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71 | 共情与敏感:我们太容易被冒犯了吗?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这是一个敏感的社会。生活中有太多的「政治正确」,似乎人人都感觉被冒犯,都说要共情,但也常常「玻璃心」。是我们太脆弱,还是社会对我们太不宽容?在过度刺激和强调距离的过去与当下,如何找回得体感,思考敏感性与韧性的辩证关系,成了现代人迫切的需要。 本期我们借助《敏感与自我》一书,尝试来探讨「敏感」与「冒犯」的边界。敏感的人活得更幸福还是更痛苦?为什么我们难以在共情上达成共识?不冒犯任何人的「纯洁语言」是可能的吗?共情又是何以可能的?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启发。 |谈话人蛋妞,小盒子|时间轴05:57 人类是如何变得敏感的?变得敏感,是一件好事吗?14:54 分道扬镳的敏感:太敏感是问题,不敏感也是问题23:25 我们都共情,但共情不到一块儿30:25 被《芭比》整破防了,至于吗?太敏感了吗?36:13 战争让人更敏感还是更凶狠?「敏感」的反义词是「冷血」吗?40:00 语言的冒犯:要激怒一个人,只需要一个符号,甚至一个表情,一个手势49:50 共情何以可能?「濠梁之辩」与认识论基础58:55 健康的社会应该像健康的人体,既要适度敏感,也要做好保护,增强免疫力
More Episodes
人格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标识。你曾经思考过自己是谁吗?要如何弄清自己的人格?风靡当下的MBTI测试是什么?它到底准不准?本次我们伴随《我们何以不同》一书,一起探讨人格测试与自我认知的迷思,并分享我们各自的MBTI结果。 (小盒子的结果竟然出乎意料?) MBTI不仅是一种测试,更是通达自我认知的钥匙。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其实也是对哲学三问“你是谁,你从何而来,你到哪里去”的心理学回答。不过人格测试并不是万能的,因为人格可以发生变化,而人也并不能简单定义,真正重要的,仍然是认识你自己。 |谈话人蛋妞,小盒子|时间轴01:34 回忆一次心理学课堂上的人格测试06:32...
Published 11/21/23
Published 11/21/23
消费主义是当今社会绕不开的话题。批判消费主义很容易,也大多落入俗套,本期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主流的消费主义批判,尝试为消费主义辩护。 我们的讨论从如下问题入手:我们何以能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消费主义的”?消费主义的价值评判是从何而来的?如何理解其背后的“异化”理论?批判消费主义会陷入自我取消吗?我们能从消费主义批判里学到什么? “消费主义”的道德化,可能会取消消费行为的合法性。我们试图用“消费社会”来取代“消费主义”,描述现代社会的商业运作状况。当批判消费主义的声音也不可避免地商业化,就有必要重新审视消费能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比起拒绝消费从而被消费,不如拥抱消费,进入消费,让消费为我所用。 |...
Published 07/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