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體變狀:雕刻聲音
Listen now
Description
第二輯:雕刻聲音 錄音技術問世後,本為抽象的聲音彷彿成為了存在的實體,我們得以依聲音的型態雕塑出萬千樣貌。第二集特別邀請複耳工作室的戴向諶與馮稚暝進行對談,自電影音效出發,探討前人是如何製作出早期科幻電影中的音效,進而讓大眾對原是寂靜無聲的太空畫面,開始逐漸產生合成器或甚至管絃樂的聲音印象/想像,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如何在技術的輔佐下,創造出不存於現實的聲響。 關於「聲體變狀」展 於立方計劃空間展出的「聲體變狀」一展,試圖回應自錄音技術出現後,人類的聆聽方式如何被大幅改造-被錄製的聲音廣泛運用於聲音創作中,而不透過抽象的記譜工具來演奏,形成了皮耶爾・舍佛 (Pierre Schaeffer) 在1948年所提出的「聲音體」(L'Objet Sonore) 概念。此概念當時被視為作曲與演奏概念的創作革新,顛覆性地再造人與聲音的聆聽關係,同時奠定了具象音樂(Musique Concrète)以及當今電子、嘻哈音樂發展的基石。 從黑膠唱片、錄音帶、CD、直至當今的數位軟體、串流媒體,今日聲音體的概念和運用已無所不在地存於日常之中,如電子音樂、電影配樂、乃至嘻哈音樂,皆惠於錄音技術的發展得以大肆放送,並讓聲音得以用一種迷因(Meme)般的方式在傳遞當中變形與再造,形成一個個獨立且具象的個體。此系列節目中,團隊將探討何謂「具象音樂」與「聲音體」,以及它們在科技的演進下,變化出的多樣面貌和應用,從中一窺具象音樂如何在當代改變人類的聽覺感官,形塑出個體獨有的聆聽經驗。 製作人簡介 複耳工作室(戴向諶《聲體變狀》展覽藝術家、馮稚暝) 複耳工作室是圍繞聲音相關製作與連動藝術家發想計畫的聲音藝術團隊,以聲音多維度的立體面向作為核心發想,嘗試聲音介面的多種可能性連結和實驗。曾合作與電影聲音製作、當代藝術家錄像聲音製作、廣播音樂劇企劃和聲音製作、與相關聲音工作坊企劃執行;製作範圍涵蓋前期聲音規劃、錄製,後期聲音設計、混音、配樂、通路平台與介面製作整合(CD、磁帶、雲端音樂串流平台)以及聲音與多媒體概念上的發想並整合實驗。
More Episodes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源於2023年絕對空間的展覽「鷹生犬」(A Hatched...
Published 09/27/24
Published 09/27/24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源於2023年絕對空間的展覽「鷹生犬」(A Hatched...
Published 09/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