘事反覆投注其中的對象,也是一個實踐與介入的客觀對象。
Published 10/30/24
請訂閱我的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chonghead 或一次性支持: https://buymeacoffee.com/chonghead 就在這一次「回歸資本主義」之前的兩天,著名的美國馬克思主義文化評論家詹明遜(Fredric Jameson)逝世,他終生沒有像馬克思晚年那樣,把大部份心力放在解開資本主義秘密的工作之上,卻拼命地評論種種文藝與流行文化文本,然而,他卻對「回歸資本主義」有獨特見解: 「有關社會主義,我們會碰到更多令人困惑難以解決的兩難,涉及共同體或集體⋯⋯沒有非超驗的資本經濟機制,所有訴諸於道德激勵(例如切古華拉)或政治掛帥(如毛主義)的努力都會快速耗盡生命力,最後剩下兩個雙生兒般的另類選擇:回到資本主義,或建立這個或那個現代形式的「東方專制主義」。」
Published 10/08/24
Published 10/08/24
請訂閱我的Patreon: 或一次性支持 著名的美國馬克思主義文化評論家詹明遜(Fredric Jameson)逝世,他終生沒有像馬克思晚年那樣,把大部份心力放在解開資本主義秘密的工作之上,卻拼命地評論種種文藝與流行文化文本,然而,他卻對「回歸資本主義」有獨特見解: 「有關社會主義,我們會碰到更多令人困惑難以解決的兩難,涉及共同體或集體⋯⋯沒有非超驗的資本經濟機制,所有訴諸於道德激勵(例如切古華拉)或政治掛帥(如毛主義)的努力都會快速耗盡生命力,最後剩下兩個雙生兒般的另類選擇:回到資本主義,或建立這個或那個現代形式的「東方專制主義」。」
Published 10/08/24
平心而論,「仇日」不是官方的主要目的,當政者不是希望搞壞民眾與日本人的關係,真正目的是要建構愛國主義⋯⋯它未必是白紙黑字的思想課教科書,而是散佈各處的隱藏課程(hidden curriculum),甚至在流行文化及互聯網上一種情緒氣氛。
Published 09/29/24
請付費支持Patreon 「10%日裔台灣人」論,在歷史文獻、人口普查以至日常觀察也找不到任何根據,只有在華文網絡世界某些角落裡莫名奇妙地流傳。⋯⋯
Published 09/05/24
1841年的〈義律公告〉說:「凡有禮儀所關,鄉約律例,率准仍舊,亦無絲毫更改之議。且未奉國主另降諭旨之先,擬應大清律例規矩之治,居民除不拷訊硏鞫外,其餘稍無所改。凡有長老治理鄉里者,仍聽如舊。」但到底香港華人是否由大清律例所治?1946年的潮州人是否仍然認為鄉例適用,殺所謂「姦夫淫婦」是否可以?
Published 08/20/24
1946年1月12日,男子林添章(37歲)被控於大埔錦山村35號槍殺其繼母李樹嬌(49歲)。這是香港重光後的第一宗謀殺案,這說明了戰後香港社會甚麼特性?
Published 08/20/24
奧運結束了,在我腦海裡留下的不是香港精神⋯⋯ 前奏音樂:From the album: GuitarFreaks Instrumental Rocksongs #9
Published 08/12/24
「2009年南投縣埔里鎮年僅27歲的婦女林于如,因積欠賭債,為詐領保險金,殺害自己的母親、毒死婆婆及丈夫,最高法院在2013年6月14日判處死刑定讞,成為台灣第四位女性死囚。」(維基百科) 她真是「驚世媳婦」與「黑寡婦」嗎?這樣描繪林于如是準確嗎?對她公平嗎?有沒有另一種更合理的描繪? 作者胡慕情是自由記者,曾任職台灣立報及公視,主跑環境議題與社會運動,現任鏡文學文化組採訪主任;她的評論及專題報導見於報導者及端傳媒,曾獲不少新聞及圖書大獎。
Published 07/07/24
明朝的崩潰的原因,就是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及無能腐敗的士大夫?歷史學家卜正民的新著(2023英文原著,2024中譯本)嘗試整理氣候與糧價資料,指出這才是導致大明崩潰的最根本的原因。
Published 06/27/24
作者裴敏欣為美籍華人政治學家,專長為中國政治經濟、中美關係,任Keck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nd Strategic Studies主任。他在新著中勾劃出一個「人民戰爭」式的中國情報系統的歷史及結構。
Published 06/04/24
今集介紹游靜對《富貴逼人》系列及周星馳電影的分析。 「從階級差異矛盾發掘笑料,站在小人物的位置表達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科技文明的反抗,也是二十世紀初全球喜劇電影的底色。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在大半個二十世紀電影史的發展歷程中,其喜劇進路竟然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關注;在八、九十年代,大約九七年以前的十年間,在貼近當代社會呈現的同時,風格上卻回到中國敘事電影不注重發展情節的前現代階段⋯⋯」 「周星馳在《長江七號》之前的作品,經常把對階級與被殖民身分(包括對國族、本土)等焦慮移置在關於性別失常的笑話上,讓觀眾認同周星馳身處(各種)制度底層之餘累積的負面情緒,發洩在一個看來無關痛癢,自己相對安全的領域上,獲得一種重新的自我肯定:不論你多給人看/揍扁,不論你跌倒多少次,你都不會像如花這樣明顯醜陋/「變態」/不知「羞恥」吧。」
Published 05/29/24
甚麼是香港電影的源頭?游靜沒有給我們答案,卻給了不少我們意想不到線索。 1930年上海是中國甚至是東亞地區的電影中心,當中有不少廣東人,包括著名的阮玲玉及胡蝶,她們算是香港電影工作的鼻祖嗎?由上海到香港,游靜發現一個「姊妹家國」的次類型電影,十分有趣。
Published 05/21/24
參考書目: Edward, Said. 1978. Orientalism.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Klein, Christina. 2003. Cold War Orientalism: Asia in the Middlebrow Imagination, 1945-1961. Oakl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比起《國王與我》,《幕府將軍》的小說或如今的版本可以說一種進步,把帶有東方主義色彩的東西重新處理,可以說是後或新冷戰的東方主義。例如小說描繪西方人眼中日本人的野蠻、殘忍及不可理喻,武士動不動便砍頭、切腹等等,但由於這次電視劇改編的細節夠多(集數也較第一個版本長),更加上十分刻意安排鞠子全程當語言及文化翻譯,因此,劇中的英國人John Blackthorne (Cosmo Jarvis)與觀眾像個初出道的人類學家,體驗文化衝擊與差異。」
Published 05/02/24
本集以薩依德的對位閱讀,解讀一下《三體》。 Edward, Said. 1993.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Vintage. 「不禁讓人聯想到新冷戰,美國以至西方國家對中國威脅的恐懼,但若這真是個威脅,難道西方國家沒有責任嗎?中國「崛起」美國沒有貢獻?嚴格來說,電視劇渲染的不是薩依德說的東方主義或東方專制論,當中的遺緒,經過大量科幻處理,勉強可稱為「黄禍論」,卻又不太有種族主義色彩⋯⋯」
Published 04/30/24
香港垃圾徵費政策為甚麼喚不起市民的熱情?而且還怨聲載道? Max Liboiron and Josh Lepawsky. 2022. Discard Studies: Wasting, Systems, and Power. MIT Press
Published 04/21/24
介紹Alison Young (2010) The Scene of Violence: Cinema, Crime, Affect
Published 04/10/24
為甚麼風平浪靜時,國家要想像自己身處危機? 為甚麼要為各種各樣未可知的危機立法、禁止,甚至出兵? 為甚麼要國家安全成為一種不惜一切代價要達成的目的? Rethinking American Grand Strategy (2021)一書中,歷史學家Andrew Preston 為我們剖析「國家安全」如何出現在美國政治之中。
Published 03/30/24
劉瑜認為,民主倒退的路徑是U型的,關鍵是兩種民主觀的衝突:民粹式民主與自由民主。 這種詮釋是否合理?
Published 03/14/24
劉瑜這本新書,以比較政治學角度為我們解惑,分析全球民主究竟有沒有向後退?以及那些民主倒退的國家經歷了甚麼路徑。上集我們會集中討論有沒有倒退,以及除了倒退可以用甚麼來理解最近十幾年發生的民主化圖像。 劉瑜,2023,《巨變第二天: 新興民主的得失與選擇》,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Published 03/10/24
Chubby Hearts 這場盛事,惹來不少議論。本集會介紹Urban Encounters: Art and the Public (2017)一書,並把去年的黄鴨來港連繫起來,一併討論,這些香港這種「在公共/公眾裡的藝術」(Arts in Public)究竟在營造一種怎樣的城市文化?
Published 02/29/24
下集為會員專享,跟大家介紹Kotkin的基本論點,即「銀行擠提」(bank run)理論,解釋東歐共產政權崩潰的原因及過程。 Stephen Kotkin. 2010. Uncivil Society: 1989 and the Implosion of the Communist Establishment. New York: Modern Library
Published 02/08/24
香港是出現一個膨脹及內捲的「非公民社會」? Stephen Kotkin認為,東歐當年共產主義的歷史,並非說明公民社會與興起與壯大,不是民主轉型的靈丹妙藥或必需品,相反,非公民社會的長期過度膨脹、內捲、癱瘓以至內爆,卻比比皆是。 Stephen Kotkin. 2010. Uncivil Society: 1989 and the Implosion of the Communist Establishment. New York: Modern Library
Published 02/01/24
《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2018) 「金手指」有沒有金主?《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是有錢人還是窮人?欠債十幾億是債仔、騙子還是精明投資者?本集跟你討論「債」。
Published 01/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