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肥水之争到福泽共有——佛教视角的资源观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古谚“肥水不流外人田”,深刻映照了减劫时代的现实图景——在生活成本高企、资源日益稀缺的困境下,人性的自我保护本能被无限放大,这似乎是顺应自然的结果。 追溯历史长河,回到世界形成之初,并无“田”之界限。 然而,随着时光推进,当众生的贪嗔痴渐次炽烈,人均寿渐短,肥土不再自动产粮,慢慢的土地始被划分,各占私有,各自为营,而肥水亦成争夺之焦点。 资源逐渐稀缺时,自我保护意识如同本能般觉醒,这是自然界弱肉强食法则在人间的映射。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当某个世界的资源无限,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时,又何须界定你我之分,肥水流向何方又有何差异? 佛陀显示给世人,在所有生存界里并非仅限于“零和博弈”的生存模式,还存在着一种更为和谐美好的自然法则,那就是自足、分享、共有、少恼、没苦的自然。 就如天界的自然,天神们不需争夺有限资源,他们可以自产源源不绝的资源,甚至不依靠外在资源就能自足快乐。都是善业带来的。 如果一个人生性自私,也喜欢肥水只流自人田的自然,就会继续轮转在这种残酷的弱肉强食的自然,因为这是心的倾向与向往,自然界的吸引力法则就会“成你贵愿”。 再者,当肥水只利益自己或自己族群时,更易成为他人嫉妒与排挤的靶心。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善忌之人,不愿看到他人好过自己者比比皆是。 历史就是活生生的教示,从排华事件到犹太人大屠杀等悲剧,从族群的冲突到国家的战争,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或多或少是其中一个导因缘,让过去杀业逮到成熟的缘。 当自己太锋芒到被孤立时,也是让自己处在虎视眈眈的危险境地。 相反的,若能布施、分享共享、双赢共荣、互利互惠、慈悲喜舍,不仅能给自己未来带来长久的福利,也是当下生存在这个充满险恶与不圆满的世间里,所能给自己的另一种法的保护,能多一份安全,就少一份危险。 同时也让自己的心对这种狭隘不圆满的自然不相应,进而摆脱苦的自然,趋向更圆满,更快乐的自然。 在这五分钟的佛法短开示里,吉祥尊者将与大家一起深入探讨“肥水不流外人田” 观念的潜在危害,并通过佛法来改变这种狭隘的心态。欢迎恭听。☸
More Episodes
🎙️佛陀在《大念处经》里指的唯一的道路是什么?在佛经里不是有八万四千法门的证悟方法吗?唯一的道路和八万四千法门有没有矛盾?什么是解脱的底层逻辑?什么是顿悟和渐悟?欢迎恭听吉祥尊者为大家分享有关四圣谛、四念处、修行法门与悟相关的课题。☸️
Published 11/24/24
📻人类性格如万花筒般多样性,大致可笼统归为外向与内向两种倾向。 虽然不是绝对性,但是孤字在这两大个性群里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意境。 外向者天生具备社交魅力,热衷于群体活动,享受万众瞩目; 内向者则偏爱独处时光,在热闹场合常感不适,倾向远离人群与聚光灯。 有些看似阳光开朗的外向者,有时在独处时也可能体会到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 而常被误解为孤僻的内向者,他们有的却往往能在独处中享受孤独,并寻得内心世界的自在。 「从事交际便有诸多爱执,这苦追随爱执而生,觉察着爱执所生的过患,他应当独自游行,像犀牛角一样。《经集•犀牛角经》」 「独坐与独住者,...
Published 11/22/24
Published 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