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是错觉还是真实
Listen now
Description
📻 “富不过三代”——这句古老谶语如同挥之不去的诅咒,笼罩着众多富豪家族。它背后蕴含的深意究竟为何?为何这一现象如此普遍?让我们一同探究。 无论是白手起家的奋斗者,还是生来便享有金钥匙的继承者,他们在财富之路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他们过去所行布施善业的成熟与回报。 然而,即便一样是拥有100kg重的黄金,能不能接得好那是另一回事了。 设想将这100kg的黄金置于幼童身上,结果无非两种:要么被重压窒息致命,要么因不堪重负而挣扎着抛弃这份看似“痛苦”的馈赠。 再者,财富也很多程度与一个人的性格息息相关,当塑造财富的性格消逝时,财富也随之消失,正所谓“此灭故彼灭"。 很多老一代的富人通过不懈努力与重重挑战所累积的财富,往往被其倍加珍视并细心守护。相比之下,他们的第二、三代子孙,所接收的财富如同从天而降的馈赠,有时可能会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拥有,因而更容易陷入无度的挥霍之中,缺乏了对这份来之不易之物的深刻珍惜与尊重。更坐实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老话。 归根结底,即便拥有同等财富,由于承担能力的差异,最终结果可能天差地别。而这种承担能力,源于内在的智慧与美德——这就是法带来的承担力。 所以,没有法的力量作为承担力,也是一种阻碍业,使过去的善业难以全面成熟,无法获得圆满的善果。 这边厢,过去的财因无法圆满绽放,另一边厢,现在的财果却从诸漏流失。正如一桶装满100公升金水的容器,若随意开凿赌博、酗酒、夜生活、流连娱乐场所、结交损友、放纵的六大洞,金水自然会流出多于流入,很快就会枯竭殆尽。 这就是《长部•31教诫新伽罗经(Siṅgālasuttaṃ)》里的佛陀给予居士的教诫:要守护财富,就要避开这六大坑。 但若能将过去的善业与现在的美德相结合,那么1+1的效果将远远大于2。 这份财富将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光明的未来,而非将其拖入黑暗深渊。 毕竟,财富只是我们满离苦得乐之本愿的工具,而不是把我们推落火坑的魔手。 在这五分钟的佛法短开示中,吉祥尊者将与大家一起探讨富不过三代的现象,敬请恭听。☸
More Episodes
🎙️佛陀在《大念处经》里指的唯一的道路是什么?在佛经里不是有八万四千法门的证悟方法吗?唯一的道路和八万四千法门有没有矛盾?什么是解脱的底层逻辑?什么是顿悟和渐悟?欢迎恭听吉祥尊者为大家分享有关四圣谛、四念处、修行法门与悟相关的课题。☸️
Published 11/24/24
📻人类性格如万花筒般多样性,大致可笼统归为外向与内向两种倾向。 虽然不是绝对性,但是孤字在这两大个性群里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意境。 外向者天生具备社交魅力,热衷于群体活动,享受万众瞩目; 内向者则偏爱独处时光,在热闹场合常感不适,倾向远离人群与聚光灯。 有些看似阳光开朗的外向者,有时在独处时也可能体会到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 而常被误解为孤僻的内向者,他们有的却往往能在独处中享受孤独,并寻得内心世界的自在。 「从事交际便有诸多爱执,这苦追随爱执而生,觉察着爱执所生的过患,他应当独自游行,像犀牛角一样。《经集•犀牛角经》」 「独坐与独住者,...
Published 11/22/24
Published 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