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末世專題|被提的資格
Listen now
Description
這集節目想探討的主題是:啟示錄末世專題|被提的資格 這集節目有五個重點 一、被提的經文: 根據哥林多前書15:50-57,與帖撒羅尼迦前書 4:13-18有關被提的經文,適用於所有信靠耶穌寶血的基督徒。 根據帖撒羅尼迦前書5:1-11,被提是指信靠耶穌的人,沒有辦法被提是不信靠耶穌的世人;而非區分得救的基督徒與得勝的基督徒。 二、部分被提或分批被提依據的經文 1.馬太福音 25:1-13 耶穌在馬太福音 25:1-13的十個童女比喻,根據司布貞解經家與司可福(C.I. Scofield)的看法:五個沒有油的童女,是指內心沒有聖靈的虛假基督徒。因此十個童女的比喻並非指信徒部分被提、部分被留下,被留下的五個童女是被耶穌斥責不認識的假基督徒。 2.馬太福音24:13 這節經文是勸勉沒有信靠耶穌的以色列人要在七年大災難中忍耐到底,以色列十二支派的14萬4千人必蒙 神保守度過大災難,並不是指被提的經文。 且根據下文馬太福音24:16-20「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房上的,不要下來拿家裡的東西;在田裡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當那些日子,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你們應當祈求,叫你們逃走的時候,不遇見冬天或是安息日。」  可知馬太福音24章書寫的對象都是以色列人,首先提到在猶太的,就是指出住在以色列地的猶太人;其次基督徒遍布全球,當以色列地冬天的時候,居住在南半球澳洲的基督徒面臨的是夏天,如果主耶穌要基督徒祈求不遇見冬天,那麼 神就無法同時應驗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基督徒的禱告了;最後,基督徒並不像猶太教的以色列人會謹守安息日不做工的律法。 3.馬太福音24:39-41 被接去的是指在大災難前就信靠耶穌為救主的以色列人,所以不須經歷七年大災難;被留下的是不承認耶穌為救主的以色列人,必須留在大災難中被煉凈才會悔改認出耶穌是以色列人的彌賽亞救主。 4.啟示錄12:5  部分被提或分批被提錯解啟示錄的時間軸,認為得勝者是在第十二章大災難三年半前被提,但大災難包含前三年半的七印七號,不是只有後三年半的七碗。且災前被提論的解經認為小男孩是指耶穌,不是指教會,因此分批被提無法以這節經文企圖融合災前與災中被提。 5. 啟示錄7:9-17 這幾節經文是跳到大災難的終結,表明在大災難中經由14萬四千人傳道而信耶穌得救的人最後的結局:他們將進入上帝的千禧年國度。 6. 啟示錄14:1-5 從第一節提到「羔羊站在錫安山」,很明確得知耶穌站在以色列地的錫安山。 7.啟示錄14:14-16 根據啟示錄14章的章旨與上下文,可知莊稼是指 神要審判的列國;且根據交叉引用經文約珥書3:9-17的經文可證明熟透的莊稼不是指得勝的教會,而是罪惡甚大的列國。 8. 帖撒羅尼迦前書4:16-17;哥林多前書 15:51-52 分批被提錯誤結合啟示錄的號,與信徒復活的時間。 9.帖撒羅尼迦後書2:1-4 把主的日子錯解為被提的日子;主的日子是指大災難審判的日子,是羔羊揭開七印的時候。 三、部分被提或分批被提牴觸聖經經文之處: 1.但以理書 9: 24 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要止住罪過,除淨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永義,封住異象和預言,並膏至聖者。 從上引經文可知:大災難的目的,是 神使用最後一個七年來審判不信靠耶穌的以色列人與世人。以色列與教會是不同的兩群人。 2.帖撒羅尼迦前書5:9  因為 神不是預定我們受刑,乃是預定我們藉著
More Episodes
這集節目內容是回應主內弟兄姊妹的留言:在留言中Patrick提到:如果是災前被提,那第5印的等同樣是信徒滿足了為主被殺的數目從何而來呢?會不會有機會我們信徒都變成見證人,去傳道,任務完成後然後被殺,然後3天半後復活被提到天上呢(啟:11)?聖經一直以來做見證都是兩個或以上的? 因此我們今天會將神學家對啟示錄兩個見證人經文的解釋提供給弟兄姊妹參考,在正式討論前,我們先做個禱告: 一、啟示錄第五印殉道者的經文與解經(參見啟示錄6:9-11) 9 羔羊揭開第五個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曾為上帝的道,並為作見證而被殺的人的靈魂,10...
Published 02/20/21
Published 02/20/21
這集節目內容是回應主內弟兄姊妹的留言:在留言中主內家人提到:兩個人推磨,取去一個,撇下一個,像是在說尋常日子,如果災難時期可能也沒人像正常一樣工作吧?此外,也舉出許多有力經文證據,所以他也認為教會是災前被提,不過他對取去一個,撇下一個的經文,提出討論,覺得是否代表有些信徒被提,有些不被提? 因此我們今天會將神學家對這節經文的解釋提供給弟兄姊妹參考,在正式討論前,我們先做個禱告: 一、取去一個撇下一個的經文 馬太福音24:37-41: 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  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
Published 0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