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頻窮女子》
文:陳曉蕾
身邊太多女性因為家人放棄工作:辭去工作照顧癌末的爸爸、轉為Freelance好多點時間陪認知障礙症媽媽,照顧漫漫長隨時超過十年,回到職場,還能做什麼?
陳太在父母離世後,每天早上去寫字樓做清潔。「會考慮做護理工作嗎?」我問,「不是自己家人,怎會做這些事?」陳太替失禁的爸爸洗澡、天天替認知障礙症的媽媽餵飯,費神找上門和院舍服務,兩老離去,夠了,她寧願做清潔,錢少但沒心理壓力。
美玲幾年前辭去會計文員,照顧媽媽,沒想到患上情緒病,之後完全沒法再工作,要申請綜援。Anita在四十歲年薪逾百萬,毅然放棄事業照顧家人,年近五十,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剛要投入新工,家人突然又惡化……
希望這書,讓貧窮女子被看見。
書籍資料:
2002大塊文化 《瀕窮女子》飯島裕子著 洪于琇譯
Published 10/27/20
外傭請不到,服務又暫停。照顧者獨對至親,心結難解。
CarersVoice照顧者大大聲邀得精神科鄭柏榮醫生作視像專訪,上週跟照顧者對談疫情中自救方法,本週會帶大家走進精神科的異想世界,分享當中的感人故事,並提供更多照顧者錦囊。
鄭醫生是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助理教授,並正進行有關照顧者的狀況研究。
醫院管理局24小時精神科熱線 : 24667350
Published 10/21/20
《照顧父母 不讓父母的小病痛變成大危機》
文:陳曉蕾
台大重症加護病房醫師張勝南在深切治療室幾乎天天都遇到長者病人以為是「小毛病」,結果變成大問題,所以動筆寫這本書,讓子女可以留神。
推薦的是第三章:照顧父母,子女如何不倒下變成病人。很少讀到醫生這樣仔細地把照顧者分類:真正關心的家屬、行禮如儀的家屬、假日孝子的家屬,「每種家屬都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也都有各自的盲點。」
書籍資料:2016寶瓶文化《照顧父母 不讓父母的小病痛變成大危機》張勝南著
Published 10/20/20
疫情下,親人退化嚴重,照顧者壓力爆煲,應當如何自救?
照顧者如何擺脫無力感,化被動為主動?
這次《照顧者大大聲》邀得鄭柏榮醫生作視像專訪,鄭醫生是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助理教授,並進行有關照顧者的狀況研究。今次鄭醫生跟照顧者細心對談,在疫情中尋求自救方法。
Published 10/19/20
一句話激嬲照顧者,同樣一些說話、一些行動,會令照顧者好心甜!
請聽這5位照顧者點講?
Published 10/16/20
《照護爸媽,我得離職嗎?》
文:陳曉蕾
作者和氣美枝在三十出頭時,因為照顧家人而離職,之後有很深的領悟:「照顧者最大的任務並非照顧,而是營造有利的照顧環境。」
「遠離工作、只剩照顧,你會變膽小,想讓家人過更好,先把自己擺第一」這書一開始已經講明。2013年起她逢周六發起「在職照顧者個人照顧聚會」,讓大家得到更多資訊,認識同路人彼此支持;隔年她主持「工作及照顧協調研究所」(Work & Care Balance Laboratory)
香港在職照顧者,是時候集力!
Published 10/13/20
《一直喊不舒服 卻又不去看病》
文:陳曉蕾
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這本書,名字應該很多照顧者共鳴,內容亦是鉅細無遺:長輩一個令人不解的行動,蔡佳芬可以列出好幾種可能;並且有大量故事,讓照顧者讀了消消氣:「原來不止我家是這樣」。
「子女往關注病痛,卻忽略了心情。」蔡佳芬語重深長地提醒,父母難以接受老去、難以面對死亡,並不是錯誤,每個人都得學習當父母,父母老去時,子女也得學習成為照顧者,大家其實都是學習中過生活。
Published 10/06/20
中秋節人月兩團圓,大家都想和家人一起團聚。
一班CarersVoice 照顧者大大聲的成員談起過節最心掛掛的家人,原來大家都記得以前一起吃過的大餐,食物真是美好的回憶。
大家心掛掛誰?
月圓之夜
但願安好
Published 10/01/20
《與家人的財務界線》
文:陳曉蕾
《與家人的財務界線》是一本用眼淚寫成的書,作者李雅雯斷言父母和子女之間,不應有著「年輕時養你,等我老了,你應當還我。」「你要知道,有『借』有『還』,那叫『借貸』;不『借』不『還』,那才是『愛』。」她這段話,是經歷良多後才擲地有聲。
書籍資料:
2020采實文化《與家人的財務界線》李雅芳著
Published 09/29/20
孫女睇住嫲嫲、老友病床前幫手——算唔算照顧者?
隔代照顧者、朋輩照顧者……有時身份未必可以做決定,傳統照顧者定義的津貼和支援也可能無份。
《照顧者大大聲》成員Eva及Maggie今次訪問港大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博士:這些不同身份的照顧者,係香港是否被忽略?
照顧者:Eva、Maggie
嘉賓 :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博士
主持 :陳曉蕾
Published 09/24/20
《我是兒子 我來照顧》
文:陳曉蕾
在日本兒子作為照顧者的數目持續增加,2010年八個照顧者當中大約有一個是兒子。日本學者平山亮的觀察是:兒子照顧者比較對焦「解決問題」,較為冷靜完成工作,所以住往會希望知道更多照顧技巧。
作者亦指兒子照顧者處境較為孤立,難以在職場或朋友之間取得共鳴,鄰居街坊會否幫忙,很大程度取決於被照顧者往昔的人緣。
書籍資料:
2019臺灣商務《我是兒子 我來照顧》平山亮著 薛寧心譯
Published 09/22/20
認知障礙症患者人人情況唔同,專家更可能有盲點,照顧者如何學識照顧?
《照顧者大大聲》成員Eva和Maggie今次訪問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博士。
樓博士解述香港照顧者目前的支援光譜,建議組織學習型社區,讓照顧者互相連結。照顧者都紛紛回應,分享照顧沿路的挑戰。
照顧者:Eva、Maggie
嘉賓 :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博士
主持 :陳曉蕾
Published 09/18/20
香港踏入超高齡社會,照顧者負荷超重,如何還能保持快樂和優雅?
《照顧者大大聲》成員Eva及Maggie今次繼續訪問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博士。
樓博士上週解述香港照顧者的支援光譜,建議組織學習型社區。
這次樓博士跟大家研究超高齡社會的困局,照顧者則分享了快樂照顧方法,回應令人驚喜。
照顧者:Eva、Maggie
嘉賓 :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博士
主持 :陳曉蕾
Published 09/17/20
點樣可以搵到好院舍? 唔想縛,係咪可以出聲? 餵糊仔,盡見院舍質素高低?
「Carers Voice 照顧者大大聲」上週專訪院舍如何面對疫情發展,本週照顧者繼續邀請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李輝女士,以及蔚耆苑院長蔣慧儀女士,就選擇院舍提供有用貼士!
照顧者:Eva、Monica
嘉賓 :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李輝、蔚耆苑院長蔣慧儀
主持 :陳曉蕾
Published 09/15/20
院舍爆疫情,源於院友外出? 邊類照顧者,最堅持要探?
院舍在防疫同時,如何提供適當的照顧?尤其一班認知障礙症院友!
「Carers Voice 照顧者大大聲」照顧者成員特地專訪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李輝女士,以及蔚耆苑院長蔣慧儀女士,瞭解院舍如何面對這第三波疫情。
照顧者:Eva、Monica
嘉賓 :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李輝、蔚耆苑院長蔣慧儀
主持 :陳曉蕾
Published 09/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