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相信上週大家的社群媒體都被黃仁勳佔據了!本週一開始我們就要來聊聊剛落幕的Computex,坦白說,小編這次看Computex辦得如此盛大且備受全球矚目實在非常欣慰、振奮,因為已經有一陣子沒在台灣看到如此蓬勃的國際大展,因此本集首先會從國際展覽的角度討論台灣當前的國際角色與形象。 接著我們會來聚焦國防軍事議題,先是分享最新軍購的 F16零組件,再來討論新任國防部長顧立雄的一系列國防改革!小編先前訪問美國智庫學者時,便有人指出台灣的龐大官僚以及眾多形式化的訓練往往造成台美合作,尤其是軍事上的合作,難以深化,因此本集我們細細討論各項改革的意義和影響。 最後美國新聞部分仍舊聚焦在川普上,根據新聞說法,川普的副手人選已經縮小範圍到四個人了,不過這四位可能人選面對媒體詢問「你會不會接受2024的選舉結果?」時,有三位都不願給予承諾,讓不少人為美國的民主體制捏把冷汗。另外,由於不少人希望討論些選舉外的美國新聞,因此本週小編也選了一篇討論亞馬遜部落近用網路後的影響的新聞,由此反思台灣的網路使用問題。 ...
Published 06/11/24
Published 06/11/24
本集首先來看上週的跨黨派議員訪台。本團是在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指示之下訪問台灣,並由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率團,當中也有許多來台多次的熟面孔,我們會來看看這團來台灣的目的,來訪議員又怎麼看待以及回應台灣的國會改革風波。 上週末在新加坡也舉辦了一年一度的亞洲安全會議,俗稱「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最受各國矚目的當然就是幾個衝突當事國的國防部長講話與會面。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表示,儘管歐洲和中東發生歷史性衝突,亞太地區仍是華府優先重點,並說「唯有亞洲安全,美國才能無虞」,中國國防部長董軍則是進行了一系列戰狼發言,雖然在演說中強調中國的國防政策和理念是開放包容,卻稱「誰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必將粉身碎骨、自取滅亡」。另外此次會議,澤倫斯基也來了,他說若中國支持俄羅斯,戰爭將持續更長時間,對整個世界和中國而言都是不利的,回應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角色。 ...
Published 06/05/24
本週首先延續上週的討論,評析針對立法院國會改革法的抗議運動,大家聽到這集時,青鳥運動的最後一次大集結可能已經結束,這一批法案也可能都通過了。我們會分享各自對於這起事件的看法,而如果你對台灣的民主感到憂心,我們也想透過分享外國朋友的話,給大家一些鼓勵! 接著,上週也是新政府執政的第一週,我們會來總評上週就職演講的內容,到底這個就職演說兇不兇?當然,也會討論共軍23至24日在台灣周圍進行的陸、海、空、火箭軍等「聯合利劍-2024A」軍演。這場軍演和過去有什麼不一樣?台灣與美國又分別如何看待這場軍演?我們也會藉此分享拜登在西點軍校的最新演講,述說願使用武力保護盟友,有些媒體認為這是打破戰略模糊,但是嗎? ...
Published 05/28/24
最近國會改革議題正夯!雖然說目前的爭議版本根本不是在改革,而是不當的擴權,那麼國會裡面有哪些很必要的改革呢?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開放文化基金會(Open Culture Foundation)的鄭婷宇,來談談「開放國會」的概念。開放文化基金會是在開放政府夥伴關係聯盟(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架構下設立,旨在倡議「開放政府」。而「開放國會行動方案」就是在這樣的願景下,自2020年於我國立法院正式上線,邀請民間委員與立法院共同協作,訂立承諾事項與方案目標,主要目的是要讓立院的相關議案、資料,都更加透明。 開放政府對我們的政府、國會運作有什麼影響?「開源」對公民社會具有什麼意義?開放國會目前遇到何種阻礙?過去已經達成了哪些目標? 隨著公共事務日趨複雜,公民參與政治的廣度與強度都逐步擴大,開放文化基金會近年來無論對政府運作透明化、公民科普教育與公民意識的倡導,都是臺灣民主社會更臻健全的必經之路。而我們在看最近國會的爭議時,也應該多多認識什麼是真正該趕快推動的改革,讓國會更加貼近人民。 ...
Published 05/26/24
本集,我們將花多一點時間討論從上週開始的立法院風波。 觀察網路上的討論會發現不同立場的人如同存在於平行時空,互相指控黑箱、互相批評前後不一,不過似乎不同立場對黑箱的定義不盡相同,過去的情形也無法和現在直接類比。本集我們就要來好好討論,釐清《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爭議是什麼?法案審查的過程真的有黑箱嗎?既然藍白確實佔多數,又有哪些程序不正當呢?而相信在這幾天,也不少高度關心立院爭執的朋友也感到相當氣餒,總覺得事件未受到足夠的關注,因此我們也會在今天的Podcast聊聊台灣要如何看待這場立院爭執,我們能做些什麼? ...
Published 05/21/24
本集節目是520新政府特集。我們邀請到新北市議員林秉宥,從堡壘文化出版的新書《臺灣路上:蔡英文的非典型力量》出發,討論蔡英文政府過去八年在軍事上的努力與成果。接下來5月20日即將上任的賴清德政府,又會面臨怎樣的考驗? 該書作者是法國「解放報」資深記者沃勒函,他對台灣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也訪談了非常多國內外的學者專家和官員們。而關於蔡政府過去八年的表現,外國媒體大多肯定蔡英文任內以民主價值對抗中共的威權擴張,並不斷地促進與外國軍隊的交流,在國防改革上有極大的推進。 本集來賓林秉宥議員(新北市新莊區)作為王立第二戰研所的成員,對於軍事議題長期進行研究。他提到,雖然蔡英文總統努力改善軍隊保守的風氣,但短短八年很難做到完全的改變。長年來台灣軍隊只著重在技術層面改善,但台灣軍事的問題在於,缺乏明確的目標與指導,高層領導者當中,鴿派跟鷹派混在一起,對於改革,往往沒有一個確切的作法,只有模糊不清的願景。 ...
Published 05/20/24
首先來討論上週外交部正式提告立法委員徐巧芯的消息。徐委員向媒體公布台灣與捷克合作援烏克蘭專案密件,指控外交部利用捐贈給烏克蘭的錢,拿了一千萬美金透過「捷克衛生科技院」(CHTI)執行計畫,質疑政府圖利特定廠商。為此外交部提告涉刑法洩密罪。我們會來討論外交機密,這樣的行為可能造成什麼樣的外交後過。 再來是一系列的台美消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眾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日前推出一個新法案,將撥款1.2億美元援助台灣盟友對抗中國脅迫。該法案財源主要來自於「對抗中國影響力基金」,執行單位是國務院及國際開發總署(USAID),最多會給予符合資格的國家一年五百萬美元,應對中國壓力。在科技和軍事議題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週六日公布一項「數位團結」(digital solidarity)的國際網路戰略,闡明美國政府將與世界各國合作,因應科技安全領域的各種挑戰,當然,矛頭指向了俄羅斯、中國、伊朗和北韓等國。兩天後,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勃克級導向飛彈驅逐艦海西號(USS Halsey)例行性通過台灣海峽,實踐自由航行權。 ...
Published 05/14/24
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燎原出版社的主編查理,來為大家揭開專業軍事議題出版社的神祕面紗。燎原專精於出版軍事議題書籍,新書《第七艦隊》從歷史學角度析分二戰以降地緣格局變動在臺灣海峽掀起的浪湧,是掌握印太地區政治發展使很棒的入門讀本。不過其實燎原也沒有這麼神祕啦!大家把燎原出版的書籍清單拿來一看,有歷史書、圖片書、漫畫書、傳記書,甚至還有旅遊書(帶大家認識軍事相關的景點),誰說軍事議題就一定會有很高的門檻呢?!查理跟我們聊到當初是怎麼進入出版的領域,以及如何推廣大眾對軍事議題的認知。 至於軍事議題的重要性,應該不需要再多說了吧!台灣面對一個龐大的鄰居時時威脅,當然必須要再多瞭解一些相關知識。不過其實還有一個難處是,能夠寫且願意寫軍事議題的作者們還不夠多,因此也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加入科普行列! 電子書:https://www.linkingbooks.com.tw/ebook/buy.aspx 各平台收聽的傳送門​ :http://linktr.ee/us.taiwan.watch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5/11/24
日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發表「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聲明,指出台灣於2009年至2016年曾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強力鼓勵世界衛生組織(WHO)恢復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第77屆WHA。雖然這似乎已經成為每年的例行聲明,但持續的發聲仍舊相當重要,小編也會在podcast中聊聊WHA與國際組織的意義。 近期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美國民眾對中國看法的調查,其中指出81%的美國成年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並有43%的人持非常負面的看法!而共和黨比民主黨對中國更感的負面,且年齡越大越也更容易對中國有負面觀感,並認為美中是敵人,而非競爭關係。值得反思的是,拜登一連串對中國競爭行為,對民主黨支持者的影響似乎有限,但兩大黨人在「中國影響力增強」上的態度是一樣的! 在台美中國防議題上,美軍印太司令部3日就公開印太司令交接典禮照片,我國參謀總長梅家樹上將也現身在交接典禮中,彰顯台美兩軍交流密切。而新任的印太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提到菲律賓參謀總長布勞納(Romeo...
Published 05/07/24
本集Podcast,觀測站再次邀請到聯經出版社總編輯涂豐恩,一起聊聊《絕不讓步:龐培歐回憶錄》一書。 還記得2021年底回顧當年最重要的台美發展時,小編們選出的是國務院解除與台灣交往的內規(internal guidelines),過去國務院對行政單位所頒發的台灣「接觸準則」(contact guidelines)也全部作廢,而這項發展正是由時任國務卿龐培歐所推動。當時觀測站的評論是「一個命令勝過過去數個台灣法案」! 「敢冒險」的人格特質是龐培歐在這本回憶錄中不斷強調的,而這本書從龐培歐加入川普團隊後開始講起,從2016擔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到2018年接任國務卿,任期間的點點滴滴、與各國交涉的總總細節,全都以直白的用語在書中揭示,例如龐培歐會稱平壤為「小惡魔」,或稱「伊朗核協議」為垃圾協議,甚至稱BLM「黑人的命也是命」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訊息,針對那些在龐培歐看來有失公允的報導和分析,龐培歐也透過這本書來回擊。 ...
Published 05/06/24
本集首先要和辣粉們分享一個重磅消息!觀測站獲獎啦!美國台灣觀測站US Taiwan Watch獲頒第10屆「廖述宗教授紀念獎」。這份獎項的宗旨是激勵「長期耕耘並對台灣有卓越貢獻,或有潛力為台灣做出重大貢獻的海內外台灣人」。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將於今年年會時正式頒獎,本集開場特別邀請草創成員分享獲獎心得、當年草創時期的小故事。 美國總統拜登上週簽署援外法案,將向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提供總額95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3.09兆元)的國防安全援助。該法案還包裏了TikTok的強制出售案,外媒分析科技巨擘甲骨文公司是潛在買家,然而TikTok執行長周受資強調他們「哪都不會去」並提起訴訟。我們認為美國的TikTok風波值得台灣借鏡。 上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以及國民黨立院黨團等美台政治人物接連訪中,中方宣布捐贈花蓮災民組合屋、福建居民到馬祖觀光、將進口台灣文旦。另一方面布林肯(Antony Blinken)拜會中國外長王毅、國家主席習近平。由於國務院強調這次訪中目標是促進美中「民間連結」(people-to-people...
Published 04/30/24
本集首先要恭喜來自台灣的表演藝術家妮妃雅(Nymphia Wind)奪下《魯保羅變裝皇后秀 RuPaul’s Drag Race》第16季冠軍,成為該節目睽違13年,第二位奪冠的亞洲變裝皇后,也是台灣第一人!我們會趁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國民外交的重要性,以及聊聊妮妃雅的成功如何展現台灣的變化,也推薦大家性平法20週年特展「ROOM XX:一切都是從廁所開始的」已經在華山園區展開了!現在的多元空間是靠著過去許多人的犧牲與努力,而要建立一個更加尊重、和諧的社會,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上週眾議院通過總價值950億美元(約新台幣3.09兆元)的系列法案,將向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提供安全援助。這系列法案還包裏了一個眾所矚目的法案,就是TikTok的強制出售案,而該案與上個月眾院也提出的TikTok法案有兩個不同,一是以附加法案通過,二是延長了 TikTok 尋找買家的最後期限,從原本的六個月增加至一年,因為參院議員很擔心來不及,不過要讓科技巨擘買下TikTok可能沒這麼簡單,因爲可能受到反壟斷審查,TikTok的未來還有待觀察。 ...
Published 04/23/24
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老窮奇幻紀事》新書作者呂苡榕,談她從臺北車站周邊出發、逐漸走近街頭無家者生活(生存)情境的過程。在長達數年的田野調查中,她接觸了年齡、身份及遭遇各異的個案,有感於老窮處境的困窘,便在大眾社會與無家社群的交界處寫下本書。 他們是如何成為無家者的?真的都是因為好吃懶做才會如此嗎?我們一般人和無家者之間有什麼關聯?為什麼需要關心他們的生活? 苡榕在本集節目中分享了無家者的故事,還原社會有限的想像背後,他們在命運起伏中踽踽前行的面貌,也提供了許多了解、幫助無家者的管道。她提醒我們,老齡貧窮並不遙遠,在我們還不是「倒霉鬼」的時候,盡可能地照顧彼此、守望相助,才不會讓身邊的人無限墜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ublished 04/22/24
上週三是《台灣關係法》...
Published 04/16/24
本週首先聚焦地震。上週強震後,台灣受到全球的關注,顯示了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外。在許多外媒報導中,強調著台灣為地震做的良好準備,因此這回地震損傷不大。台灣過去幾年的檢討與準備確實值得我們肯定與驕傲,不過觀測站也要提醒,這次的地震震央位在東部沿海,若鄰近大城市,災情可能將相當嚴重,因此台灣仍舊要持續做好準備,強化我們的防災韌性。 上週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低調出訪歐洲,根據報導,蕭美琴訪問捷克時,有中國大使館車輛從機場一路尾隨,甚至差點因闖紅燈釀車禍。本集將從這起事件看中國對台灣的長期外交施壓,並來反思台灣媒體、政治人物對此的態度。 上週,拜習兩人也再次通話,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訪問中國,並在訪問期間警告中國不要透過生產廉價商品提振自身經濟,她說如果政策只以創造供給為導向,不以創造需求為導向,就會造成全球外溢效應。觀測站將透過這個機會聊聊近期華爾街日報的「中國衝擊2.0」報導,並推薦由兩位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Bob Davis和魏玲靈(Lingling Wei)撰寫的《大國攤牌》(Superpower...
Published 04/09/24
本週我們要來談的是一本由麥田出版社所出版的新書《監控國家:中國全力打造的數位烏托邦,一座不斷進化、從上到下集體共構的全景監獄》。這本書的開頭就是維吾爾作家塔依爾的故事,也就是先前我們有訪問到的《等待在夜裡被捕》的作者,請各位聽眾朋友們可以對照來聽。 本集來賓是李易安,「報導者」的記者,最近推出重磅調查「台灣工具機流入俄羅斯軍工業和核子物理研究所」,談地緣政治下的制裁,以及台灣廠商與俄國的商業行為,我們很高興有機會跟他對談。這次他是以譯者的身份來談這本書,包括因為什麼樣的機緣開始接下來翻譯,以及這本書和其他同類型的書本有什麼不一樣。 本書作者是兩位來自華爾街日報的記者,李肇華Josh Chin和林和Liza...
Published 04/07/24
本集首先我們會花點時間聊聊一個非常具啟發的議題,就是全球性的性別分歧,甚至在台灣還能看到有接受性平教育的年輕世代,反而更朝保守發展,這是個非常有趣且值得注意、反思的現象,也與台灣的生育發展有關,雖然並不直接與台美關係有關,但還是撥點時間與大家分享。 再來是結合金融時報與POLITICO報導的一系列印太軍事合作發展。上週金融時報指出,美日安保可能將迎來六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升級,POLITICO報導也提到,日本海上自衛隊年內將首度與美軍和菲律賓軍隊在南海實施聯合巡邏。雖然沒有明說,但明眼人都知道軍事合作的強化是為了要抵抗中國的海上威脅。而台灣部分,根據路透社,海軍司令唐華將軍,也將在這週出訪美國夏威夷出席軍方典禮,上一位去美國公開訪問的海軍司令,已經是2016年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在當海軍司令的時候了。 清明節前夕,AIT主席羅森伯格也將來台拜會總統府、立法院長韓國瑜、國民黨和民眾黨,另外近期也傳出,前AIT台北辦事處副處長谷立言,可能是現任孫曉雅今年中任期屆滿後的接棒人選,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谷立言。 美國新聞的部分,根據POLITICO報導,美國的賭爛票(Double...
Published 04/02/24
公民媒體「沃草」2022年編寫了一本民防手冊,名為「公民行動指南」,獲得很多迴響。2023年,他們宣布要啟動進階版民防手冊的編寫計劃,找來國內外NGO、外交國防立委,以及相關專家學者一起加入。 今年他們推出了「積極行動指南:面對戰爭危機,台灣人該怎麼準備?」,告訴我們面對大型災害(包括但不限於戰爭)的相關知識,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手冊的主編蕭長展來跟我們分享。 長展跟我們從沃草成立之初開始談起,到後來愈來愈體會到民防與自我防衛的重要性,因而投入編輯寫作民防手冊。當然,現在有不少人對民防有一些誤解,而其中也包括一些人是故意想要「黑」民防的,有一些人的確就是不希望台灣有太高的自我防衛決心。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台灣近年有愈來愈多的公民團體投入民防的教育和訓練,這當然是非常好的現象。未來希望政府單位與民間團體之間有更緊密的合作,大家一同來加強大家應對災害的能力,也加深自我防衛的知識、力量、決心。 如果大家願意支持的話,也請多多支持相關的出版計劃、出版品,以及周邊商品喔! 電子書:https://www.linkingbooks.com.tw/ebook/buy.aspx 各平台收聽...
Published 03/31/24
本集有滿滿的軍事新聞!首先眾議院軍事委員會20號邀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及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等出席,對美國在印太區域的安全威脅舉行聽證會。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lip...
Published 03/26/24
本集節目我們要來談的是中國,由宋國誠老師來談新書《失速中國》。中國為什麼會像一台失速的、失控的車子,在習大大全面掌權、破壞了以往集體領導機制之下,是如何改變了中國政治?而這樣子的失速局面,對兩岸關係會有什麼影響?我們一般人又該怎麼看呢? 我們也請國誠老師談一下,到底該如何認識中國?從太陽花運動到現在十年來,台灣社會對中國的觀感有什麼改變嗎?怎麼看許多統派媒體或者藍白政客講的,台灣應該要開放一切給中國? 他們代表的是社會大眾對中國的不了解,還是他們跟社會大眾脫節了? 國誠老師除了談自己的新書,也介紹了好幾本經典好書給大家。希望大家都能更加認識中國! 電子書:https://www.linkingbooks.com.tw/ebook/buy.aspx 各平台收聽的傳送門​ :http://linktr.ee/us.taiwan.watch
Published 03/24/24
去年底澎湖馬公市的一處麥當勞發生美籍人士與當地人的鬥毆事件,後來許多媒體也爆出美國特種部隊軍人至澎湖國軍戰鬥部隊擔任戰技教官,鬥毆事件涉案人可能就是美籍軍人。而最近也出現一些陰謀論指出涉案的當地人士有中國背景,可能受到指使而刻意引發鬥毆,然而此猜測至今未受到證實,我們認為較好的面對態度是對這樣的論述持保留態度,但同時更加謹慎看待中國滲透以及持續思考如何強化台灣國防,以及與美方的合作。 而這兩週最受矚目的就是TikTok禁令,法案上週在眾議兩黨議員支持下過關,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對於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之間的平衡辯論,例如夏威夷眾議員就相當反對該法,認為是破壞言論自由。我們認為自由與國家安全都不應該無限上綱,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實在非常重要,而近期隨著「奧本海默」電影的關注,許多人也擔心美國對於國家安全的保護是否會讓美國再次落入「麥卡錫主義」,小編認為這個時候,民眾對於民主法治的信任就相當重要,尤其是對於司法調查所判定的事實依據與價值決策,能否受到社會的信任與接受。 本週我們也會來更新美中科技戰,除了二月底拜登發布最新的行政命令,全面調查由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也說...
Published 03/19/24
太陽花運動十週年,我們在本集節目訪問的是「經濟民主連合」的副祕書長許冠澤。 十年前太陽花運動發生時,冠澤才不過是高中時期,但他就親身參與了許多的相關活動。不過影響他最深的是隔年發生的「反課綱微調」運動。我們請他來分享參與社會倡議的心路歷程,以及這十年來台灣對中國議題的關注度所發生的改變。 中資的議題對一般人來說似乎還滿遙遠的,為什麼經民連要持續關注中資的議題呢?對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 經民連長期關注我們的法規與政策有哪些漏洞,我們請冠澤舉例告訴大家,台灣的投資或招商或者任何的法規,有什麼樣的漏洞會讓中資進來?政府與立委們難道都不知道這些漏洞嗎? 這十年來我們對中國的防護網真的已經夠了嗎?還有什麼需要調整之處? 同時我們也請冠澤介紹318十週年晚會、以及在前兩天週末(3/16、17)所舉辦的討論會。 十年前的這場運動擋下了與中國的服貿協議,改變了台灣命運 (不然的話,我們現在就是「中國隊」了,不需要再討論什麼印太戰略、台美關係、民主國家同盟,也不需要討論什麼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因為當時就會被大量的中資入股了) 現在我們有很多很多的政治人物又再提到說要重啟服貿,還包括許多當年...
Published 03/15/24
這集比較特別,我們先從美國新聞開始!首先為大家整理上週Super Tuesday 超級星期二後的發展,來聊聊目前民主黨內不願支持拜登以及共和黨支持海莉的選票是否會在最終回歸兩老?再來是上週的SOTU國情咨文,這次拜登的表現讓不少質疑他太老、神智狀態不佳的選民感到驚艷(大家都在問拜登嗑了什麼XD),然而對於拜登年齡的擔憂仍舊存在,此次SOTU的另一大看點則是先前被共和黨投票驅逐的詐騙眾議員George Santos,竟然宣布以另一選區回鍋參選! 美中台新聞,本集將跟大家分享一個TikTok大事!上週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以 50 比 0通過劍指TikTok的 《美國人的保護計劃研究外國對手控制的應用威脅法》(Protecting Americans from 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 Act),法案一旦通過,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須在180日內出售TikTok,否則美國的應用程式商店apple and google...
Published 03/12/24
台灣應該要有自己的「印太戰略」嗎?到底什麼是印太戰略?為什麼它這麼重要? 最近有一本重磅新書出版,是由謝文生老師主編,綠洲文教基金會與青平台共同企劃的「全球印太戰略」,這本書由許多作者共同完成,用很多不同的視角來看印太戰略。 本集節目我們就邀請到了謝文生老師來談這本書。 一開始我們就問到,印太戰略對一般人的生活很遙遠,到底我們為什麼要注意它?為什麼要編這樣一本書?是為了讓一般人了解,還是為了哪樣的讀者群? 當然我最想知道的是,到底台灣應不應該提出印太戰略?如果我們提,中國會不開心嗎?美國會覺得是好事嗎?提出印太戰略,代表的是我們要徹底地走向一個海洋國家的路線嗎? 電子書:https://www.linkingbooks.com.tw/ebook/buy.aspx 各平台收聽的傳送門​ :http://linktr.ee/us.taiwan.watch
Published 0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