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花園會客室EP05【那些年讓人喝到吐的心靈雞湯】❤️
你喝過哪些雞湯?留言跟我們分享吧~
若想更進一步參與花園會客室
歡迎將你的疑問或故事分享到會客信箱: https://www.surveycake.com/s/oqGar
✨那些年讓人喝到吐的心靈雞湯 重點整理✨
✨身心靈界的濫用詞彙
身心靈思潮起源於 20世紀60年代,「新時代運動」於美國興起,整合了東西方的文化傳統。
尤其是從東方哲學和宗教中汲取靈感,帶動了國際關注「身心靈」的潮流。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時代性格,在那個時代,
有很多反戰的運動,包括政治氛圍的緊縮限制。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是從1949年5月20日始至1991年6月3日為止,
在這段時間中,也有許多人從身心靈的思想中試圖解放心靈的禁錮。
我們都生在相對開放的年代,乘著集體意識相對覺醒的思潮,
該如何更讓這些思潮服務我們的生活,而非變成自我安慰的空話?這是情緒花園所關心的。
但有些話被說到太浮濫了,就會失去原本的意義,
例如「愛自己」,很多人都以為情緒花園教的就是「愛自己」。
這個時代沒有人會反對「愛自己」,只是具體來說怎麼做?
花錢在自己身上就叫「愛自己」嗎?
常常拒絕別人情緒勒索就叫「愛自己」嗎?
我們試圖建立幾個具體的指標,提供可以反覆操練和驗證的方法,
希望這是一套有用的方法,而不是被喊到爛的空泛口號。
「星座、紫微斗數、八字、人類圖、生命靈數……」
等等的眾多身心靈工具,都無法定義我們是誰,這些工具用一個參數的方式,
讓我們知道自身有一個寶藏庫,背後有很多東西可以取用。
但是「能否使用」及「如何運用」則是跟我們與自己連結、瞭解自己的程度有關。
當我們身心通暢、放鬆舒服時,一切的定義都可以為我們服務。
貼自己或貼他人標籤,都是一種方便法門,也是一種思考的怠惰。
對於未知的預設,更是一種大腦的慣性,有點像是省電裝置。
用已知的標籤來分類,而非開放的從零開始體驗和認識,
就像很多人會套用他人說的話來為一些現象下註解,甚至是合理化。
✨ 「覺察」
套公式,套標準答案,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例如被說到爛的無價值感、匱乏感、不配得……。
都是一些講出來之後就蓋棺論定的答案,認出答案之後要怎麼做呢?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找答案或分析,都會帶給人一種安全感或有力量感,好像對此是有覺察的、有了解的。
但未必知道如何真實的進入這些答案的感受核心,去觸碰到那些內在疼痛的部分,給予足夠的允許和支持。
讓那個傷痛的部分被好好經歷、被歸檔完成,不再持續疼痛。
持續召喚出足以協助那個部分療癒的情境和演員。
覺察就是一種開放的認識,不是套答案、套公式。
在慣性出現之前,運用身體和呼吸創造一個空間。
停下來看見自己的行動背後隱藏什麼需要?
看見自己正在防衛或攻擊,
這些自動化的行為背後是為了保護什麼?隱藏什麼?掩蓋什麼?
✨「生氣」
是一個具有力量的複合情緒,我們需要自己去找出那背後的東西。
可能是孤單、委屈、害怕、難過、傷心…當我們能夠面對那個背後的需求,也就代表我們有機會去照顧它。
✨「好的覺察」需抱持著一顆「好奇的心」,去看看自己裡面怎麼了?去感受自己裡面怎麼了?這個「怎麼了」就是一個我們可以去認識的東西。
EX:
「我不知道,但我覺得揪心…」
「我聽到他那樣說的時候,這裡有