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双减”文件,明确规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年10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双减”一词成为了年度十大热词之一。其实,这些“新政策”的背后藏着的是教育领域的“老烦恼”——减负。早在1995年教育部就曾出台过相关文件,要求减轻学业负担保障学生睡眠。自此开始,陆续有超过十个官方文件持续在减负一事上发力。然而,就力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的程度来说,此次减负则首屈一指。
这一次,来势汹汹的“双减”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场“大地震”。教培行业偃旗息鼓,好未来、精锐教育等行业龙头关闭了多家门店,并通过转做家庭教育、直播等多种方式谋求转型。学校内也纷纷开设了课后延时等服务。然而,这些表面的剧变并未打消家庭的教育焦虑;相反,“50%的中考淘汰率”、“寒门再难出贵子”、“小镇做题家再难进名校”的恐惧让部分家长的教育焦虑不降反增。教育公平、教育功能等话题也迎来了新的全民热议。
“双减”的到来让谁欢喜让谁忧?几年一轮回的“减负运动”能真正起到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吗?家长们焦虑的根源是什么?教育是改变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走向的有效渠道吗?教育是社会问题的“调节器”还是社会问题的“照妖镜”?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谢爱磊副教授,与大家共同探讨“双减”后的“变”与“不变”,以及相关现象背后的社会因素与结构关系。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的第十五期节目《“双减”之后: 社会的流动与教育的反思》。
【本期主播】
古铜 米粒 CD
【特邀嘉宾】
谢爱磊,教育社会学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现任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研究兴趣包括社会转型时期精英高等教育的入学与平等;城市中产阶层的教育的策略与焦虑;家长参与和教育公平等。
欢迎关注谢爱磊老师的个人微信公众号。
【收听指南】
01:11:“双减”之后:教培萧条转行,家长喜忧参半
09:48:忧从何来:教育投资无门,阶层流动受限
17:23:教育流动:外观世界经验,内思教育结构
38:11:职业教育:为何背负了如此多的“污名”?
54:12:教育内卷:教育功能的“异化”
01:09:52:养育观念:多种可能与充分想象
【本期音乐】
本期背景音乐选自贝多芬的《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